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旅游之后所得体验表达出来的作品境界的不同,可以将游客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游客,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没有很深刻,比较注重感官的刺激和物质条件的舒适度,旅游对其而言,可能只是纯粹的身体放松。比如,“玉龙雪山一日游”回来之后,他可能事后总结就只有三个字:累死啦!这类群体的感官感受的兴奋阈值偏高,而且心理的感受性也不强,可能也与知识储备不足或者表达意愿不强有关系。
这第二个层次的群体,是相对来说比较愿意表达内心体验的一类群体。比如,这类群体去参加“玉龙雪山一日游”之后,会表示在情绪、内心格局等方面均有提高,至少会有一种抛开琐事束缚、洗涤心灵的感觉,回家后可能会写一篇游记攻略,可能会作打油诗一首来装点一下枯燥的日常,甚至有的会有事业项目或者作品创新上的新突破,这些都是旅游过程中强烈的感官体验带来的内心升华和进步。
这一层次主要是以文人骚客式的旅行家为主要群体。纵观古今,不少人都在游历四方中度过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古代人们对意义的追寻,无法通过现在互联网、电视机或者智能手机来获取,可能可供阅读的书籍也不会很多,为了拓宽人生和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游历多国,一边游历一边创作和讲学,从而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学说。孔子和老子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
这些人在旅游中能借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式的壮阔美景,表达出带有内省性质的哲思之作。在此重点列举两位伟大的人物:徐霞客和李白。
首先是我们闻名遐迩的旅行家——徐霞客。我们后世之辈通过徐霞客的游记了解到了他的游历过程,同时也受到了他的思想的洗礼。为何徐霞客可以成为旅行家?具体而言就是,他进入桃花源,就能体验到桃花源的美和内涵,同时他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著书立说,流传千古,所以说旅游中的体验和表达很重要。
另外一位在旅行中抒发自我的高手便是我们的诗仙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等人间仙句乃是文人骚客中的顶尖存在。从对李白的诗的解读,可以看出他的旅游能力。
游客在旅行中所获得的体验是不同的,有的表现在感官上,有的体现在内心里。例如,“心灵成长之旅”和“团体动力曲线”这两个概念之所以能被提出来,就是因为当时笔者内心经历了急剧变化的体验。
日常旅游的目的是让游客在得到感官刺激的过程中,有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举例而言,如果设计一个体验转换的环节:某位游客上一个时间点还在家里宅着享受悠闲惬意的周末生活,突然要求他戴上眼罩和防噪音耳机(隔绝视觉和听觉引起的感官刺激),跟我们立即来到一个壮观的大瀑布的景点,再将其眼罩和耳机取下,这样,游客家中的静谧平淡与此时摘掉束缚之后瀑布前的视觉听觉震撼,两个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才家中安静得可闻针声落地,而此刻景点的瀑布水流声如雷鸣般轰响;刚才家中物具熟悉平常,而此刻看见瀑布一泻千里,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充满了刺激,有的人甚至会产生膜拜之感。这样的前后对比的强烈的感官体验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当上述的游客从平和的心理体验,到在瀑布现场体验到震撼时激动的心情,还有一路上戴着眼罩耳机眼不能看耳不能听时的紧张和期待,这些心情的转换都糅杂在了当下参观瀑布这一刻的内心体验当中。内心就像过山车,又像一下子从春天的和煦跨到了夏日的热烈中,情绪唤醒水平一下子就飙升而上,得到了巅峰体验,说不定此时此刻就会产生一些创作灵感。实际上旅游所带来的益处,就是个体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感官体验进而对内心产生刺激,这一过程中能产生的心理变化,可能是涤荡忧思,可能是壮大自信,也可能是调节情绪。而这种变化是由在同一空间和时间下的内心不同体验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也可以称为旅游的心理体验,正是因为旅游能带给大家这么多巅峰体验的快乐与释放,所以大家都愿意走出家门,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进而得到心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