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围绕着心旅伴中实际发生的一些现象、观点和特色来展开,这个实例分析的环节有点类似于“回炉加工”,将理论放进具体的操作环节中进行解构和重构,有时候能挖掘出操作过程的独特点来,也能为心理导游们的具体操作提供参考。
实例是三段实录视频,都是在心旅伴的活动过程中录制的。在心旅伴活动中,摄影师会将重点的部分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还有几个视频是当时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做的3期3分钟的DV现场新闻。我们可以从这些实例的蛛丝马迹中找到技术提升的启发,以及给活动做一个回顾和点评。另外,本书是根据韦志中心理学网络课程中的《心旅伴:心理学在旅游中的研究与应用》这门视频课程写就而成,故而本章中会有几位参与录制课程的老师的感想表达,这几位老师也是一些心旅伴活动的参与成员,他们的感想最能反映成员们对心旅伴活动的认可度以及在活动中的具体收获。
这里截取的录像内容来自某期的《万家灯火》节目片段,笔者在活动中担任心理导游,是给团体成员们做团体主题活动的其中一个小环节。
心理导游:现在做第二轮的互选队友的环节。大家围成圆走一圈,我们继续观察,在这样的选择范围内,大家重新选择,但是不去想上次被选择的人重新选择的人是谁。有的人会做一些提示性的动作,强迫别人就范,像是“拉郎配”;还有的人会提前告诉被选择的人,如果不做回应的话,那么对做选择的人而言是一种压力。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种下了种子,大家要互相尊重,也要坚持互动,坚持才能互选成功。
心理导游:现在等我发口令:预备开始!这个中间的时间差中,就会有人的选择发生变化。有的人就像刚才谈论的,最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大家会突然发现,自己有没有尊重别人的选择权,自己要不要直接接受别人对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样的成本低。来,大家转一小圈,再感受一下,好的,最后一步,停!现在大家是否还有勇气进行队友选择之后的自我开放?其实,在大家转三次的过程中内心一定有一些波澜,这个过程就像是生活过了三十年。当初大学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梦想、勇气和信心,对吧?但是十年后同学聚会,有的人就会感到失望和迷茫。我们刚才转三圈,做这三次选择,且这一小会儿的三次变化,其实就相当于生活中的三十年了。这最后一圈转完了,我看看大家,时隔三十年之后,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做出最终选择。
心理导游:好了,大家安静。现在还有三个人,我看看会不会出现“神匹配”。这位成员的选择行为,表明了他愿意成全别人的选择。现在我做一个处理,比如说你们两个人互相选了,现在你们可以握着手,问对方选择自己的原因;原因表达完成之后,为了表达你们的真诚,现在告诉对方一个自己的秘密,是你从来没有告诉别人的一个秘密。互相交换一个秘密,就像小朋友一样贴着对方的耳朵说:“我和你说一个事情……”那么现在开始分享吧。
韦老师:看完视频之后,先请启明星老师发表一下看法,因为他是当时那场活动的亲历者。启老师,你在看这一段录像的过程中脑海里想到了什么?你更愿意对我们网校的学员说什么?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看待心旅伴或者心理旅游团体?
启老师:第一天,我去到美丽的海拉尔,傍晚韦老师就组织大家去广场做这样一个活动,当时的活动主题是“原来你也在这里”。通过这个直接而简单的互动,我觉得当时整个场非常温暖。虽然当时广场的风很大,天气很冷,大家从视频上可以看到,但是整个活动玩起来后,大家都非常投入,也非常热情。从这点能看出韦老师把这种团体带领的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实话说,开始的互动活动,我的现场投入不是满分的,还是以第三者的视角在观摩这场活动;但是,后面的与母亲相关的那场活动,真的把我吸引进投入的状态中去了,体验到挺好的感觉,心理体验很深刻。一个简短的互动活动,能让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玩得这么开心,有一种大家庭的氛围。这次活动对于后面这几天心旅伴的活动开展和技术运用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一般按旅行社的约定俗成的说法,七天的团实际上就是五天,第一天时间花在去景点的途中,最后一天时间花在回家的路上,中间的五天用来旅行,但是其收费就是按照七天来算的。由于心旅伴七天团的活动,五天的时间难以完全做完,所以我们的团是实实在在的七天旅行。
心旅伴这七天的旅游,是一个心灵成长的滋养过程,成员们最好要进入此时此地,即达到与时间同行的心理进度和状态。这样就要求心理导游对于团体成员是否能够进入当下做逐一的提前评估。心理导游要用开放的、接纳的和尊重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位团体成员,而成员们当下在群体中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真实的自己,不论这个真实的状态是不是有助于团体成长的,导游都要接纳成员们的真实表现,但是又不能接受成员们的这种状态一成不变,如果成员们保持着毫无进步的投入状态继续参与到活动中的话,那么,成员们就无法获得对自己正确的认知和更新。
如果某位成员无论在任何群体中进行活动,其投入度都不高的话,那么他可能一直用旁观者的视角在进行理性的观察,这样其实是不利于他的成长的,那么他报名心旅伴和报名普通旅行团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在这方面来看,心旅伴的任务比普通的旅行团的任务要重。普通的一个旅行团只考虑到安全、吃饭、住宿,但是心旅伴不同,带队的心理导游要考虑到每位成员能够与团队的时间同行,这里说的时间,就是心旅伴团体的时间,意思就是希望成员们都能进入团体的场里面来。
录像的时间节点是九月下旬的傍晚时分,大家集结到成吉思汗广场,举着旗过去做一个初次的热身互动。当时在海拉尔,那个季节的天气很容易就降温下雪,时间比较紧迫,路线的安排是赶在下雪之前到草原上望一望泛黄的草,感受一下秋天的景色。前文已经论述过,心旅伴的技术往往是生态心理学技术,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生理,旅行中,我们开发的旅游心理技术也围绕着这四个维度展开,当时在成吉思汗广场的空地上做这个活动,主题是“原来你也在这里”和“生命中的贵人”,这两个活动中所用的技术和室内开展的心理学的技术已经有所不同。
其不同就在于心旅伴的活动是在建设一个社会生态,让成员们首先进入这样一个临时的小型社会里,通过交互而重新看待自己和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比如,成员们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与同事、与爱人、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在这七天时间里前所未有地投入精力进行内心探索,而在这个深层内省的过程中,还需要与一位陌生人相处,这便是与以往的室内心理技术的不同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沟通能力的提升、反思到的自我的不足、积极情绪的培养等,都会对成员们今后现实生活产生正面的影响。
成员积极情绪的培养与成员的参与动机有关。大家刚才听到视频中的那种爽朗的发自内心的笑声,充分说明了成员们有着强烈的参与动机,一个个犹如脱缰的野马、出笼的小鸟,整个过程都非常欢快,这其中有好几位学员的笑声都是很大声、很放肆的,这也是一种压力释放和情绪表达。这是在职场上和社交场面上极为少见的笑,成员们的笑声也代表了他们对心灵之旅的期待很高,这种期待已经化作积极的情绪、积极的行动、积极的理念影响着大家的整个过程了。
如果旅游的开始,就让游客们对旅游的期待值很高,这样便能促使其产生积极行为,且不会将这个期待寄托在旅行社外部的影响上,如果站在游客的角度来说,其对这次旅游的期待值很高,但这个期待的实现却要靠旅行社,那么这就是普通的旅游;而如果游客知道自己才是其旅游中情绪的把握者,从而积极地参与和投入,这便是心旅伴成员的心态。
在现实的旅游团之中,大部分游客都是慌乱而焦虑地等旅行社来安排和解决,有时候甚至还会发生冲突;可能只有少数的理智派或者素质高的游客,在碰到困难和问题时,他们会自己想办法,会把消极情绪转换为积极情绪。这两类游客的境界就不一样,那么游客们进入的世界也不同。这一少部分的游客,当他们心进悟,悟进理,心世界便能由自己把控,那么在旅途中的快乐悲伤、成长和顿悟都是由自己决定,也由自己负责,这样一来他们的旅行动机就升华了。
市面上现在出来一个新兴概念叫作“深度游”,深度游往往指旅行社较少干预,即旅游景点没有过多的购物点、没有指定的消费据点或者没有过多形式上的礼节、人际上的交流来消耗游客的精神力,游客能不受打扰地旅行。而我们心旅伴具体的操作是安排在一个户外的或者室内的场地做一个技术活动,让成员们互相沟通,与旅伴们达到心灵的交流与互助,在这里心旅伴让成员的参与动机达到了最大化,从旅游的效果来看,心旅伴或许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深度游”,不是在物理空间内对游客的不打扰,而是在内心世界对游客的深层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