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项目二
进料检验

一、进料检验概述

任何制造业企业,所需的原材料都不可能100%是自产的。就算是同一家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也有上下游之分,可能来自不同的分厂、车间或不同的生产线。这些来自上游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有的材料本身就不合格,有的在包装、贮存、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损坏或变质。因此,这些材料在进厂入库前应按产品技术条件、技术协议或采购合同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这便形成了进料检验的需求。

进料检验也称为来料检验,习惯称为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IQC既是企业的一道工序,也是进料检验的岗位名称。

对于外购的原材料,IQC是必需的,是企业质量控制的第一道防线(防止使用不合格的物料),也保证了企业的采购质量和经济利益。对于企业内部上下游的供料关系,则视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来决定是否设立IQC。

由于进料检验要面对的原材料(物料)品种多、数量大,通常以抽检的方式进行检验,对批物料进行合格判定。抽样检验方案参照第一单元项目二“三、抽样检验方案检索方法”进行检索获得。

进料检验的目的,一是防止不符合要求的物料进入公司;二是作为供应商管理的手段和依据,不断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水平。

在现代生产方式下,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做好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供应链“共生共荣”的客观要求,从趋势上看,进料检验的“把关功能”将逐步弱化,“预防”和“报告”功能将逐步加强。进料检验不仅是拦下不良品,而且要通过检验信息进一步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不良后果的蔓延。

二、进料检验的基本流程

进料检验的基本流程如图2.2.1所示。供方(供应商)交货到企业的待检区域,IQC对批物料进行抽样(属于免检的物料直接标识入库),然后进行检验作业,最后对批物料做出是否合格的判定。如果合格,做好标识后入库供生产线领用,财务部门依照采购合同支付货款给供应商。

如果判定为不合格(NG),通常做退货处置,退回供应商处理。但一旦退货,企业常会面临无料可用而又赶着生产出货的情况,此时需要一个工作小组来协调该批物料的处置方式。MRB(Material Review Board,物料审查会议)是一种处理进料异常的组织和机制,成员来自生产、质量管理、生产计划以及工程技术等部门,针对进料检验所发现的不良状况,决定后续的处置方式,例如挑选使用、通过加工处理后使用或者让步放行等。这些处置方式都属于特采,需要相应的文件以及权属主管签署才能生效。

图2.2.1 进料检验流程

三、进料检验的依据

进料检验也需要“检验标准书”或“检验规范”。这些文件,通常由研发工程师根据在研发阶段确认的物料规格、标准和要求,结合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来制定,作为来料检验的依据。有些企业的“检验规范”则是由质量管理部门主导编制的。

四、进料检验结果的处理

进料检验完成后,通常有三种结果或处理方式:合格、退货和特采。

1.合格

进料检验“合格”,则入库(做好标记),正常领料使用,公司按采购合同向供应商支付货款。

2.退货

检验“不合格”时,根据进料检验结果及采购合同,当判定为不合格或不良率高达一定比例时,做退货处理。

3.特采

当进料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但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属于轻缺点(例如外观瑕疵),经相关人员评估,不会对产品的功能(性能)带来潜在风险(或者影响甚微),且又急需该批材料上线时,可采取特采方式。

对原材料进行特采,应由需求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评估相关风险,经权属主管签署后方可执行。执行过程中,应做好标记便于日后品质追踪。

采用特采方式后,通常有以下几种具体的处置方法:

(1)挑选使用

当进料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不良率相对较低(例如<5%),且造成不良的问题点可以通过挑选方式进行有效筛选时,可以考虑挑选使用的方式。挑选需要耗费人力(工时)、物力,因此应该与供应商协调具体的实施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供应商派人上门挑选,所有的挑选费用由供应商自行承担。

2)企业(客户)安排专门人员挑选,完成后再使用挑选出来的合格品上线生产,所有的挑选费用由供应商承担。这种方式效率较低。

3)企业(客户)安排物料上线,边挑选边使用,所有的挑选费用由供应商承担。这种方式效率较高,但存在的质量风险较大。

(2)加工(返工)使用

当造成不良的问题可以通过额外的加工进行纠正时,可以考虑加工使用的方法。加工使用也有额外的费用(成本)发生,具体操作与挑选使用类似。

(3)让步放行

让步放行是企业在基本质量保证的状况下,对产品的部分缺陷有限度有评审的接收,即降级使用。ISO 9000族标准允许对不合格品进行让步处理,但让步放行是有代价的,向供应商索赔的费用通常在采购合同或质量协议中规定。

五、进料检验指导书实例

进料检验涉及企业产生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不同种类的材料形态千差万别,必须根据材料本身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根据研发工程师确认的规格进行逐一确认。为此,企业必须参照各种技术文件,制定相应的检验指导书、检验作业书或检验规范,从更好地指导检验人员的作业。

以下是某公司制定的部分材料的检验指导书,详细描述了各种材料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与流程、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等。

一、电阻类的检验项目与流程

1.包装要求项目

1.1 卷装塑胶带密封防潮包装,每卷数量。

1.2 包装外应清楚标示型号、规格、数量。

2.重点规格注记

2.1 RoHS标记(所有电阻类材料均需通过RoHS认证)。

2.2 电阻型式、规格。

3.目视检查项目:

3.1 包装不可有破损、受潮、标示不清楚的现象。

3.2 零件的封装方式、阻值、功率是否与承认样品一样,并符合零件承认书的规格。

3.3 对色环电阻,检查色环是否与样品一样,阻值与误差是否符合承认书的规范。

3.4 如为表面安装(SMD)电阻,检查本体上印刷文字是否与样品一样,对应的阻值与误差是否符合承认书的规范。

3.5 焊接脚或焊接点不可有氧化、吃锡不良的现象。

3.6 电阻本体不可有破裂、压伤、变形、锈蚀、受潮等不良现象。

4.电气测试

使用电表量测零件的电阻值,确认其是否与承认样品一致,并符合承认书规范。

5.破坏性测试

5.1 将引脚折90°后再整平,此动作重复3次,检视是否有断裂情形。

5.2 焊锡性测试:锡炉温度260℃(5s)检查各焊接脚是否吃锡良好、本体有无异状,再测试电气功能应为正常。

5.3 传统引脚电阻绝缘电阻测试:在电阻本体中间部分以适当宽度的金属箔绕之,并使电阻两端焊接脚短路,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切换至DC 500V档位,测试焊接脚与金属箔的绝缘阻抗须大于100MΩ以上。

5.4 过载电压测试:使用过载电压为2.5倍的额定电压,测试时间5s后除去负载电压,静置30min后使用仪器测试其电阻值,该电阻值变化须在±0.5%以内。

6.尺寸量测项目

6.1 电阻本体各部外观尺寸:检测工具为游标卡尺。

6.2 焊接脚线径:检测工具为游标卡尺。

二、电容类的检验项目与流程

1.包装要求项目

1.1 卷装塑胶带密封防潮包装,每卷数量。

1.2 包装外应清楚标示型号、规格、数量。

2.重点规格注记

2.1 RoHS标记。

2.2 电容的规格型式、耐电压、耐温度。

3.目视检查项目

3.1 外包装不可有受潮、撞坏、破损的现象。

3.2 零件的封装方式、规格是否与承认样品一样,并符合承认书的规格。

3.3 如为带引脚的手插件,目视本体上的印刷规格文字是否与样品一样,并符合承认书的规格,焊接脚的长脚与外观标示的负极位置是否相同。

3.4 如为SMD料件时检视本体上的印刷文字是否与样品一样,电容值是否符合零件承认书的规范。

3.5 焊接脚或焊接点不可有氧化、吃锡不良的现象。

3.6 零件本体不可有破裂、膨胀、压伤、变形、锈蚀、受潮等不良现象。

4.电气测试

使用仪器量测该零件的电容值,确认其符合零件承认书规范。

5.破坏性测试

5.1 将焊接脚折90°后再整平,此动作重复3次,检视是否有断裂情形。

5.2 电解电容防爆测试:仅防爆电容须测试,测试过程中电容器不得爆炸、闪光、燃烧及弹开。

5.3 焊接脚强度测试:将本体固定,再焊接脚上使用0.5kgf的拉力测试10s后,检视电容器无任何破坏现象。

5.4 焊锡性测试:锡炉温度260℃(5s)检查各焊接脚是否吃锡良好、IC本体有无异状,再测试电气功能是否正常。

6.外观尺寸量测项目

6.1 零件本体各部外观尺寸:检测工具为游标卡尺或投影机。

6.2 焊接脚线径、脚距、脚长:检测工具为游标卡尺或投影机。

三、二极管类的检验项目与流程

1.包装要求项目

1.1 卷装塑胶带密封防潮包装,每卷数量。

1.2 包装外应清楚标示型号、规格、数量。

2.重点规格注记

2.1 RoHS标记。

2.2 零件的规格型式。

3.目视检查项目

3.1 外包装不可有受潮、撞坏、破损的现象。

3.2 零件的封装方式、形状、规格是否与承认样品一样,并符合承认书的规格。

3.3 料件的正、负极性、引脚形状是否与样品一致,并符合承认书的规格。

3.4 零件本体不可有破裂、破裂、裂痕、严重磨伤、锈蚀、受潮等不良的现象。

3.5 焊接脚或焊接点不可有氧化、吃锡不良的现象。

3.6 确认包装数量与标示相符。

4.电气特性检验

4.1 正向电压值测量:依照承认书所述电流负载,其正向电压不得高于其规格。

4.2 反向电压值测量:依照承认书所述电流负载,其反向电压不得低于其规格。

5.破坏性测试

5.1 将焊接脚折90°后再整平,此动作重复3次,检视是否有断裂情形。

5.2 拉力强度测试:在两侧焊接脚处施予1.0kgf的拉力,持续30s,不得产生任何破坏的情形。

5.3 焊锡性测试:锡炉温度260℃(5s)检查各焊接脚是否吃锡良好、IC本体有无异状,再测试电气功能为正常。

6.料件外观尺寸检验

6.1 零件本体各部外观尺寸:检测工具为游标卡尺或投影机。

6.2 焊接脚线径、脚长:检测工具为游标卡尺或投影机。

四、封装IC类的检验项目与流程

1.包装要求项目

1.1 应采用防静电、防潮、防氧化的真空密封包装。

1.2 包装外应清楚标示型号、规格、数量。

2.重点规格注记

2.1 RoHS标记。

2.2 制造商、IC型号、封装方式、引脚数。

3.目视检查项目

3.1 包装不可有破损、受潮、标示不清楚的现象。

3.2 零件的封装方式是否与承认样品一样,并符合承认书的规格。

3.3 IC外观的印刷文字、图样、型式、规格是否与承认样品一样,并符合承认书的规格。

3.4 IC的焊接脚有无歪曲变形、氧化、吃锡不良的现象。

4.破坏性测试

4.1 将IC引脚折90°后再整平,此动作重复3次,检视是否有断裂情形。

4.2 焊锡性测试:锡炉温度260℃(5s)检查各焊接脚是否吃锡良好、IC本体有无异状,再测试电气功能为正常。

5.尺寸量测项目:

5.1 零件本体各部外观尺寸:检测工具为游标卡尺。

5.2 导线架的脚距、脚长、脚宽:检测工具为游标卡尺或工具显微镜。

五、线材类的检验项目与流程

1.包装要求项目

1.1 外箱内应套袋,作为基础的防潮包装。

1.2 每10条线扎成1捆。

2.重点规格要求

2.1 应为通过RoHS的料件。

2.2 应为符合UL安规的线材。

3.外观目视检查

3.1 线材的规格、颜色应与承认样品一致,并符合承认书的规范。

3.2 露出的五金件部分是否有生锈、氧化的现象。

3.3 线头接点部位确认镀金应完好、无裸铜、氧化的现象。

3.4 线材的捆扎方式是否与承认样品一致,并符合承认书的规范。

3.5 裸线镀锡的部分是否有氧化、生锈、吃锡不良的现象。

3.6 线身外印刷文字是否与承认样品一致。

4.电气检查

4.1 使用电表或测试工具测试每一条电线,确认每一条电线均能导通,扰动线头部分不会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4.2 抽测线材的电阻值,必须符合承认书的规范。

5.破坏性、寿命测试检验

5.1 以夹具固定线材一端,并使用拉力计(也可使用砝码)测试单条线材的可承受拉力,至少须大于3.0kgf。

5.2 将线身一端固定,另一端施予200.0gf的拉力左右各摆动60℃,往复2000次,后测试电气导通性能,必须满足电气传导功能。

6.尺寸检验项目

6.1 用游标卡尺检测线径。

6.2用卷尺检测线材长度,公差范围设定为±20.0mm。

六、PCB类的检验项目与流程

1.包装要求项目

1.1 包装需使用防潮密封包装。

1.2 检查包装是有否受潮、撞坏、破损的现象。

1.3 是否应附供应商出货检验报告。

2.重点规格描述:

2.1 PCB使用材质

2.2 铜箔厚度

2.3 表面处理

2.4 应为通过RoHS的料件。

3.目视检查项目

3.1 包装不可有否受潮、撞坏、破损的现象。

3.2 料件防焊、文字印刷、图样、颜色等应与承认样品一致,不可有印刷偏位、防焊层剥落、严重刮伤、印刷气泡、异色等,并符合承认书的规范。

3.3 料件使用材质应与承认样品一致,并符合承认书的规范。

3.4 铜箔面不可有铜箔翘皮、氧化、破损裸铜等不良现象。

3.5 PCB不可有板弯、板翘、扭曲的现象。

3.6 PCB不可有撞伤、压伤、折伤、短路、断路、受潮等不良现象。

3.7 PCB的每一冲孔、钻孔、通孔是否与承认样品一致。

4.实配检查

4.1 需与上盖、下盖及其他配合件做实配检查。

4.2 与重点零件(连接器、变压器、开关等异型零件)实配检查。

5.电性检查

5.1 使用电表检验是否有短路、断路、通孔正反面是否导通。

6.焊锡性测试

锡炉温度260℃(5s)检查各锡点是否吃锡良好、PCB是否变形翘起、铜箔是否产生翘皮;空板过锡炉试验后,使用3M 600型胶带做防焊漆附着力测试,不可产生防焊漆剥落的现象。

7.尺寸检验项目

7.1 重点外围尺寸:检测工具为游标卡尺。

7.2 配合部位的孔径:检测工具为塞规或游标卡尺。

七、塑胶类的检验项目与流程

1.包装外观检查项目

1.1 应附上供应商出货报告。

1.2 每一个产品需使用PE袋或气泡袋单独包装或公模面对公模面成双包装。

1.3 外观面如果有抛光面时应指定使用保护膜贴附,贴附位置应于附图中详细标示。

1.4 应为通过RoHS的料件。

2.重点规格描述

2.1 外观射出件颜色、喷漆颜色、喷漆种类。

2.2 如为喷漆件应明确说明需通过的测试项目,如耐酒精、耐摩擦、硬度等测试种类。

3.目视检查项目

3.1 零件外观颜色比对样品,必要时色差值采用色差机与承认样品比对,一般射出件要求色差值Δ E ≤1.0以内;喷漆件Δ E ≤1.2以内。

3.2 外围分模线高度不可大于0.1mm、毛边清除的部位应美观。

3.3 外观面的刮伤、污点、变形、缩水、拉伤、麻面、缺料等现象,依照公司提供的允收标准或签样标准。

3.4 外观分模线部位毛边是否有清除,毛边清除的部位是否美观。

3.5 检查内构是否有裂伤、歪斜、缺胶等现象,生产日期是否与外箱标示相同。

4.实配检查项目

4.1所检查的塑胶零件应与各部分配合零件进行实配检查确认。

5.尺寸检验项目的设定

5.1 标准零件的外围宽度与纵深,公差值的设定如下:

a.长度小于25.0mm,公差值设定为±0.10mm;

b.长度为25.0~50.0mm,公差值设定为±0.15mm;

c.长度为50.0~150.0mm,公差值设定为±0.20mm;

d.长度为150.0~300.0mm,公差值设定为±0.25mm;

e.长度为300.0~550.0mm,公差值设定为±0.30mm;

f.长度为550.0~1000.0mm,公差值设定为±0.50mm。

5.2 键孔X、Y轴向尺寸量测,公差值设定为-0.02~+0.05mm

6.破坏性测试

6.1 外观喷漆件需做耐酒精性测试:酒精浓度95%使用约500gf力来回擦拭20次。

6.2 外观喷漆件需做耐摩擦测试:工具为耐摩擦试验机。

六、小结

进料检验(IQC)是企业质量控制的第一道防线,既可以防止不符合要求的物料进入生产线,也可以作为供应商管理的手段和依据。

IQC检验人员依据检验规范,对进入待检区的物料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合格”,物料入库;检验“不合格”,通常做退货处理。当生产急需时,经相关人员(MRB小组)协调和评估风险,可采用特采方式进行使用,具体的处置方法有挑选使用、加工使用、让步放行等。特采需要提交相应的文件,评估相关风险,经权属主管签署方能生效。

进料检验的方法,依照相应的检验指导书或检验规范执行。

思考与练习

1.判断题

(1)如果进料检验不合格,挑选合格品使用时,可以向供应商索赔检验费用。(  )

(2)特采就是让步放行,是应对生产急需材料时的一种处理方式。 (  )

(3)进料检验方法以外观为优先。 (  )

(4)进料检验不合格时的处理方式包括“延期使用”。 (  )

2.简答题

(1)什么是进料检验?为什么要进行进料检验?

(2)进料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3)进料检验的流程包括哪几个主要环节?

(4)什么情况可采用特采方式处理进料检验的不合格品? UwcCYX7xUQzWYYGulQVG1cF0EHhImZ/Xqe3migTC7pQlWVdul/rTpKAuGzRI8s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