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西医是治疗人的病 中医是治疗病的人
——刘炽京 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应莉萍博士之邀,为《感冒发烧不用慌,宝妈用药有妙方》一书作序。

我与莉萍博士相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她在读博士期间给我们做了一次关于药物毒性及副作用的讲座,对西药、中药的毒副作用做了详细分析,她的讲座令我大开眼界。莉萍博士拜师于太素脉法的传人陈云鹤,之后我们多次在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各界年会上见面,以及多次听她所做的脉象与用药的演讲,印象深刻。一位西药学博士,能凭脉将中药运用得如此娴熟,不得不令人赞叹。

为了作序,我花了几天时间通读了这本即将出版的通俗读本《感冒发烧不用慌,宝妈用药有妙方》。莉萍博士学贯中西,一位西药学博士,不仅精通西药的药理、药效及其毒副作用,还由于对中华文化的爱好,对中医药的兴趣,拜多位中医名家为师,学习了中医药的理论和药理之后,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西药的优缺点进行了解读。书中所列举的十大雷区,更令人读后对发烧一证的西药、中药有了清楚认知。本书从用药雷区到中药西药的利弊,以及合理辨证地使用中药,到宝宝的育养都做了详细的介绍,非常值得一读。

中医西医的根本区别在于“西医是治疗人的病的医学,中医是治疗病的人的医学”,这是我多年来在各种演讲中经常提到的。中医与西医并不一定要结合,而在于很好的配合,从而达到治愈有病的人的目的。

小儿疾病的难治之处在于,无法问诊,大一点儿的叙述不清,小些的儿童甚至拒绝医生触碰,无法诊脉。临床望诊十分重要,了解小儿疾病的致病因素很重要,小儿疾病不外乎外感或内伤,区分好外感的寒热性质是把握用药的关键,外感发热常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感受风热或风寒,或夹湿夹火,或食积外感,内因多由于饮食不节导致,因此观察宝宝平时的一举一动颇为重要,不能一方通治。

一家的几个孩子,由于体质不同,感受寒热的情况也会不同,一家中某个孩子由于胃口极佳,饮食不节,出现食积也可能外感夹湿等,因此小儿突然不思饮食,食欲下降,大便不通畅,睡卧不安时,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常常是发病的前奏,这时候也许是食积,也许是湿积或寒积等。因此,在几个孩子同时发烧时也应分清虚实寒热,处方用药做相应调整。中医提倡治未病,此时如果及时节制小儿饮食,给一些助消化药或水果往往很快消除进一步患病的隐患,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中医在治疗小儿发热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脉象是中医灵魂,对于能够诊脉的患儿应尽量用脉诊做指导,则能够更加精准地使用中药或中成药,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各家脉法之一的S振荡中医发明人韦刃老师曾用 0.5克柴胡为一位发烧一周不退的病人一次退烧,就是根据左寸轾的脉象做出的判断,一次用药即退烧。中医药退烧的方法很多,如书中提到的小儿推拿就是其中之一,关键是要辨别清楚发病的原因,才能有效退烧治愈疾病。小儿无法清楚地叙述病情和症状,甚至拒绝医生触摸其手腕手指,也不会伸出舌头让医生查看,父母的叙述往往成为判断病因的主要来源,因此有经验的医生会察言观色,迅速做出判断。

本书也同时教导父母如何判断宝宝患病,对宝宝的喂养也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平时良好的喂养是宝宝不容易生大病的关键,因此本书特别适合育儿期父母阅读,除了严重疾病及时就医以外,合理选择使用中药,避免中西药物的副作用,造成药源性伤害,也是值得大家阅读的。


太平绅士
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深谷草堂
2023年4月9日 gFjVbK9Ss/MjLHPHO2v2m1a+mdhefWv/lj7RnBvsue1dmnViZrTx5M4Uki+V11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