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洞窟中的佛国世界窥见人间百景,往返于敦煌大漠绵延的丝路,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家族财富的延续,两个遥相呼应却未交汇的话题,在王海这里有了交集。
“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发起人、拓朴华人家族传承基金董事长王海先生。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一个汇集四大古文明的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连接着世界与中国,承载着历史与艺术的传奇时刻。1650年后的今天,传承者们再次站在重新连接的重要时机,用数字化保护的方式,将莫高窟的文明重新展示,将艺术的魅力在时空中延续。“敦煌美学与世界的连接”暨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是由中国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敦煌研究院、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联合发起的公益性质展览。2022年9月,拓朴华人家族传承基金董事长王海先生联合广东丸美生物股份等机构发起了“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该基金会得到了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的大力支持。在此次展览中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高保真原大复制的洞窟、文物级数字化复制壁画,其制作经费均来源于这项敦煌数字化保护专项基金。在王海的观念中,站在当代的角度,数字化技术是对文化遗产的绝佳保护方式,毕竟我们已经很难真正复原那些岁月痕迹之下的色彩画面,数字化保护项目却将敦煌石窟中8830.37平方米全部壁画的复刻都变为可能。保护传承千年遗产、研究弘扬敦煌文化,是全球华人的使命。而“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的出现不仅为家族可持续性影响力投资提供了文化艺术的优选,更将为敦煌文化在全球华人,尤其是华人下一代中的推广和传承奠定基础。
Q=Robb Report
A=王海
Q:国内众多的文物保护项目中,为什么选中敦煌进行合作?
A:在1982年世界教科文组织编纂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百名名录》中,敦煌莫高窟占据了第一名的位置,超过了大家所熟知的埃及金字塔、秘鲁玛雅文化以及中国的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目前我们完成数字化保护工作的窟,时间记载最早的是北魏时期,距今1650年,并且其记载之间没有断代,一直从北魏延续到明。它融汇了四大古文明——古印度、两河流域、古希腊和古中国,这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四大古文明融合在一起的,存在着的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从做慈善的角度,你得去做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传承意义的板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把过去的文明和现在形成连接。
Q:这种世界性、国家性的传承,可以怎样去影响到家族的传承?
A: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你是没有办法去做以旧复旧的。敦煌壁画画在鸣沙山的洞窟里面,绘画所用的三原色经过1650年的氧化面目早已改换。我们要如何找到当年那些舶来的天然颜料,再氧化作画呢?只有用数字化的方法把它一笔一点地记录、保存,再将华夏文明数字化地回归国际,毕竟站在文明的角度,文明不是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对于家族而言,如果一个家族想富过三代,影响力投资是不可或缺的,当家族的传承者见证了前辈所投入的可触摸、可持续的慈善事业,这将是一个家族源源不断自豪感的来源。“家族可持续性影响力投资”不是金融投资,而是对于下一代乃至社会所产生精神性价值的投资。“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的出现,既能够加速保障敦煌洞窟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也为华人家族提供了连绵不断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慈善项目。两者的结合使得世界性、国家性的敦煌艺术与家族性的价值传承都得以永续。
Q:在海外的高净值华人群体中,应该如何探讨家族乃至民族文化的传承?
A:我接触过的海外华人骨子里面对于华夏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尤其当我们的文化国际化做得越好,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感就越强,同根同源的概念就越强。而敦煌就代表了第一次文化的全球化,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同,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更加印证保护工作的必要性。
Q:在未来,基金会将通过何种举措去落实“共同富裕”的目标?
A:共同富裕跟第三次分配相关,从有能力的家族角度讲,他们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如果在一个完全透明的基金会的帮助之下,他们能够投资到对于华夏文明有建树的数字化项目当中,这就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无论精神上,还是实际意义的共同富裕目标。所以这不仅是这一代人的共同富裕,还应该是整个社会民族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