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游戏:亲子沟通的艺术

研究认为,游戏具有以下含义:游戏是由内部动机驱动而不是由诸如饥饿、他人赞赏等外部动机所支配的活动;游戏是自发产生的,不会受到外部状态和自我设定的影响;游戏与探索活动不同,游戏倾向于了解事物的作用,而探索活动主要关注事物是什么,其次才是事物的作用;游戏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则,不受外部规则的约束;游戏中的主体是积极参与的。

游戏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我们可以借助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今,有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游戏可以为他们提供宝贵的社会交往经验和丰富的语言表达机会。游戏过程中不可少的分享、合作以及发生争执后的应对过程都可以帮助孩子摆脱思维上的“自我中心”,令其社会化水平得到有效发展。在和同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逐渐丰富自己的词语量。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提出人们可以通过游戏实现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在游戏中扮演现实社会准则中不能接受的角色,来发泄欲望和冲动。比如,孩子可以通过扮演奥特曼来满足自己“除恶扬善”的追求,还可以通过模拟开赛车的场景来满足自己对速度和刺激感的渴望。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孩子通过动手摆弄、拆卸和组装玩具,不仅锻炼了手部的精细动作,还了解认识了更多新事物,并开发了物品的种种用途,思维的发展得以促进。

一、假装游戏

我想问问各位读者是否见过孩子自言自语,对着空气说话还不亦乐乎的现象呢?有些父母在目睹这类现象后,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太孤独了或者是不是一直活在一种虚幻的世界里。父母不必太过担心,这只是孩子在玩“假装游戏”而已。假装游戏是指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利用一个现实中的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或者赋予其新的特征,或者构想出一个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会玩假装游戏意味着孩子开始具备概念化的能力。

孩子在玩假装游戏时,常常需要扮演角色,这就意味着孩子开始认识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角色,有利于思维上的去自我中心。孩子在游戏中需要扮演某个特定的角色,在游戏后需要及时地脱离角色,回到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去,这也有助于孩子思维“可逆性”的发展。比如,有些孩子在玩耍中喜欢扮演诸如“困在城堡里的公主”“前来拯救的王子”等童话故事中的角色,这就需要孩子的脑海中要设计好一个故事,将实际生活的环境条件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相结合,并对故事的发展有一定的控制。随着孩子这方面理解能力的增强,他们在以后会更容易理解生涩的概念,也更懂人性。

假装游戏要求孩子体会不同的角色,去模仿某个角色的语调、姿势和表情等,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理解世界。这类游戏可以让孩子了解更多人内心的想法和动机,有利于孩子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更融洽地与同龄人相处。

一般而言,孩子的假装游戏往往是以身边的事物为中心的。例如,原来不会弹钢琴的孩子看见钢琴就会开始想象自己是一名优秀的钢琴家。父母陪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时,不妨引导孩子从身边常见的事物开始展开想象:“孩子,看见医药箱你能想到什么呀?”孩子玩假装游戏时想象出的情节常常出自生活,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目睹了父母照料自己的场景才会假装自己是“妈妈”“爸爸”或“孩子”。为了更好地发展孩子的思维,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引导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角色,比如,“芭蕾舞演员每天表演完以后需要做什么呢?”“警察叔叔为什么会不惧危险地抓小偷?”

通过增加对角色社会性行为的解释,加深孩子对角色的理解。年龄较小的孩子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常常会因注意力转移而中断,父母可以在读故事书时,引导孩子与自己一起扮演某些角色,主动参与到孩子的假装游戏中,丰富与孩子的互动。

二、非结构化游戏

不少读者看到这儿不免一头雾水,非结构化游戏是什么?非结构化游戏也就是无组织游戏,像孩子特别喜欢的“你追我跑”的追逐游戏就是其中一类,“小打小闹”的混战游戏也是其中一类。非结构化游戏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要跟随自己的想法和知觉,就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具体来说,非结构化游戏的特点大致有离地(游戏中可以蹦蹦跳跳)、速度(飞快奔驰)、无固定的游戏场所(游戏的发生地没有任何局限)和混乱(同伴众多)等。

美国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公共卫生协会都曾鼓励孩子参加非结构化游戏,这不仅是孩子的权利,还是孩子和青少年健康与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玩耍过程中,孩子可以了解自己身体,如“我可以跳两级楼梯”“我在我的朋友中是跑得最快的”,从而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之前我们提到体适能训练时说到不建议学龄前孩子进行特定的运动项目,以避免重复的动作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伤,那么非结构化游戏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身体肌群、骨骼和心血管的游戏。

三、沙盘游戏

在这里,我要分享一个心理咨询常用的游戏——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顾名思义包括沙、盘和游戏。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和对沙的天生热爱,在无意识间表露出自己的内心。沙盘游戏可以消除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隔阂,利用缓冲、投射、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来访者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体验,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微缩模具搭建一个能反应自己内心活动的、独一无二的心理沙盘作品。然后,心理咨询师会通过专业的视角来分析解读这一沙盘作品,读懂孩子的内心,并有针对性地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

沙盘游戏对孩子的情绪宣泄、内心世界的表达以及心灵的自我效能疗愈和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对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具有攻击性、退缩不自信的孩子具有很好的疗愈效果。同时,由于沙盘游戏非言语性的特点,对语言能力障碍及自闭症的孩子也有显著效果。

如果在亲子互动的情景下加入沙盘游戏,则更能反映最真实、最本质的关系现状和沟通模式,更能暴露很多亲子间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这样在心理咨询师的解读下,他们的关系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家庭互动模式也更能照顾到每一个人。比如,孩子在沙盘上将动物和车都朝同一个方向,并排好队,这可能说明在孩子心中需要确定的规则带来安全感。不够自由、做事一板一眼,可能会导致其在同伴交往中觉得同伴不容易配合;以权威为主导,会使孩子产生内心焦虑和矛盾冲突。如果孩子在沙盘上放置了用帐篷和围墙打造的牢房,关押着犯人,旁边有警察在监管。暗示着孩子最近有因为“错误行为”而被批评的情况,因为遭受惩罚感到有压力、情绪低落,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关心与疏导。一般来说,当沙盘中的角色显得孤立,失去了应有的陪伴,比如,沙盘中一个孩子被放在高高的椅子上,而妈妈却在隔壁的房间里睡觉,此时沙盘中所呈现的为被忽视的感觉。

如果父母想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想与孩子保持一段健康亲密的关系,或者发掘多子女家庭里孩子的心态,就都可以通过参与沙盘游戏来寻找答案。 84a8DOPwdvy4J1PeBkuA7fbP5qQIDEyJ8Dd/cn6eAnYjUEp15FYPxYH3L7qk5Rm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