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何为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在考试的情境下,受到考生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特质、人际关系等一系列身心因素的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考试焦虑的本质就是考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受考生的认知评价能力影响。举例来说,如果一个考生的心智比较成熟,心理素质比较好,对事物评价比较客观,那么他的心理状态就偏向于积极和乐观,就不会过多地受到考试焦虑的影响。如果某个考生个性比较健康,没有偏激、自卑、自大的心理状况,那么这个考生往往就能够在面临考试的时候,不会过多地受到焦虑情绪的制约。人际关系也在克服考试焦虑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如果考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和谐,他在心理上就会感觉自己是有依靠的,是安全的。与周边的人际关系的优劣也会影响考生的焦虑水平,比如和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都是重大的影响因素。总的来说,影响考生焦虑水平的是考生自己的判断认知能力、他的人格个性特征,以及他的人际关系水平。

那么这其中的运作机理是怎样的呢?如果一位考生的人际关系不良,他就会更担心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他在人群中就会显得不自然,要么产生偏激心理,要么形成逃避心理。那么当大家都看重考试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因为考试这件事情而产生比别人更多的焦虑,由此就能看出他同时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和影响。

1.考试焦虑分析

在考试焦虑的分析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词。

(1)防御

人在面临压力或者焦虑的时候,自我防御机制就会自行启动。每个考生采取的防御手段都不一样,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就是酸葡萄心理。比如别人考得很好,自己考得不好时,就理所当然地认定是老师偏爱对方而并非自己,这种想法表面上看起来合理,但合理的背后却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防御心理,这种想法能稍微缓解自己承担的压力。就像很多时候当我们无法完成一些事情时,就会找一些看似很合理的借口,把压力也一起避重就轻地给防御掉。

(2)逃避

当老师或者家长想要和考生进行一场谈话时,考生当即拒绝,假借自己待会儿还有某事要去完成的借口而逃之夭夭。他拒绝思考和谈论某些让他感到焦虑或者负担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逃避。逃避是植根于人性的一种一般行为,人的生理基础决定了它,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一种强大的基因模式,当我们无法面对外部的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主动关闭一些功能,可能是想象力,可能是记忆,可能是创造力。当人把这些神经功能关闭掉的时候,就会出现章首提到的问题——原本会做的题在考场上突然忘记了正确答案,就是因为过分的焦虑使大脑某一部分功能暂停了。

这就说明人的生理本能是非常强大,大脑存有自我逃避的功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它会在压力过大时自动“跳闸”,就不至于崩溃。所以考生在考试中发挥不好,过后又突然想起了不会做的题,其实就是大脑“跳闸”现象。高考前夕高中生最常见的逃避方法就是找后路,比如一个正在备战高考的考生说:“如果我考不好,我就复读。”复读看似是合理的一条出路,但背后的真相却是孩子的一种逃避行为,因为他内心被一种巨大而无形的压力压迫,他不想面对这种压力,他必须装出轻松的假象,他不想被同学、父母、老师看轻,所以他就每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但其实他已经在心里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这种留后路的逃避行为最大的弊端,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有后路的人往往不会在当前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如果某个高考备考生已经把复读当作后路,那么面对眼前的高考,他就会过早地卸下重负,在高考中也不会发挥出最佳水平。但这时如果家长强硬地表示不允许孩子复读,断了他这条后路,有些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强,又有可能会当场崩溃,所以这个时候的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做一次彻底的谈话,告诉他这一次一定要全力以赴地面对,所谓尽人事,听天命,高考都没尽力,就想着复读,这样是不行的。

(3)其他情绪

考试焦虑是孩子们面对一些他们无法预料到的、无法面对的情境的时候感受到了压力,开始采取的一些行为都是情绪性的。所以因为考试而产生的焦虑可能会转变成委屈,也可能会转变成悲伤,还可能会转变成犹豫,更可能会转变成愤怒。

但是父母往往不知道,孩子这个时候的委屈、愤怒、恐惧,甚至若无其事,其实背后都是一种由于焦虑而产生的复合情绪,只是通过不同的样态表现了出来。如果父母能够理解这一点,就能更加接纳孩子的一切。备考的这段时间对孩子来说是一段非正常时期,面临高考的考生在这个时期就相当于站在独木桥上,所以我们称之为非正常时期。人站在独木桥上时会产生一些本能反应,比如惊恐和惧怕,这时候在桥下的人就不应该再取笑他。因此,作为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处在非正常时期时,他所表现出来的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也是正常反应,这样,父母在和孩子日常相处时,在分析与处理孩子的考试焦虑时,就不会出现更多的偏差。

情绪是人类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本能,是对外部刺激的回应。作为父母,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某种情绪是不好的,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比如当人感觉到危险时就会恐惧,察觉到有大事将要发生时就会焦虑,对某件事情有忧虑时就会有担忧,感觉到自己可能将要被侵犯时就会愤怒。这样,父母就能理解孩子在高考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而且是本能化的反应,不必小题大做,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

2.焦虑水平的倒U形曲线

合理的焦虑是实现目标的保障。焦虑水平和表现水平的关系呈现一条倒U形曲线,也就是说焦虑在比较低的时候,人的表现水平一般,甚至很差,而当焦虑达到顶点,也就是倒U形曲线的顶端时,人的表现水平也达到了最高值。也就是说,全然没有焦虑是不行的,焦虑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人的办事效率也会提高。所以,如果在高考备考期间考生表现得非常轻松,要么他是故作轻松,要么他承受的焦虑水平恰好是在他能够承受,又可以使他发挥出最高水平的状态区间里。如果考生一点焦虑都没有,那么他不会发挥出好的成绩,但如果他的焦虑越过最高点,开始往倒U形曲线右边的下降曲线走,说明他的焦虑水平过了头,他每天都处在极度的焦虑中,每天都想着考不好怎么办,这时他的表现能力也会开始骤降。

焦虑水平达到一定值时,我们会产生这种感受:极度焦虑时,我们什么事都做不好,一整天都深陷在焦虑之中,都在紧张,都在担忧,但是到这天结束,却发现最终什么都没有解决。所以全然不焦虑和焦虑过头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一点儿焦虑都没有就要提高焦虑,如果焦虑过高就要设法减少焦虑,这就是焦虑的倒U形曲线的规律。

然而,每个孩子的焦虑承受能力程度不一样,这跟他们的人格特质、评估、认知、人际关系水平都有关。事实上,有的孩子能承受80分的焦虑,所以他在80分的时候发挥得最好;有的孩子能承受60分的焦虑,所以他在60分的时候发挥得最好。如果说某考生只能承受40分的焦虑,但是父母和外界给他施加的焦虑增加到了60分,那么这个孩子的发挥就会受影响,因为他的焦虑已经越过倒U形曲线的最高点,发挥水平就低了。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能够承受焦虑的水平和当下压力的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倒U形曲线在成年人身上也同样适用。如果某人能承受80分的焦虑,他可以将80分的事情完成得很好;如果他只承受40分的焦虑,那么他就只能量力而为做40分的事情。每个人的成功、成就和取得的成果都与他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及焦虑到达哪个分值时发挥得最好直接相关。抗压能力强的人更有可能获得成功,所以焦虑曲线对成年人来说也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

父母的行为作为外部环境和刺激的一部分,是影响孩子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它时时需要被优化。根据国内外对高三学生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得知,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考试焦虑的水平,是最主要的影响之一。中国的孩子呈现出更愿意回应父母期待的趋势,尽管他们有些装得若无其事,有些选择逃避,有些表现出抗拒,但事实上他们已然在回应。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些行为是不应该的,有些行为过了火,有些行为的方式不恰当,以上情况都是需要调整、需要被优化的。如果父母意识到了有些方式是不恰当的,那么就应该考虑方法的问题,如果知道自己越了线,就要相应地减少次数。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超限效应,如果某事超过了限制,就会对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eJ2HRIy8b9/BHcPXAOyItxRvPAy0FQ+99Q+fIbHCYdliZJSjnr3PkB7+NrkrJE9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