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寒窗苦读、悬梁刺股十几载的中国学子,高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既是考生们在学海中拼搏奋发的彼岸,也是影响前程的人生分水岭。为了保证在这次求学生涯中重要的考试能够得到最佳结果,考生的努力自然是基石,但与此同时,父母能否起到陪伴和支持的正确功效,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经过一系列科学的研究,包括调查问卷,对部分高三家长的访谈、了解,以及咨询学校的老师、学生,等等,我们发现家长的积极心态与考生的高效发挥,有着直接且正向的关系。也就是说,家长的积极心态越好,考生个人的心态也就越好,那么考生的效率也会随之逐步提高。
这一次对家长的调查研究围绕的主题是“焦虑”。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实践经验中发现,存在高考问题的家长,他们很多人本身的焦虑程度就过高,正因为如此,这种情绪也随之影响了孩子的焦虑水平,这也是我们俗称“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一种现象。这样的情况出现在高考之前是非常不利的,对孩子高考的发挥大有坏处。根据围绕焦虑进行的研究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高考前,78.2%的父母焦虑值处于正常状态,这是比较理想的平均水平,但还有21.8%的父母焦虑值处于异常状态。什么是异常状态呢?就是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或者是因为焦虑做出了不恰当的行为。因为自己内心过于焦虑,所以导致在行为上、态度上和孩子的互动上出现了偏差,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因为备考而紧张万分的孩子势必会受到影响。其中18.9%的父母处于轻度焦虑,问题还不大,但仍有2.7%的父母处于中度焦虑,甚至还有0.2%的父母处于重度焦虑。
重度焦虑的实际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这样的父母可能每天惶惶不可终日,他们自身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他们的孩子又在这种状态的影响下怎样承担着双份的焦虑,都是能够想象得到的。由此,如何正确处理家长的焦虑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考生的学习任务由学校与老师负责,临场发挥的部分则在于孩子自己。作为父母首先需要处理好的是自己的情绪问题,父母能做的只有1%,这1%是什么?就是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和这一段时间里家庭的轻松氛围以及温暖的亲子关系。父母为孩子做好后勤保障,他们再焦虑也不会产生任何正面影响,反而会起反作用。大家不要小看父母的这1%,1%有时候可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1%也许会使得一些孩子在良好的心态保持上,在临场发挥的效果上完全不一样。许许多多事实表明,处理好父母的焦虑在高考备考这场战役中非常关键。
通过对父母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程度的水平研究,来了解“父母对教育子女和子女最终成功与否”这二者的态度和看法。结果表明,有90%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过于严格。有83.9%的父母背负着过于重大的“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感,他们总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如果做得不够好,那么他们的孩子可能就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于是父母的人生也就是失败的,是愧对孩子的,这其实也是一种焦虑的体现。有36.6%的父母的生活则完全被子女“掌控”,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实际上就是作为父母本人已经失去了自我,只剩下了“父亲”或“母亲”这一个人生角色,而完全没有了自己。有些父母的人生目标只剩下一件事,比如某位母亲刚刚40岁出头,她说她未来最重要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是供养儿子读大学,第二件是儿子结婚,第三件是看到儿子哺育下一代。这就是完全失去自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孩子身上的表现,但这样的行为并不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反而会让亲子关系陷入不健康的状态,这样的父母即使给孩子提供了帮助也不是健康的帮助,很多时候已经出现了孩子不能察觉的偏差。
还有7.7%的父母对运气和机遇看得比较重。而看重运气和机遇的人,通常存在一种赌徒心理,就像买了彩票的彩民,总想着中奖。这就表明这一类具有赌徒心理的父母会做出过多的强迫行为,会对孩子做出过多的干预,因为他们注重运气,而且时常反复确认子女的状态,问他们当前心情如何,发挥如何,更加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样的行为自然是不良的,极其容易对备考期间的子女产生负面影响。
还有16.1%的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控制过严,就是不允许孩子干这个,不允许干那个。但作为家长应该知道,准备高考的孩子总是处在一种极度压抑的状态中,如果他们压抑控制不住,就需要得到情绪释放,如果父母再度压抑他们的情绪,那么孩子注定就会在心理上失调,而心理失调是更多严重后果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