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认生:这是天性,不是缺陷

认生是指孩子只要碰到新面孔,就会大哭大闹,无法忍受陌生人的亲近和拥抱。这一“认生期”的到来可能有早有晚,有些孩子甚至在一觉醒来后就从“热情”变为“认生”。认生期到来的早晚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气质类型。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一种天生的、给人们言行增添色彩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因受神经系统活动特性所制约而无所谓好坏、对错。我们可以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行为、待人接物、生活方式里的种种表现看出一个人具有何种气质类型。比如,有些孩子一出生就爱哭、爱闹,体现出的是多血质这一气质类型,而有些孩子天生敏感爱哭,体现出的是黏液质这一气质类型。②孩子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观察、记忆、理解存在差异。③孩子的成长环境。在父母强行逼迫孩子和生人相见并没有给予一定情感上的关怀时,孩子就更容易认生。

一、陌生人焦虑

面对亲朋好友热情的拥抱和问候,不少孩子不但缺少热情的回应,反而会哇哇大哭。不少父母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归咎于自己的孩子“胆儿小”“害羞”,但这其实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认生期。在这个阶段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为“陌生人焦虑”。

那么什么是陌生人焦虑呢?心理学界有个一致的看法,就是指当孩子面对的是陌生人时,会表现出诸如恐惧和戒备这类不安的反应,而当面对的是熟悉的抚养者时,孩子则会以微笑来展示开心这类积极的情绪。比如,面对陌生人的到来,孩子的眼睛会紧张地在妈妈和陌生人间打转,如果妈妈离去,独自留下孩子与陌生人相处,孩子便会哇哇大哭。一般在6~12个月大的孩子身上就开始出现了陌生人焦虑,其中8~10个月大的孩子陌生人焦虑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一般来说,1岁以后这类认生导致的问题便渐渐消失,但若2岁、3岁,甚至4岁的孩子身上仍然出现这类现象,父母就需要多多注意了。

为什么在孩子身上会出现陌生人焦虑这类现象呢?有些学者认为,这主要源于本能。我们的祖先在面对陌生、不熟悉的事物时,第一想法就是选择逃避,这已经演变成一种生物程序化的自发反应。孩子由于记忆和思维的限制,区分谁才是真正的陌生人对于他们有困难,因而在面对“陌生”时孩子会用“哭泣”来表达内心的逃避。

陌生人焦虑可以当作孩子成长过程的里程碑,代表着孩子已经发展出一定的识别危险的社会化技能。还有一类观点认为,孩子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妈妈的表象,而把陌生人和妈妈的表象一经对比,就可以敏锐地察觉出陌生人。孩子所处的认知水平使他们难以解释“面前这个人是谁”,由此导致对环境控制不足和事件发展预测不明的情况,在这种无法控制的不安全感下,焦虑情绪很容易产生。

二、怎么帮助孩子度过认生期

一些父母认为孩子的认生表现是对自己教育的否定,意味着自己权威扫地。于是,父母往往会采取强硬的方式强迫孩子与陌生人沟通见面。长此以往,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认生期呢?

从抚养者的角度来说,要循序渐进地带领孩子适应与陌生人相处的这一过程。首先,父母要在一开始告诉孩子家里即将来一位客人。不仅需要介绍来访者的相貌、身形等特征,还需要介绍陌生人将从哪个方向而来,让孩子形成一定的预判。其次,父母最好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父母应鼓励孩子,告诉他:“妈妈一直在,会陪着你的,别怕。”通过这样的言语交流来给孩子营造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这就为孩子勇敢迈出新世界大门的第一步奠定了基础。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孩子具备超强的观察能力,若父母在与陌生人的相处中以微笑待人,并伴随一些“拍肩”“握手”的亲密动作,那么孩子便会意识到该客人与父母的关系是友好的。慢慢地,孩子心中对他人的陌生感逐渐减弱,焦虑也有所缓解。

父母也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户外的集体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不仅自信水平得到发展,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提高主人翁意识。比如,在露营活动中放松身心躺在松软的草地上,看着璀璨的星空,缓解各种各样的焦虑。露营活动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①接触户外。钢筋水泥和电子屏打造的世界切断了绿色大自然与孩子的联结。露营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有机会了解知了、蝴蝶、蜻蜓、壁虎和萤火虫等昆虫,还可以亲身体验昆虫带来的神奇触感。呼吸清新的空气,观赏浩瀚的星空,露营活动可以带孩子充分体会大自然的美好。②锻炼动手能力。通过阅读说明书搭起帐篷这个过程,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亲身体会书本的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③亲子谈心。父母在繁忙的工作压力下,已经极少与孩子有亲密沟通的机会。父母平时为生计奔波,孩子为学业和成长而努力。露营活动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父母能与孩子在野外沟通交流,了解彼此最真实的想法。

从“陌生人”的角度来说,孩子心中的“陌生人”和我们通常所说的“陌生人”并不是相同的概念。所以“陌生人”要对孩子的拒绝行为有恰当的回应。比如,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一开始就和孩子亲密地搂搂抱抱,最好等孩子和自己慢慢熟络后再接近孩子。再比如,“陌生人”在接近孩子时最好面带微笑。孩子看见他人微笑的面容也能放松对他人的警惕。 mwcgYLH0JcbYN41dyNYjut2kE3Jp6j0piU2+w9dd57u9nhTPRKFLYM8h9tkp4R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