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收藏家 COLLECTOR
王珺:收藏为己,追求纯粹
IN PURSUIT OF PURITY

作为国内知名的专注于影像的非营利艺术机构,光社影像中心(Light Society)开馆五年来,以其纯粹和独立、高水准的艺术家展览、收藏、研究以及玛格南大师班等一流的艺术教育项目,体现出一家非营利机构的独立态度。

内容策划/LYR 撰文/2046 图片/本人提供

资深收藏家、光社影像中心创办人、青年艺术100投资人王珺。

在诸多艺术界人士摄影爱好者的眼中,光社影像中心是一个让人尊敬的独立存在。这家位于北京顺义天竺保税区56号,五层独栋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集教学、研究、展览、收藏于一体的影像学术研究机构,也是北京地区一家专注于影像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从2017年注册创办,到2018年正式开馆,历经三年特殊时期,光社影像中心举办的九场高质量展览以及十余期包括玛格南图片社成员、濑户正人等摄影大师在内的摄影工作坊颇具影响力,成为国内影像艺术领域的引领者。

而光社影像中心的纯粹、独立和高度,都源自于它的创办人——资深收藏家、青年艺术100投资人王珺。

光社的精神传承

人称珺爷的王珺,平时神情冷峻、犀利,说起光社影像中心则滔滔不绝。这栋位于北京顺义保税区的建筑是王珺2011年的置业。区别于城市里高楼林立、熙熙攘攘的环境,远离市区的五层独栋建筑有种安静、自在和独立的特质,王珺最初的设想是用作收藏影像的空间,和影像藏友、爱好者们交流的场所,而在推进过程中,向来高标准、严要求的他最终决定把独栋楼宇打造成一处复合式的艺术空间,通过展览、收藏、创作、讨论、研究等多重艺术实践,推动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

取名光社影像中心,首先是出于一种传承。2017年,光社公众号发布的第一篇文章《从“北京光社”到“光社”》讲了光社影像中心的渊源。1923年,由陈万里,吴郁周、吴辑熙等人商议决定,北京大学的摄影爱好者们成立“艺术写真会”。当年冬,更名为“北京光社”,它是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个摄影团体。1926年,刘半农、老焱若、郑颖荪等校内外文化人士陆续参加光社,社员壮大到二十余人。它不再是北京大学的摄影组织,而是名副其实的北京光社。北京光社从1923年一直活跃到1937年,举办了四届摄影艺术展,留下了一本《大风集》摄影集、一本《北京光社年鉴》、一本摄影理论集,几乎都可以称为“中国之先”。

“光社是个非职业的摄影同志结合成的团体……光社并无别种特殊处,所有的只是这一点为己的精神……他们(社员)有意兴便做,没有意兴便歇;他们只知道兴到兴止,不知道什么叫进步、什么叫退步,若然能于有得些进步,乃是度外的收获,他们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这是刘半农先生在《北京光社年鉴》序言中的恳切之词。

“当年北京光社的创立全凭一众人对摄影的热爱,没有半点功利之心。在那个物质匮乏而动荡的年代,这是份了不起的初衷……北京光社告别历史舞台八十年后的今天,另一位同样对摄影怀有热情的北京人王珺先生建立起光社影像中心,希望借由‘光社’这个意义非凡的名字,将这份纯粹的初衷发扬光大。”这是光社影像中心发出的第一声宣言。

王珺也秉承着“为己、为兴趣、为艺术而艺术”的精神传承,“兴”到则乐在其中,“兴”止也不做意兴之外的事,亦无所谓进步还是退步。在一次采访中他曾说道:“我是从个体出发的行为,传承是我在这个事情或者说兴趣上持的态度……将光社作为我的一个态度,行适时之事,做快意之人。”

光社影像中心自2018年开馆以来,王珺带领人员并不多的团队,让光社的艺术基因得以延续,并在现有的艺术生态系统中为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摄影和艺术的热爱。王珺在业内以资深藏家的身份被关注,在他不乏名家名作的收藏阵容里,影像类作品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从1996年拥有自己的第一台相机开始,王珺便投身于摄影学习和收藏,从相机的收藏者成为当代摄影的实践者。在2017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在路上那点事儿:王珺摄影展”中,他这样阐述自己的摄影理念:“科学家和工程师给了你一个比画笔更牛的工具,去‘咔嚓’快门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儿,去表达你的内心情感,这是件有意思的事儿。至于你是玩纪实还是玩概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玩。”

有态度,有高度,持续发光

王珺的玩,是纯粹的态度和专业的收藏。因为对影像艺术纯粹的热爱,所以一直以高水准的影像作品作为个人收藏。王珺总是在说,摄影和收藏是为了悦己。“作品代表着艺术家的认知,也体现收藏家的认知。”

阿布拉莫维奇、荒木经惟、南·戈尔丁、弗朗西斯卡·伍德曼、乔克·斯腾格斯、安托万·达加塔……这些名字在世界摄影史和艺术史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得以在光社影像艺术中心以展览和教育的方式被更多人看到。同时,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板块,王珺的收藏也是全面和有代表性的,耿建翌、张培力、王功新、宋冬、朱加、张洹、洪磊、马六明、邱志杰、秦一峰、杨福东、冯立、蒋志、蒋鹏奕、蔡东东、陈维、塔可、陈荣辉等,这个阵容几乎可以组成一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史。谈及关注艺术家的依据和收藏作品的标准,王珺给了一组关键词——个性、纯粹、极致甚至极端。“只有纯粹和追求极致的艺术家,才会创作出一流的作品。有时候,极致是一种极端,艺术家把生命、情感等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作品里。这样的作品都是不朽的,也深深打动和感染我。”

因为想和同道们一起学习摄影术,王珺促成了光社与玛格南图片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先后引入和举办了七期玛格南大师班工作坊,同时引进日本摄影大师濑户正人工作坊。工作坊举办时,王珺更多是以学员的身份与摄影大师交流,研究摄影的方法,乐在其中。

对于每一场展览的筹备,王珺则习惯于亲力亲为,展览的空间设计和展陈布置几乎都是自己来。2018年光社开馆首展荒木经惟“情·色·花·缚”摄影展中,众多荒木经惟的原作独版在中国首次展出,此外还有5部荒木经惟创作过程的纪录片。以轮播展映的方式,让观者更直接地感受到大师《花曲》《花紧缚》等作品背后的创作哲学。

为达到更好的观展体验,场馆实行预约制,对艺术和艺术家保持更大程度的尊重,也让观众有了私享的观展体验。在不少摄影爱好者的眼中,这是个“值得专程一去,值得待上一天”的地方。

2018年6月,光社举办日本具盛名的摄影艺术家之一森山大道个展“Light Comes Again”,展览呈现森山大道的限量作品,包括灯箱、彩色克罗姆放相(Cibachrome)与影像作品,在国内实属难得。2019年3月,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中国首个同名个展开幕,展出阿布拉莫维奇几个重要创作阶段的照片、视频和装置作品,其中多件作品是首次亮相。这一美术馆级别的大展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20年6月,光社举办了“私摄影鼻祖”摄影艺术家南·戈尔丁(Nan Goldin)中国首个同名个展,展出南·戈尔丁几个重要创作阶段的作品,包括《性依赖叙事曲》《The Other Side》《I'll be Your Mirror》等,作品均为20世纪80至90年代使用现已停产的化学感光涂层Cibachrome制作的收藏级原作,为国内首次亮相。2021年6月至8月,光社举办安托万·达加塔(Antoine d'Agata)“生命原相”个展,系统回顾艺术家30年来的摄影生涯,从早期的《Mala Nohe》(1991)到《Virus》(2020)等系列作品,另外播放《La vie nue》生命原相影像作品,还有多本安托万·达加塔专为展览挑选的个人摄影画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展览是艺术家本人委托法国大使馆向王珺转达希望在光社办展的意愿,足见艺术家对光社的认可和与王珺的惺惺相惜。

2021年10月,光社举办以具有开拓性的关于性别、表象、性和身体的摄影作品而闻名的美国摄影艺术家弗朗西斯卡·伍德曼(Francesca Woodman)的展览,这是她在中国举办的首展。不久前举办的中国艺术家秦一峰“去幻”个展,呈现艺术家在根源上背反摄影美学与相机的再现原则,将负片作为最终成品,用照相机展开的“去”照相机视觉之“幻”的颠覆性探索。

光社影像中心的成立和五年来的步伐,是继承“为己、为兴趣、为艺术而艺术”的信念传达和理想实践。谈及接下来的展览计划,王珺介绍正在筹备荷兰国宝摄影艺术家Paul Kooiker的展览和教育活动,他早已开始下半年为艺术的忙碌,雷厉风行,快意江湖。光社的光,也在越照越亮。

辛迪·舍曼《Untitled (Murder Mystery Set)银盐,1976(两张出于同一系列)。

须田一政《秋烛》27.5×35cm,银盐纸基,1973。

耿建翌《水印》61×51cm银盐黑白,2000。

吉尔伯特&乔治《RED PLACE》127×151cm混合媒介,2020。

荒木经惟“情·色·花·缚”个展,2018。

弗朗西斯卡·伍德曼同名个展,2021。

安托万·达加塔“生命原相”个展,2021。 QonwOmqb9jOz5rUYSl30je/PvA1pPW1ur6EfT0lFnmalSiUTGgSteQmHMV+Rg3v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