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家长自我管理中不该做的五件事

阐明了“五要”的具体细则之后,接下来家长需要掌握的是“五不要”,简单来说就是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的事项。

1.不要给孩子提出考试的要求

比如说孩子上次月考数学考了130分,父母就指定他这一次一定要考得比130分还要高,至少得考135分以上;上次年级多少名,这次就一定要超越上一次的名次。父母切记不要向孩子提出诸如此类的要求,如果提出要求,就给孩子带来了一种压力,所以家长要在思想上明确,这些要求只会对孩子高考不利。备考进行到后期,孩子的心态已经非常紧张脆弱,到此刻其实孩子只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好好地把自己以往储备的知识和能力都发挥出来、调动出来,就足够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了。

2.家长不要乱说话

其一,父母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言语输出的内容和态度都很关键,最忌讳用消极态度输出批评式的提醒,因为那些语句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起到暗示作用,父母当然可以对孩子提出自己的愿景,但一定要积极向上的,这样连带着孩子的心态也会变得积极。其二,父母谈论的话题应该宽泛而轻松,不能张口闭口谈论的都是有关高考的事情,这样密集的攻势下,孩子的心理负担只会越来越重。其三,父母要控制自己说教的频率,不能反复唠叨同样的事情,少说重复的话,多和孩子一起观看喜欢的、轻松的节目,如果父母实在过分焦虑,无处发泄,那么就换一个场合,换一个对象,总之不要把负面信号传递给孩子。

3.不要强迫孩子的意愿

这一点的具体操作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说高考备考期间的接送问题,有的家长因为自身的焦虑过重,总认为孩子无法独自处理好一切,包括上学的路程问题,于是他就想承担保护神的角色,开私家车接送孩子,但孩子的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也许认为学校和家的距离并不遥远,况且他也并非孤身一人,他和同学结伴去上学,完全不需要父母的接送。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不直接代表拒绝接送,如果孩子觉得其他人的父母都送他去学校,认为这是一种爱护的表现,那么父母就应该顺从他的心意,主动护送孩子去学校。这时的送与不送,全因为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凭父母的感觉。但当高考最后一科结束的时候,父母最好去接一下,给予孩子一些鼓励,但是过程中要保持平静,不要问考得怎么样,题目难不难,只需要安静地陪着他走,拉着他的手,拍拍他的肩膀就可以了。在考试的这几天,有些家长可能是公职的岗位,不方便请假,这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总之要遵守的原则是,孩子需要什么,家长就满足什么,以孩子的需求为前提,尊重他的自主选择。

4.不要询问孩子考试分数

当孩子结束最后一门科目的考试走出考场时,很多家长迎上去第一句问的就是“考得怎么样?”接着开始仔细过问所有细节,问孩子估分能得多少,题目的难易程度如何,有没有信心到达某个学校的历年分数线之类,这是家长应该避免的举动。除了家长的询问之外,有些孩子自己也喜欢一结束某个科目的考试,出来就和同学对答案,但其实双方都不知道正确答案究竟是什么,这就容易造成盲目的乐观或者失望,影响下一门考试的心态。如果父母发现这种状况,就要干预制止孩子对答案的这种行为,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带他去平时喜欢光顾的餐厅用餐,维持良好和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心绪平静。

5.不要议论填报志愿的相关事宜

在高考两天日程的中途,在还有考试科目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过早谈论填报志愿的相关话题,一方面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另一方面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在高考完全结束后,还有一段日子才能出成绩,有的是时间来思考填报志愿的事宜,不用急于一时。

学生考前心态的调整很重要,家长心态的调整也很重要。在整个备考的过程中,如果父母能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且稳定的平和心态,那么对孩子的助益是很大的,如果家长的情绪稳定,那么家庭的氛围也会维持在良好的水平,在这种氛围里,孩子也更能沉下心来备考,更能保持正面情绪,最终在考场上高效发挥。

这“五要”和“五不要”是父母维持平稳心态的制胜法宝,是很实用的调节情绪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具体运用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来制订具体策略。活用“五要”和“五不要”,因人而异,家长采用孩子最能接受的一种方式即可。 mOh0YXOGthWmbmVz9iCBM2875nmof6Y6JPNOgUpccjpS+Tb0PQ8bs4YGBz0Kxn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