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放弃“铁饭碗”,继续深造

1982年,大学毕业的段永平,被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这个厂原本是1953年由苏联援建的电子工业部所属的774厂,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要项目。当时,国家在电子工业领域的投入达5.5亿元,而北京电子管厂占了五分之一的投资。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厂,该厂拥有近万名工人,竞争力很强。

虽然每个月工资只有46元,但是段永平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认为这里会给自己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北京电子管厂的产量和销量快速萎缩,不仅仅是北京电子管厂,整个中国的电子产业都因为外国技术和产品的进入而遭受严重的冲击。致命的是,国内一直很重视的电子管技术被更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取代,国内企业面对外来技术丧失了竞争力。

1985年,北京电子管厂的产量相比于巅峰时期下滑了90%以上,工厂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发不出工资。段永平看到了国内外的技术代差,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有心发挥自己的价值,想着有朝一日可以给北京电子管厂带来一些变化,但是碍于内部僵化的管理体制,他根本无法施展才能。此外,很多年轻人都想着做一番事业,但是往往什么也做不了,整个企业没有什么活力,他有些心灰意冷,很快意识到自己必须立即离开,以免后半生浪费在这里。

其实,段永平当时完全有机会跳槽到其他公司,以他的学历,在其他公司或者工厂里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不算什么难事,毕竟在那个年代,大学学历还是非常吃香的,良好的学历以及北京电子管厂的工作经验,都可以作为他谋求下一份工作的有利条件。但是相比于找工作,段永平似乎更加看重个人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所以他很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北京电子管厂,继续学习和深造。通过更高层次的学习,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于是,他重新拿起了书本,并拿出了当年高考的劲头进行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段永平最终顺利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攻计量经济学。

在本科时期,段永平读的是工科专业,继续深造工科专业,无疑会给他带来更多的便利。然而段永平的眼光更远。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就成了国家最大的任务,掌握更多的经济学知识,才能够真正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个决定影响了他的一生,可以说段永平日后的创业和投资,都是因为这一次深造。对经济学的接触和专业学习,培养了段永平对经济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开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件事,培养了自己的商业思维。

后来,在谈到自己的决定时,段永平认为自己有必要看得更长远一些。如果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不为长远的发展考虑,就有可能因小失大。

段永平能够跳出眼前框架的束缚,放眼未来,他还特意强调了一个原则:坚持做对的事情,然后努力把事情做对。这个原则成了段永平日后创业与投资的核心理念。在他看来,“做对的事情”是原则和方向的问题,选择“做对的事情”就是如何选择合理的目标。比如创业时选择那些最适合自己的项目,投资时选择能力范围内的选项,这些都是“做对的事情”的表现。而“努力把事情做对”侧重的是方法和技巧。

这两个问题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常常被颠倒顺序,比如很多人看重方法和技巧,认为“努力把事情做对”更加重要,结果却常常因为选择了错误的方向而越做越错。段永平曾说,他的人生有一个“不为清单”,有所为有所不为,它不是一个技巧也不是一个公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发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是错的,那就立刻停止,因为这个时候成本是最小的。

段永平早年与朋友下围棋,常常越下越不舒服,处处受到制约。下完棋后,他问朋友为什么自己感觉能力还行,但怎么下都感觉不对呢。朋友笑着说因为段永平从一开始就下错了棋,所以后面无论怎么努力思考对策,最终一样会输。段永平那个时候意识到,相比于努力和能力,方向有时候更加重要,一家企业或者一个人做事的方法可以笨一点,路可以走得慢一些,但只要坚持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将实现自己的目标。

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拥有这样的认知,毕竟技巧性的因素更容易带来暂时性的满足,比如在积累资本的时候,过热的资本情结常常会将人们推向只求结果的极端。很多人更愿意运用一些投机的方式和技巧获益,但一个人要想真正成为富人,就要具备投资的眼光,选择合适的项目。

段永平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坚持“做对的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努力把事情做对”,即在正确的事情上使用正确的方法,以确保更快地实现预期目标。从就业的角度做分析,就是选择合适的行业与合适的工作岗位,通过学习工作技巧和方法提升工作能力;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就是运用价值投资理念选择合适的项目(有增值空间,长久发展的潜力,能力范围之内或者专业对口的项目),再运用投资手段和技巧(选择合适的时机买入或者卖出)。

在管理领域,很多执行者努力把事情做对,期待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可事实上,做的事情本身如果不对,不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利益诉求,那么无论这件事做得多么出色,最终都对公司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管理者一定会要求员工必须做对的事情,明确做事的基调和方向,然后选择高效合理的方法,努力把事情做对。

总的来说,“做对的事情”是核心,是基本准则,代表了人生的发展方向,“努力把事情做对”则是一种发展所需的态度,个人的态度应该建立在发展方向上并服务于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更顺利、更高效地推动自己向目标靠拢。段永平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中慢慢前行的,他为自己日后的人生开了一个好头。 udrpj/INrxIM89gcIOt7jIxxQKTi918bzW/Gxdr/CsXXatAc6+xEttcWnYxPJf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