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佛山之后,段永平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去哪里,这个时候,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了中山市的一家电器设备厂,即日华电子电器设备厂。该厂是中山市怡华集团旗下的一家小公司,一直做游戏产品代工。中山市怡华集团是一个企业集团,名下的产业涉及旅游、贸易、文化和工业等,代工游戏产品也是其中一个项目,在当地综合实力排名第三。事实上,日华电子电器设备厂是一家陷入停滞、常年亏损的小企业。集团公司想要扶持这家工厂,可是又担心亏损越来越多,于是将其视作鸡肋。
段永平进入工厂之后,很快就引起了领导的注意,因为段永平是当时厂里少有的高学历人才,不仅懂技术,还掌握了丰富的经济学知识,这样的人当普通的技术工人实在是太可惜了。当时的集团总经理陈健仁非常看重这个有硕士学位的新人,决定直接让段永平担任日华电子电器设备厂的厂长。在当时,厂里还有一个出色的年轻人叫占洪水,陈健仁也有意培养他,但是当专业对口的段永平出现时,陈健仁担心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竞争会影响内部的管理,毕竟一个工厂里不可能出现两个领导者。于是,陈健仁额外成立了一家印刷厂,直接将占洪水调到印刷厂当厂长。
或许陈健仁有自己的打算,首先日华电子电器设备厂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必须有一个能力强的人来改变现状。其次,日华电子电器设备厂的发展情况非常糟糕,鲜少有人愿意接手烂摊子,安排一个新人若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的话也值得尝试,即便新人干得不够出色,也无伤大雅。段永平入职不久就被提拔为厂长,说明领导器重他,可是段永平的家人却为这意外的荣升感到担忧。
家人的担忧是有原因的,段永平接手管理厂子时,账面上只有3,000元的流动资金,却背负200万元的借债,厂里也只有十几个人,根本没有竞争力。在家人看来,这不是器重,也谈不上发展机会,而是接了一个没有人肯接手的烫手山芋。
当时的200万元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对比之下,1987年华为成立时,只有区区2万元的资金,很显然,对于任何一个继任者来说,200万债务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弄不好就要成为“背锅侠”。但是,段永平却欣然接受。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接受这次挑战。
了解段永平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不是一个安于安定生活的人,在那样的生活空间里,他觉得无法释放自己的才华,无法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相比而言,他更加期待能够发挥自身价值并且有成长空间的工作,自然也更加期待着接受挑战。
接手工厂的管理之后,段永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亏损的原因。日华电子电器设备厂当时主要为其他游戏机组装产品,哪种产品火爆就组装哪种品牌的产品。1983年,日本的任天堂生产了一款家庭游戏机,当时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以拥有一款任天堂的游戏机为荣,各类游戏更是给孩子们的童年时代带来了不少欢乐,像著名的魂斗罗、超级玛丽都是任天堂的游戏。这款游戏机的火爆直接带动了国内一批代工厂,日华电子电器设备厂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段永平认为代工非长久之计,应当打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这样才能不愁没有市场。
段永平带领团队进行市场调研,发现我国的游戏机市场潜力巨大,即便到了1990年,我国也才销售了300万台游戏机,而市场要达到饱和至少需要400万台。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市场发展看重的是供需关系,当供给超过需求时,就意味着产能过剩,大量的产品会变成库存,引发产品价格的下跌。当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意味着市场上存在着较强的购买力和营销空间,此时产品价格往往会上升,供需失衡越大,产品的价格也就越高。
家用游戏机的供给和需求差距如此之大,表明了家用游戏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过红白机(任天堂推出的家庭电脑游戏机)的水货(走私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台售价高达2000多元,对于很多年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国内有很多模仿者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但是价格并没有降低多少,产品的功能却差了好几个档次,没有对市场形成冲击。
既然产品需求量大且价格偏高,那么,如果工厂能生产一款价格实惠、功能强大的同类型产品,不就能够迅速抢占游戏机市场了吗?想到这里,段永平立即组织技术骨干没日没夜地进行研发、开展技术分析,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研制出了一款游戏机,游戏体验、功能与任天堂相差无几,价格却只有其四分之一(后来价格进一步下降),同时工厂又对游戏机的外观进行了调整,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
一开始,段永平租了一个名叫“创造者”的代理品牌,可是由于这家公司同时将这个品牌租给其他企业使用,后来干脆将品牌卖掉了,市场上便出现了混乱。气愤的段永平终止了双方的合作,并且开始琢磨自创一个品牌。1987年,他打造了“小霸王”这一品牌,日华电子电器设备厂正式改名为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据说当时取名字时,段永平的一个朋友刚好看到马路上的“小霸王汽车”,于是提议叫小霸王,段永平觉得这个名字很有个性,容易记住。很多人认为“霸”字笔画复杂,设计品牌时,这个字不太好处理。但段永平认为这种复杂的字和“小”“王”这两个简单的字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对比,反而更适合传播。此外,“霸王”虽然有些锋芒外露,但是配上一个“小”字,就很协调了。
当时的国内市场,大部分游戏机厂还处于“什么品牌好卖就组装什么品牌”的初级发展阶段,对于自身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大多企业做的是贴牌代工。一些生产游戏机的企业,虽说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但实际上仍有组装的影子,技术研发不够成熟,产品质量也不稳定。相比之下,段永平有着战略目光和更长远的规划。他知道一家企业想要真正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很多企业从事的是代工、组装或者代理生意,但优秀的企业都最终以自己的品牌打造出了核心竞争力。比如华为之前从事交换机代理,收益尚可,但是任正非意识到代理业务迟早会走到头,非常容易被新的代理厂取代,只有自己研发交换机,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正因为任正非有先见之明,才使得华为成长为一家具备强大竞争力的科技公司。娃哈哈也一样,作为一家老牌食品饮料公司,一开始是靠代销汽水、棒冰以及文具起家,当时的营业收入还非常可观。可是宗庆后力排众议,主张研发自己的产品,虽然这步棋走得非常冒险,也非常辛苦,但是娃哈哈后来正是依靠这样的发展思路快速成长起来的。
显然,优秀的企业家都是相似的,他们都有着超出常人的战略目光,更重要的是,他们深深知晓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这是他们能够带领公司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冲出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