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

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第一影响要素,亲子关系不佳是导致孩子出现各类问题最重要的根源,养育方式也是其中一个要点,父母的价值观也就是父母的意识水平与亲子关系息息相关。有的父母认为小孩就是要打要管教,有的父母认为放松就好,其实父母的价值观已经决定了孩子的考试焦虑程度,因为父母的价值观背后潜藏着的其实是父母的期待值,承受着不同高度的期待,孩子的焦虑分数也不一样。

2.孩子的个性特质

自卑的孩子焦虑水平会更高,性格过于争强好胜的孩子焦虑水平也过高。在个性层面的气质类型上,如果一个人属于外向型,那么他更愿意向外界表达自己,所以他的压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焦虑水平也就比较低。在个性特质影响考试焦虑的相关关系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中介因素,就是不同的考生将高考这一次考试赋予的不同意义。

当人赋予某事的意义越大的时候,焦虑水平就会相应地增高。如果考生认为高考是决定人生的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一旦错过就无法重来,那么他对于这仅有一次的机会就会非常看重,这种重视会让他的压力骤增。如果考生能够轻松面对,认为高考和其他无数次考试没有多大区别,那么他们上考场时的心态是轻松的,发挥自然也会更高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应当再三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促使考生为它赋予过大的意义,因为这样只会徒增压力。

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考生能从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里感受到多少爱和支撑,如果某位考生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里:大家都很爱他,都很接受他,对他很喜爱,无论他怎样都可以接纳,那么这个考生的考试焦虑就会相对较低。也就是说,有的父母会给孩子传输这样一种观念,“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们都爱你”,而有的父母却强迫孩子拿出好成绩来交换他们的爱。这两种情况下,第一个家庭中的孩子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会远远高于第二个家庭中的孩子。那些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提供的社会支持系统更加强大,孩子有一种“我无论怎样我的父母都是真正爱我的”的坚定信念,因此他的考试焦虑低,能够克服焦虑,在考场上正常发挥,甚至会超常发挥。

4.考生的认知模式

现实生活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境,某人在做某事之前,预感到别人可能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因为已经有了这种认知,他的焦虑水平就会骤升,于是在真正面临需要去完成的那件事时,就无法正常发挥。同理,那些高考前容易产生焦虑的孩子,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随时都感觉身边的人会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他们的认知模式会先入为主地使他们陷入悲观的揣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行为至关重要,如果父母表现出的行为传递出一种消极信号,那么就有可能使孩子产生悲观的想法,孩子觉得有人会对他们做出负面评价。当孩子认为某种情境具有评价性时,他们就会以自己的认知去应对情境。也就是说当他们觉得现在的表现会被别人评价,那么他们就会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认知去猜测别人是怎么评价的。所以在备考期间,哪怕父母从来没有口头表述过,但只要他们心里是存在某种评价的,甚至是有焦虑的,孩子都能感觉得到,而这种认知会使孩子表现欠佳。他们常常会在认为自己正在被别人评价,如果一直是这样,他们的表现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此外,如果考生对自己的要求高,他们可能会害怕让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失望,而导致考试焦虑的产生。孩子总是害怕自己的不佳表现会让家庭成员失望从而疏远自己,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被父母认可,即使有时他假装不在乎,但事实上他心里是非常在乎的。

因此父母要注意,在即将考试的这段时间里,对孩子的期待要踩“刹车”,因为每个孩子骨子里都很在意考试,非常在意父母的感受,父母如果再继续踩“油门”而不是踩“刹车”,那么这种行为就会让孩子产生过度的考试焦虑,过度的考试焦虑只会降低他的成绩,增加他的负担。

5.考生身边的人对他们的焦虑产生的误解

考生因为焦虑会表现出很多行为,但这些行为却往往不能被父母理解,有时甚至还会被误解。比如父母发现孩子备考期间不紧张,然后误解了他,觉得他过于若无其事,所以父母比孩子更加焦虑,而且还要打压他,要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他。但事实上,这个孩子是故意装作若无其事,目的在给自己内心减压,但是因为父母误解他,反而给他增加紧张感,本来若无其事是他的一种应对策略,一种调整,是缓兵之计,结果被父母的强加压力搞砸了。

所以父母不要误判孩子的焦虑行为,对他造成更多的不良干扰。父母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向上的意愿,都有成功的渴望,只要他能够做到,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全力以赴。

6.父母的行为

父母的责备、唠叨,甚至打骂都是挫伤孩子锐气的强力武器,有的父母长期处在不信任孩子的状态中,总是疑神疑鬼地觉得孩子在学校没有好好学习,回到家又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知道在鼓捣些什么,于是跟孩子说话时的语气也带着莫名其妙的怒意,这样就会传达给孩子一种非常消极的信号。父母将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过渡给孩子,使孩子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贬低之中,亲子关系如履薄冰,家庭氛围冷淡。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考试焦虑程度会非常高,而且这种焦虑还不能在与父母的沟通中得到缓解,日积月累,最后带到考场上去,在极度的压力下做题,最终发挥失常。

父母的限制、责备、不一致、过度保护、拒绝甚至表扬也能使孩子焦虑。这听起来有些相互矛盾,如果父母喜欢限制孩子,喜欢责备孩子,或者父母言行不一致,父亲和母亲说辞不一致,或者是过度保护孩子,都会使他们产生考试焦虑。但表扬既然属于一种正面鼓励,那又为什么会增加孩子的考试焦虑呢?因为表扬和鼓励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如果家长表扬自己的孩子,通常使用的语句是:你最棒,你一定会可以的,你一定行的。这些词句都非常空洞,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具体的根据,这种表扬恰恰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有一种我怎么做都做不好的感觉。

父母很多时候的表扬是空洞的,而且具有引导性,表扬的目的是要达到一个确切的结果,表扬的基本语句暗示着孩子一定要完成某件具体事例,达到某个清晰的目标,才能收获他想要的东西,也就是父母的夸奖。为了得到这份爱和夸奖,他只能想尽办法去完成父母无形中提出的目标。而鼓励则不同,鼓励是父母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孩子的一种支持。通常句式有:“儿子,我知道你正在努力,我也相信你的努力不会白费,我看好你,我们一起加油!”鼓励是不看目标的,而是更多地把赞赏的目标落在孩子已有的成就上,比如说孩子这一次在月考中拿到了80分的成绩,如果父母鼓励他,就应该说:“孩子,你真棒,这次又比上一次进步了20分。”这就让他觉得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努力是有效果的,从父母和他的互动中,他得到了正向激励。而表扬常常会带着一种目的性,背后有一种压力。同样是孩子考了80分,只知道表扬的父母会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下一次再接再厉,一定能上90分。”这样就无形中给孩子立下了一个90分的目标,孩子还没来得及为眼前的鼓励而开心,就已经开始为能否达到下一个目标而焦虑了。但鼓励不是这样,鼓励是真正的爱,很多父母表扬孩子时带着目的性,与此同时大多数父母不会正确地鼓励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接纳孩子。

7.考生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

一般来说,在高考的备考期间,父母自身也会承担一部分压力,家长之间的攀比,各方面的眼光,这样的压力都是存在的。老师们要顾及班级、年级、学校的升学率,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的殷切期待,来自学生的信赖和指望,所以老师们的压力也非常大。但是在所有人中,压力最大的一定还是考生,他们有来自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压力,有父母不停唠叨的期待压力,有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压力,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自尊心最强的时期,他们不愿意被同龄人看扁。所以,一系列的压力都会使他们焦虑,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孩子减压,要踩“刹车”,要停止并改正所有的错误行为。

考生常常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害怕父母因为他们而烦恼,害怕父母会指责他们,这些都是使自己焦虑和承受压力的重要来源,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时要有一种真的人本主义的关怀。天下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天下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当好孩子,他们都想被父母看见,都想被老师鼓励,都想被同学羡慕,都想让身边的人看见自己闪光的样子。 LpuJeyHGc2BTE4YmraG5pphtpoF4FoIXa7j8hMMZxxRGW23cV0/9GKjFW0GUi7C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