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隔代抚养:正慢慢影响孩子一生

随着工作竞争日益激烈,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减轻年轻父母的压力成为隔代抚养现象存在的主要因素。老人退休后,找不到自己生活的重心,空巢的状态让他们感到无聊,隔代抚养的方式能用孩子的欢笑填满老人空虚的状态,天伦之乐的亲情能为老人寻找到价值感。虽然隔代抚养逐渐成了现代都市的主流抚养方式,但隔代抚养也有诸多不足。

一、隔代抚养的不足

(一)只养而不教

原先被捧在手心里的孩子,如今要把他们视如珍宝的孩子交给祖辈抚养,那么老人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出行平安。这常常会导致老人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放纵和迁就,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养成任性的坏性格。摔坏了别人家东西就用“自己家孩子是不小心的”轻描淡写地带过。可爱的孩子会让老人过分关爱、过分保护以及过多地限制,这也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导致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较差,无法顺利地开展社会交往活动。

我们通常会喜欢那种有教养的孩子,其实有教养就是懂规则,懂得什么时候可以吵闹,懂得自己不能为所欲为。老人不给孩子设定规则,让孩子随心所欲、尽力满足。那么当父母给孩子设定规则时,就一定会引起相应的亲子冲突,如果此时再加上老人的推波助澜,孩子就放纵得更加肆无忌惮了。我相信父母最讨厌的是好不容易和孩子商量好我们如何培养好习惯,回老人家待几天孩子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控制这一优良品质,等到他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后,就难以在短期诱惑和长远利益间进行选择,也很难有很好的发展。

(二)隔代的价值观冲突

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亲子间的代沟逐渐扩大。具体来说,老人会存在盲目的经验主义。在老人心里,年轻人依旧是孩子,哪怕学历再高,依然缺乏生活经验,缺少实践经验。“你懂什么?”“我们那时都是这样的。”用这样的话拒绝与孩子的沟通,以抗拒接受新的教育方法。

从前激流勇进、乘风破浪的年轻人,在现实和社会的磨砺下逐步形成思想保守、传统老派的人格心理特征。17世纪法国古典作家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曾说:“当我们变老时,我们同时也变得更愚蠢和聪明。”长期的生活经验对老人而言是“金子”。一辈子磕磕碰碰的经验,尤其是养育孩子的经验,让他们难以接受他人的观点。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说,经验虽然能让他们更加老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障碍,会妨碍他们抛弃头脑中的旧知识,不容易接受新知识。比如,年轻的父母会带孩子去看电影、开派对、去游乐园玩等,而老一辈无法理解——都是玩,为什么还要花钱去玩?于是他们会选择带孩子串门唠嗑,或者在家看电视。老人过于落后、死气沉沉的教养方式可能会爆发激烈的冲突。

(三)父母的爱的匮乏

我身边隔代抚养的例子中,父母长时间与孩子分开而让老人长时间带着孩子,而老人无条件的溺爱使得孩子更愿意选择黏着他们。这种情况下,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发疏远,造成亲子间的隔阂。而且父母陪伴的缺失也会导致父母的爱的匮乏,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育。孩子与生俱来会渴望与父母建立亲密的联结,所以父母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

然而,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心理满足感要远远少于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即使老人将全部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依然取代不了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对孩子的情感哺育。当老人年龄渐长,孩子也会慢慢回到父母身边,那么亲子间的隔阂可能会阻碍双方的沟通,导致孩子不听话、摔门等行为。

(四)影响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孩子的精力是没有上限的,哄睡、喂饭等都会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老人不仅需要在精力上牺牲甚多,还需要在财力上有所奉献。看见孩子喜欢的小零食和小玩具,老人总会忍不住掏钱。明明是可以去跳广场舞的时间,却被养育孩子束缚,绕着广场追孩子跑。明明是可以和邻居唠嗑的时间,却只能因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子女互相怄气。

另外,很多老人为了照顾孩子,常常要背井离乡,来到儿女生活的城市。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会让老人一时间难以适应,也很难在短期内有聊得来的朋友。另外,生活习惯的不同使老人更难找到适合自己的消遣娱乐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对老人而言,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一个再社会化的痛苦过程。繁重枯燥的带孩子任务占据了老人的世界,因而疲惫、焦虑的老人越来越多并不令人意外,带孩子倍感焦虑、高压力的老年人便成了社会关注的对象。

二、改善后的隔代抚养

刚刚列举了隔代抚养的不足,但是如今父母面对的社会压力如此之大,很难做到放弃工作专心抚养孩子,有人说可以找保姆,但保姆也不是最佳选择,有的保姆还很不靠谱。让老人来照顾孩子,虽然他们也有错误的做法,但那些“土方法”都证明了祖辈对孩子的爱。除此之外,请保姆带来金钱上的负担也常常困扰着父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隔代抚养实现皆大欢喜呢?

(一)掌握育儿主动权

良好的隔代抚养应该是主动权在亲生父母,老人其实是可以起到一个辅助作用的,但应该按照年轻人的方式来养育。因此,年轻父母也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明白陪伴孩子成长的人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要知道自己承担的是引导孩子直到他们成年的责任。我们还需要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比如,不要求老人在孩子生病时陪床照顾。你要表现出自己对抚养孩子的自信,以及对老人的关心与爱护,向老人表现出你已经发生了角色的转换,从前的那个“小孩”已经不见了。

新生儿从刚出生到2个月大的时间段,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被称为“共生期”。共生是指通过两个生物体“一起生活”的方式互相给予对方必需品并且从中体会到幸福感。在共生期内,与孩子朝夕相处的那个人,会与孩子建立最偏爱的“优先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前文所说的“印刻”来理解。这个人通常是妈妈,因为妈妈可以通过提供给孩子食物——母乳,从而与孩子有最柔软、最直接的接触——拥抱。如果在孩子出生后重要的2个月——共生期内,父母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孩子的照料,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彼此,建立起亲子间的信任关系。

除此之外,我们要尽量自己带孩子。不要想着为了偷懒,无论是假期还是工作日,都把孩子丢给老人加以照顾。应该是当夫妻二人无法照看孩子时,比如工作时,才有必要委托老人帮忙照顾。

父母要尽早掌握带孩子的秘诀。你能比老人更快搞定孩子,就能越快在老人心目中树立权威形象。在产假时就学会自己照顾孩子,学会怎么与孩子相处,同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更善于找到问题的关键原因,进而学会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亲子问题。当老人搞不定问题时,急得和热锅上蚂蚁一样,看见你对如何搞定孩子了如指掌,也就自然而然地在老人心目中树立起育儿的权威形象。那么,老人还会时不时地来请教你。

(二)与老人沟通

很多父母觉得隔代抚养最难的是如何改变老人不愿接受新建议和新事物、故步自封的心态。对于这个问题,父母不要将老人置于和自己对立的阵营,也不要总是试图在老人面前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而是要着眼于全家对孩子的关爱。

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在沟通前冷静5秒,让理智发挥作用,再采取金字塔沟通法。这个沟通法主要分为3步:第一步是明确目标;第二步是描绘美好的信念;第三步是商讨即将进行的行动。我们可以以“喂饭”这件小事举例来说。“妈妈,其实我们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好好吃饭,有健康的体魄,顺利地长大。”——通过勾画孩子的美好未来明确一致的目的。“我们可以好好培养孩子的进食习惯,通过这个过程逐步发展孩子的自主能力,减轻您照顾孩子的负担。您的担忧我能理解,您对孩子的细心和周到让我们很感动。”——通过站在老人的角度,一同描绘对孩子美好的信念。“我和孩子爸爸准备去学习如何哄睡孩子的课程,除了会学习如何哄睡,还会学习如何保证孩子睡眠的质量,学习如何提升孩子按时睡觉的积极性。我们会把课上的知识和经验一起分享给您,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睡眠问题努力吧!”——和老人介绍自己将要进行的下一步活动,并且向老人表明自己一定要解决问题的决心。

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观念隔阂导致发生争执是必然的,那么当双方发生争执时,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首要原则是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这样做一是因为孩子年龄尚小,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没办法正确理解什么是争吵以及为什么争吵,但争吵这个过程会传递出“我是个坏孩子”的消极评价给孩子,削弱孩子的信心,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二是在争吵过程中,育儿意见不明显,育儿界线模糊,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难以顺利建立“规则”这个概念,从而消耗成长的能量。比如,在父母单独带孩子的过程中,明明已经确立了孩子饭前不吃零食的规矩。但当老人专程过来在工作日帮父母搭把手时,面对孩子不断撒娇要零食的行为,妈妈一直坚守自己的底线,这时奶奶过来说:“孩子饿了,你给他吃一口吧。”此时,孩子看见有人撑腰,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哭闹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其实如果是奶奶不在的情况下,孩子都会好好听话。但因为在孩子面前争执,孩子会利用双方的争执变本加厉地违反规则。老人和父母的规则都会彻底失去效果,两方的规则孩子都不遵守,规则的意义在孩子心里便暗淡无光了,甚至不利于孩子心中“规则”概念的塑造。

针对这种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家里选择一个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说一不二、决断能力较强的人作为“意见领袖”。关于意见领袖,顾名思义,他应该是在家庭中比较有话语权的人,也就是能合理说服他人的人。男性可能更胜任这个角色,因为他的言行举止更加果断,意志力更加坚定,这些特征都可以防止孩子在试探的边缘徘徊,让育儿变得更加轻松有效。具体来说,爸爸很少会因为孩子的软磨硬泡或者“一哭二闹”而妥协。如果爸爸禁止孩子吃糖,那么男性权威的力量能让孩子好好服从。

像上述的问题,我们可以寻找孩子爸爸去和奶奶进行一次深层次的沟通。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处世方针和育儿风格,可能无法做到观念一致,但至少要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老人不随意插手,不破坏父母对孩子的管教。

(三)给予老人一定的尊重

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老人通过带孩子过程寻找自我价值——自我的存在有价值,以此得到进一步的认可。我们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尊重孩子,在隔代抚养中还需要尊重老人,让老人明白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自己的价值是被认可的。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老人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年青一代的建议与指导,摸索出带孩子的经验。我们还需要给老人放个假,毕竟同伴的社会支持和丰富的物质资源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愉悦的心情才能保证高效的育儿。

其实面对老人的一些错误,我们要学会接纳,毕竟是老人的帮助给你在育儿和工作间留有了一丝喘息的空间,是老人的帮助改善了自己作为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和资源的局限性。不要总把问题推给老人,不逃避自己的责任,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智慧地处理问题。 B/rvvvj/ROTUaLF5beWr0KT8xHG71Yxbhr5YbFfWzDpAQW7//pucCWagoIsmGl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