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旅游的文化心理解读

2009年出版的《谁在掌控你的人生》一书,主题是破解心灵的四大魔咒:第一魔咒,理性可以主宰一切;第二魔咒,谁是我;第三魔咒,生命中的贵人;第四魔咒,家族的梦。这四大魔咒囊括了大多数人一生当中所遇的几大问题。2010年,笔者正式在那一年的旅游中提出“心旅伴”这个概念,那次的系列旅游的主题就是上述这四大主题。

那次的系列旅游,一共去了四个目的地。第一站拉萨;第二站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这里拥有宗教信仰的大背景,也是班禅的驻藏地;第三站林芝,被称为西藏的“雪域江南”;第四站纳木错湖,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旅行中每天都有一个主题活动,这次的西藏系列旅行成就了我们系统性的心灵成长之旅,整个过程中陆续有人在深度感悟中被触动,并且往疗愈的方面发展。

(一)纳木错湖畔的眼泪

举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比如到了纳木错湖边后,笔者提议大家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即共同为自己生活中的男性代表人物(只要是男性的人物都可以,可以是爷爷、外公、父亲、弟弟、儿子、舅舅、叔叔、丈夫,这些人物都可以)亲自搭建一个玛尼堆。大家都积极参与了,所有人都去捡石头,最后搭建起一个大的玛尼堆。大家一边堆一边在心中为各自生命中的男性人物做虔诚的祈祷和祝福,若是有遗憾、悔恨的事,或者没有表达的祝福和爱,都可以当场表达出来。

做这个心理分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两性中的男性总是表达较少的那位,大多数人心理成长的过程中与家庭中男性的关系相对于与家中女性的关系而言不那么好。比如很多人存在夫妻关系问题,这种关系本质上就是从与父亲的关系演化而来的,所以我们就得在这里运用一个文化心理技术,借助文化的力量来让大家打开自己并且深度挖掘自己。而纳木错这个圣湖,往往代表着母性的包容和爱,因阴异阳,可以调节人们与阳性的关系;玛尼堆则是藏族人寄托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的信仰形式,也属于一种石文化,带有虔诚的神圣感。

在大家堆造玛尼堆的过程中,当时已经有几位同伴哭了起来。圣湖的神圣气息加上玛尼堆的仪式感,这个场景对同伴们冲击很大。当下我们手拉手着,全体起立逐个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情,将内心压抑的情绪做了宣泄,当场有人痛哭流涕、泣不成声,但最后经过分享、总结,大家情绪稳定下来后,内心的自我力量都会变强,相信家庭关系也会处理得更好。

(二)跨语言的信仰共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圣湖边集体堆玛尼堆,然后做走心的、真实的分享,这感动了藏族的原住民,他们为了表示欢迎和感谢,免费请我们体验抱羊照相、骑牦牛。有个藏族的小姑娘,她能感受到我们这群人跟别的游客不一样,她是有精神信仰的藏族佛教徒,被我们这一群和他们一样走向内心的人感动了。

其实我们之所以能打动她的内心,是因为我们传达出来的是一种万物有灵的自然信仰,而玛尼堆是小姑娘他们藏族的图腾,她一看到我们入乡随俗的行为,觉得很亲切,这样通过文化行为而建立起来的心灵亲切感,让我们的行为像她家人的行为一样。而普通的游客则嚷着到处跑,骑牦牛,到处拍照,有时候还激动得大喊大叫,对于原住民而言这或许是一种亵渎或打扰。但是我们这一群人却安静地跪在圣湖边堆玛尼堆,做冥想,做分享,不断地深挖自己,这是一种文化的朝拜与自我的洗礼,与众不同,更加能得到藏族同胞心理上的共鸣。这就是文化力量的强大之处。

不管是对自然的信仰、对宗教的信仰,还是对文化的信仰,只要这种信仰是虔诚的,那么便可以跨越语言、跨越民族、跨越年龄和性别、跨越陌生人之间的芥蒂,使心灵与心灵之间产生共鸣,达到共享共通的文化认同状态。

(三)文化动力催人成长

旅游过程本质上也属于文化之间的互动过程,如果说生态心理学是心旅伴的父亲,那么文化心理学就是心旅伴的母亲。为何如此定义?因为一切的心理疗愈和成长,都应该顺应着某种文化心理和文化规律,人们借助文化的动力去推动自身心灵产生深刻的体验,进而成长和强大。

以上述到纳木错湖旅游时集体共堆玛尼堆为例,玛尼堆是藏族的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当时在那次主题活动中被笔者赋予了父性的形象,而代表父性形象的玛尼堆旁是带着巨大文化力量和母性光辉的圣湖,当时的自然环境又是那样一片离天很近的高原,缺氧的自然状态让所有成员的生理状态也与平时不同,所有这种全方位的刺激促成了那次的心灵成长,在场参与者的内心都得到了洗礼,每个人都有很深的领悟。

(四)“泡澡”式的文化之旅

继续沿着文化来说,笔者当时在云南大学丽江旅游研究所,在场的有土著贵族子弟、投资方、当地政府的旅游开发及管理人员,一同与笔者探讨丽江这座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并对笔者抛出了橄榄枝,想要一起打造好丽江的旅游业。

笔者最终给出的建议是,不论是丽江还是其他的旅游景点,只要是有文化底蕴和背景的旅游景点,如果只是建立一个走马观花式的景点套餐,那么就很可惜。景点中要有文化的内涵在,可以是历史、辞赋、民间特色艺术的展示等,各种形式的特色文化要鼓励、要展示、要发扬光大,要让游客感受到这个景点的内涵、故事和历史。倘若游客来观光,只和形式上的风景互动,却没有和这些风景背后的文化互动,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是游客、当地居民以及当地文化三方的损失和遗憾。世界之大,琐事之多,有人终其一生可能只到这个景点来一回,如果他能在这一生仅有的一回中和当下的文化邂逅和互动,这样既丰满了游客,也推广了这座城,长此以往便能将这种文化继承、发展。所以在打造一座古城、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和开发一款旅游纪念品的时候,要做到赋予它们文化内涵,能让来旅游的人与其所看之景、所走之路以及所把玩之物件产生文化互动,这才是成功的、人性化的、私人定制级别的旅游匠心之作。

拿丽江这座文化之城来说,丽江的民众大部分属于纳西族人,纳西族人的信仰是东巴教,东巴教里面又承载着东巴文化,所以东巴文化是中国纳西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它包含东巴画、东巴舞、东巴服饰、东巴文字等。东巴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它与西藏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文化是同一或同源文化。雍仲本教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东巴教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东巴文化又是东巴人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所以说东巴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东巴文化认为万物有灵,丽江古城里所有带有文化标识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向旅人诉说它们承载的文化内涵。

假设你不只是在丽江看一场纳西音乐演出,你还会自己有一个音乐探寻之旅,你听遍丽江所有的现场音乐,那么你会不会就对东巴音乐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呢?说不定还能因此创作出含有东巴味道的作品。如果艺术家们(音乐家、画家、舞蹈家等专业人士)都在丽江这座充满东巴文化氛围的城池中,尽情地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艺术之旅,那么这就成了一种与当地文化之间自主的互动。

一般的游客要如何与自然背后的文化进行互动?人要游览的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一个景点,不止于看亭台楼阁,不浮于赏姹紫嫣红,不拘泥于画舞文字的表面,还要进入文化氛围内部,去挖掘这些事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举个形象的例子,游客的心灵需要与文化互动,就好比游客需要给心灵洗澡,只是走马观花的旅游,就像游客在进澡堂子的时候,只给他发条毛巾擦一擦就结束回家了一样,而真正舒服的洗澡是弄一潭温泉,游客们进去好好泡一泡。这里的温泉中的水就是文化氛围,游客浸泡在当地的文化里就像泡在温泉里。在文化之池里有人能泡上一个小时、半天、三五天,更有甚者越泡心灵越通透、灵感越丰富,或者越来越爱上这种文化氛围,越来越喜欢这座城的生活节奏和缤纷多彩。就像丽江,有人在它的文化氛围里“浸泡”得久了,就在丽江住下了,这其中有的人住七天半个月,还有人住半年就扎根在这了,或者有人直接在丽江开店做起了营生,从此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

这个“泡澡”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与当地文化交流的过程。形象点说,一部分游客走个过场,进澡堂子看了一眼没洗就出去了;一部分游客领了一条毛巾擦擦身子,兴趣索然地早早退场;再有一部分人擦完还觉得不得劲,直接温泉泡澡泡上了,让自己惬意放松地享受在其中;更有甚者,在澡堂旁边买个房子,住下了天天来泡澡,或者干脆自己开一家澡堂子。举例将游客划分出了这几个层次,没有孰好孰坏和孰高孰低,后面的两类游客,想主动地浸泡在当地的文化里,主动地盘院子租房子待在自己所游历的这个地方进行学习和创作,进而发展自己,挺好,但其他几类游客也并没有错处。

如果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把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体验这个元素加进去,让普通人都能泡个文化的澡,实在不想泡的发条毛巾,然后游客就可以分为走马观花式和深层体验式。好比学校的学生,能根据其测验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分为数学达人、语文文人,文科理科还有尖子生,等等,那么根据游客对文化的感悟程度,我们也可以把他们分类。 1heCz802tWtQg2AntczXW0wbm5FdbbGIrzrHN/scbhL01xDtrjUYeqhtCRX3j8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