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学有校

儿子在密西沙加安顿下来后,儿媳带着刚满一岁的大孙子陶陶来到加拿大。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三年过去,陶陶要上学了。儿子他们去学校给他报了名,9月初开学,校车到小区接送学生,陶陶背上书包,乘上校车,上学去了。

4岁的陶陶上的实际上是小学校办的学前班,或者说托儿班。

加拿大并无全国统一的教育管理机构,也就是国家没有“教育部”,教育由各省自行管理,学制由各省自行决定。但是,初等及中等教育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都是义务教育。公民的孩子免费,永久居民(就是移民到加拿大获得永久居住权的人,有“永久居民身份证”——因上面印有枫树叶,我们华人简称为“枫叶卡”。)的孩子也免费,完全享受同等待遇。

小学生足球赛

一些没有移民的中国家长把孩子送到加拿大上学,那是要交学费的。但是,如果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是留学生,哪怕是读社区学院(大专)的留学生,孩子都可以享受免学费。

对小学、初中、高中的称谓,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所以有时让人犯糊涂。我在密西沙加见到的就有以下这些名称。“Primary School, Elementary School, Public School”三个都是指小学。“Middle School, Senior Public School”是初中。高中也有两个名称:“High School和 Secondary School”。

在密西沙加,小孩4岁开始上学前班,小学是5年——一年级到五年级,学生年龄6岁到10岁;初中3年——六年级到八年级,学生年龄11到13岁;高中4年——九年级到十二年级,学生年龄14到17岁。

安大略省许多地方小学与初中是在同一个学校,从学前班开始,然后一年级到八年级。高中九年级到十二年级。这都不关紧要,紧要的是与中国一样,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一共12年。

与中国不一样的地方也很多。

例如,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少一些。小学、初中每个班级最多25名学生。小学有班主任,初中就没有了。到了高中实行学分制,只有年级没有班了。因为有选修课,上课时,修同样课程的学生在一起上课,课程不同,一起上课的同学也不同。两个孙子所上的高中一个年级有约450名学生,每堂课学生仍然是最多25人。

学什么?怎么学?

我以前查看过两个孙子的书包。丁丁4岁上托儿班小班时,哥哥陶陶上一年级。哥哥的书包只有一本练习册和一个午饭盒子。弟弟书包里有一个活页夹子,里面是几页印有歌曲或短文的A4纸。还有一个饭盒,里面是糖果饼干。

他们三年级以前是没有教科书的。由教师根据要求自行选择材料。虽然没有教科书,小学生学的东西并不少。练习本上,内容繁多,五花八门。一年级学生的成绩单上,有6个学科,14个项目的成绩和评语。6个学科是:

——英语,包括“口语交流,读,写”3项。

——数学,包括“数字及计算、度量、几何及空间感、图形和代数、数据管理和概率”,5项。

——科学与技术

——社会学

——体育

——艺术,包括“音乐、视觉艺术、戏剧及舞蹈”。

一个中学的体育馆

成绩单上,每一个项目都给了分数(A、B、C等)和评语。我们来读两条评语:

——“科学与技术”学科:“该生较好地学习了如何用时间单位来描述地球的周期运行(即天、月、季);能识别人类某些户外活动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逐渐学习了一些与自己日常生活有关的词汇。”

——“社会学”学科:“该生在有限的协助下,能识别和描述在各种典型社区里的各种工作人员(医生、消防员、警察等)的职业及他们的工作场所。”

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没有考试,直接去家庭所在地的高一级学校就行了。当然学校也有教学水平的差异,如果想让孩子读你所认为的好学校,也简单,租房或买房把家搬到那所学校的区域。

那么,考大学呢?实际上大学不是“考”上的,是“学”上的。此话怎讲?

因为加拿大没有“高考”,大学是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录取的。申请大学时,要提供12年级或11年级的6门科目的成绩。申请任何专业,英语成绩都是必需的。其他5门根据申请的专业的要求提供。

丁丁申请的是数学系计算机科学专业。他提供的成绩是英语、高等函数、微积分学、数据管理、计算机科学和化学6科。前5门科目是必需的。提供化学是因为与其他选修科目相比较,化学成绩好一些,分数高一些。总之,提供分数最高的。他收到5份录取通知书,最后决定去滑铁卢大学上学。如果在中国读完高中申请加拿大的大学,那就复杂得多。

高中学生的橄榄球赛

还有一个不一样是,申请大学必须在高中阶段做义工40小时以上。两个孙子都是去滑雪学校学滑雪,水平不断提高之后,在滑雪学校做义工,就是给教练做助理。这样既回馈了社会,又丰富了自己的经验。义工结束后顺利考得滑雪教练执照,高中业余时间就在滑雪学校执教(并领取了他们的第一份工资)。

“因材施教”是我们中国教育的一个传统观念。加拿大也因材施教,一个例子就是所谓“天才班”。在小学阶段,他们有一次考试,测试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分前3% 的学生可以上天才班。天才班有两种,一种是几个学校的天才学生集中到一个学校的天才班,一起学习通常的课程,再加上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另一种留在原学校原班级,但课后天才学生集中,开小灶,学习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

这里公立学校有英语学校、教会学校和法语学校之分,都由政府出钱。教会学校的小学、初中必须是天主教家庭的孩子才能上,高中则对所有的学生开放。

这边还有私立学校。上私立学校的目标就是上好大学。私立学校除了学习比公立学校更严格外,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顾问。顾问的职责是了解学生的长处、短处、爱好等,为学生量身设计一个学习计划和升学计划,并与学生一起实施。当然,私立学校是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进入的,不是有钱就能读的。(注意,它与专门吸引外国小留学生补习强化英语的私立国际学校不同。)

匪夷所思的是加拿大(还有美国)都允许“非学校教育”。即儿童不去学校,在家里由父母教或请人辅导,自学。采用这个方式的人数不多,一般都是体育或艺术尖子生,因为他们经常外出比赛、演出,不能正常上课。有研究人员调查说,采用这种方式的人成年后大都不错。也有人认为有风险。总之有褒有贬。

中国学校重视学生排名,宣传高考状元等热火朝天,这边不管哪一级学校都从来不公开成绩分数,或者排名次。甚至也不鼓动学生一定要上大学。我问过陶陶,他说学校说上大学,上社区学院(大专),或直接工作,是一样的。你想上大学,就去上。不想上,去工作,都一样的。高中毕业后,陶陶,丁丁的同学中有上大学的,有上社区学院的,也有直接工作的。周末、放假回来与老同学一起玩儿,同样高兴。

我观察,他们是让既聪明又努力的上大学。聪明但不努力学的,或努力学习却不够聪明的,并不鼓励他们一定要上大学,能上则上。至于既不聪明又不努力学的,社会上适合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工作有的是。没有必要赶鸭子上架,把能学的、不能学的,想学的、不想学的通通弄去上大学,培养出一批既无足够知识,又无足够技能,却有很高期望值的人。

我的感觉是这里“读书有学校,引导胜管教。满足社会需,不走独木桥。”

初中生管乐队

回国探亲旅游的时候,常有亲戚朋友问,这边小孩们英语是怎么学的?英语不好怎么办?

英语的确重要。日常交流天天要用,申请大学也是必须提供成绩的科目。

如果从小过来,比如我们家的孩子,虽然在家里说中文,上托儿所、小学几个月就英语流利自如了。需要担心的是他们中文不会说了。

如果是在国内上了几年学再过来,就会有一些问题,不过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是在小学阶段过来,学校有专门的老师给补习英语,直到赶上同班同学的水平。初中以上过来的,就要自己解决。我知道好几家是孩子在初中,直接转入同年级学习,几个月下来也没问题了。有高中时过来多学一年的。过来时国内初中毕业,已经上完了9年级,该上高中了。这边高中一年级是9年级。他是可以上10年级的,但考虑到语言问题,学习环境,方式方法都有较大差异,家长给他选择了再读一个9年级,很轻松过渡。因为数理化中国学的多很多,没有压力。英语语法也学得多,只是口语(听,说)薄弱,学习几个月下来,便轻松自如。当然,如果是在国内成绩就不好,家里有钱,来混个洋文凭的,这种小孩也不少,在后面我会谈谈这个问题。

中国孩子学英语的一个障碍是口语,即听和说——自己听不懂别人说的,别人听不懂自己说的。原因在发音不准——老师发音不准,影响了孩子的耳朵;模仿老师的不准的发音说出去,别人自然听不懂。一个办法可以试试。就是让孩子听标准英语朗读的故事。开始听不懂没关系,有事无事时,吃饭玩耍时反复放。不专心听也没关系,听的次数多了,慢慢就懂了。然后边听边跟着说,说得多了,口音就准了。

校车到了

还有一点想说一下,就是对病童(身体有疾病的孩子)的教育。

早晨和下午,都有校车开来,免费接送学生上学或回家。校车都是统一模样,像20世纪50年代的公共汽车。校车都是黄颜色,非常醒目。一般都是可坐五六十人的长车,也有小短一些,可坐三四十人的。我刚来就发现有一辆最小的校车,只能坐十来人。也是每天早上,下午与大校车前后来两次,却从来不在路口校车站停车。时间长了我注意到了车里乘客总是一个小孩、一个大人。一打听才知道,那个小孩是祝教授的孙子。

祝教授我认识,还去他家串过门。他是国内一所大学的教授,与太太退休后来加拿大与儿子一家团聚。儿子是工程师,儿媳在保险公司工作。这个小区华人不多,只有十来家,互相都认识、交往。只是我以前来探亲来去匆匆,这次登陆后时间不长,所以与他们不熟悉。

第一次去串门是上次来加拿大时。记得那天,我和祝教授天南海北地聊天。他称赞加拿大福利好,说对身体不好的小孩,竟有专车接送上学。当时我并没有怎么在意他的话,倒是他的孙子我还有些印象。小孩有六七岁的样子,不说话,在屋里到处乱跑。突然爬上沙发,到我背后,紧紧抓住我的头发,弄得我很疼。他奶奶赶紧过来,把他带到楼上去了。这次登陆以后又去过一次,祝教授回国去了,我们也只待了一会儿就告辞了。那个抓我头发的小孩长大了不少,不乱跑了,安安静静地玩儿电脑去了。有时在小区小公园的儿童乐园遇见,他也打打招呼,玩儿自己的。

那一辆小校车就是这个小孩的专车。

问问才了解到,那个小孩在国内时就患有“自闭症”,来加拿大后,得到免费治疗,当时状况已经好了许多。政府还为病童家长办培训班,学习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类病孩,帮助他们康复。小孩上学了,担心他与其他学生在校车上发生冲突,于是安排专车到家门口接送,车上还有一个教师助理监护。在学校,这个教师助理专职照料、指导他;上课时,坐在他后面。一有情况,这位专职教师助理就立即处理。难怪祝教授发出那样的感慨。

祝教授的那个孙子2017已经大学毕业,现在在一家银行工作。

小松鼠天天见

(2007-2021年) 7XJnQIZUurvf5pafuDpzQhv25ex0Dgam1xQC5+Gclwn5U7mE8NvKKFfJw6qBHtr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