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中国人的自我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习惯于以“仁”定义“人”,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将明确的“自我”疆界铲除掉,以打通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结果,造成中国人对待“自我”疆界的一个普遍态度与做法是:他或她只要不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一般都不会将“我”与他人的界限划在“我”的身体实体的边缘,而是将“我”扩大到包括与我有特别关系的“他人”,像父母、子女、爱人,将这些“他人”看作是“自我”的延伸,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就是“我”的喜怒哀乐,“我”也可以代他们说话、许诺……

汪凤炎老师在《中国文化心理学》 这本书中,对中国人的自我观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以下我们借鉴汪老师的思路,来论述自我观。

一、中国人的自我观

中国人的自我示意图

根据这个插图,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到中国人的自我界限。中间的点代表的是个体我,就是绝对的小我,我就是我自己。圆心外面的那一个圈代表的是核心家庭,现在一般是父母+子女,这代表家庭利益的我。

为什么要把他人放进自我的范畴呢?因为他人也涉及我的利益,他人也是我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们会去控制他人,就是因为他人和我的利益挂钩。第三个圈代表的是大家庭利益的我,大家庭一般是指祖孙三代同堂的家庭。当然现在的家族可能会更大一些,比如叔叔伯伯,外公外婆等,这些也是包含在里面的。“……”表示此处还有许多个代表各式各样“我”的圆圈。比如说我是一名军人,军队那些战友同事,也代表着一个我,这是职业层面的“我”;我是一名老师,有人讲了老师的坏话,我自然要反驳,因为他的话也触及了我。最外面的一条代表天下利益的我,它是绝对的大我,包含着自己国家甚至是全人类的利益。

根据自己的情况,我们可以假设一下,除去了他人和外部的“我”,个体“我”还剩下多少?我曾经创造过一个技术,叫作“剥洋葱,找自己”,这个技术就是展示真实自我的工具。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技术。

假如你是一个洋葱,最接近他人的部分,肯定是离自己最远的部分。那么,这一部分是怎么造成的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把自我重重地包裹起来呢?我们现在身上的外壳,其实是为了得到社会和我们周围人的接纳才穿上的,比如,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从而让自己变得乖巧、能干;为了让别人认为自己通情达理,而掩饰自己真正的需要。我们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于是穿上各式各样的保护衣。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的保护衣,而是软禁自己的房子,而现在我们就是要攻破层层的关卡,把自己解救出来。

具体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我给团体中的每个人发一个洋葱,然后带领大家剥洋葱,每剥开一层,冥想自己内心对这一层的链接,体会当下一闪而过的念头,察觉当下内心呈现出来的冲突与焦虑。冥想体验后迅速在纸上记录下来,尽量用意识流的方式,不做理性思考。洋葱剥到最后一层,对着洋葱的核心进行一场“我与自我的对话”,表达形式可以是诗歌、对白与绘画等。

做过这个技术体验的成员,很多都哭了,除了被洋葱的味道熏哭之外,更多的是体验到了自我的缺失。我们的自尊、自我价值观、自我认知都是慢慢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形成的,如果把这些受外界影响的自我统统去掉,只考虑个体我的一部分,那还有内容吗?这可真是少得可怜了,这就是中国人的特点。

二、考虑他人,崇尚合作

我们的社会非常讲究人情,是以“人伦”为经、“关系”为纬组成的上、下次序紧密的社会。“人伦”包含父子有亲、夫妇有顺、君臣有义、长幼有序、同事有信。另外,我们的社会着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着重“大我”的培养,认为“大我”幸福是“小我”幸福的先决条件。

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合作就变成了人际相处的主要原则,我们提倡合作,反对竞争,既然大家都倾向合作,那对竞争的考虑就少了。如果竞争当中出现了冲突,我们更多倾向的是靠自觉,因为中国人有向善的观念。比如要求当事人摸着良心感受一下,到底自己有没有做错。崇尚自觉就需要完善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的完善不是我们主要考量的,我们会把精力主要花费在怎么和别人合作上。现在父母教育小孩,也是教孩子怎么和别人合作,而不是怎么和别人竞争。如果小孩和别人发生冲突,很多父母的直觉反应就是“你不打人家,人家打你干什么”,于是就扯着孩子耳朵向人家道歉。

人类活动分为竞争和合作两种,而我们的文化是不提倡竞争的,我们对竞争采取的是防御政策,合作才是我们的主流活动。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合作就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合作就要有参与,就要有付出,就要有奉献,就要有责任,就要有大我,慢慢地,我们就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样的人际交往模式了。

如果你只考虑自己,你的良心就会不安,就会感觉有压力,因为大家都在崇尚合作,你就会在内心嘀咕:我这么做是不是太自私了呢?为什么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被广泛推崇,这背后就是有性善论做支撑的。因为你选择了人性向善,你就选择了我为别人好,慢慢地你就放弃了竞争,选择了合作。

事实证明,合作让我们走得更长远。大家想,有多少事情是通过合作完成的。当然,人类在进化的时候,没有竞争就没有淘汰,那人类还怎么生存下来?所以我们要在合作中穿插着竞争,我们追求的竞争是善于合作的人把不善于合作的人给“PK”掉。这不是说他有吃的,我没有,我把他的吃的给抢走的这种竞争。

三、注重关系

中国人一贯主张人是关系的存在,因此中国人的自我里除了包括我的名字、年龄、地区、职业外,更强调同他人,如父母、朋友、同事的关系。所以我们在介绍自己时会说,我是谁?我爸爸妈妈是谁?这时就把父母纳入了自己里面。

我女儿最讨厌别人说她是韦志中的女儿,她也是学心理学的,现在已经毕业出国深造了,她对她的小伙伴说:“总有一天,我要让他们说这是韦阿香的爸爸。”这是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所表现的。所以我的讲课活动她不会参加,她参加以后大家会羡慕她,大家会觉得她爸爸这么厉害,以后她也一定会前途无量。她不要这种羡慕,这种羡慕对她来说是一种控制。所以我的重大活动也不会叫她,她有她自己的学习道路。

中国式的自我实际上是对人我关系的认知。孟子的五伦关系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忠、孝、忍、悌、信为五伦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实五伦关系不仅在古代,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意义。不过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对旧五伦进行重新的解读。如将“父子有亲”的外延扩大到父母与子女之间;将“君臣有义”改为“上下有义”,虽说君臣关系在现代社会不再存在,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依然存在;将“夫妇有别”改为“夫妇有顺”,鉴于现代社会离婚率攀高的局面,夫妻之间需要理解、信任与宽容;另外,“长幼有序”范围也需扩大,它不仅是家庭内容的兄弟姐妹关系,而且也是社会中按年龄大小确定的待人接物的准则,也可以理解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不管是旧五伦,还是新五伦,都在强调一个现象:我们注重关系。

四、认清自我

西方人的自我边界示意图

中国人的自我边界示意图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自我边界的区分是很明显的,西方人的自我就是自己,但我们的自我不但包含自己,还包含自己人和熟人。

我之前讲课的时候,总会不经意间提起我和某个很厉害的人物有关系,顺带就会讲一下我和他是怎么认识的,有什么关系等,当我讲这些话时,大家对我也会高看一眼。我有时候也在反思,我这样消费别人,看似强化自我,其实是在弱化自我。我们不需要别人给我们壮胆,我就是我自己,但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模式。

现在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讲课的时候也避免提到我和某人的关系。就算绕不过去这个人物,我也只是简单地点到为止,不再强调他是我的一部分了。就像上面提到了自我边界,我们在介绍自己的熟人时,实际上是把他纳入了自我的体系中。以前我们会把它理解为自卑,我们需要一些老师、前辈或者是一些权威人士来为自己站台,不过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在做事情,不再纠结自我了。

我们现在要转换一下认知,自己就是自己,熟人就是熟人,熟人不是自己的一部分。当有人主动问起你和某人关系的时候,就算你和他再怎么熟悉,你也不能表现出很熟悉的样子,你只需要淡淡地回一句“我和他只是认识”就行了,这就是主动性地切断我和他人的自我链接:我是我,他是他,他是我的熟人,但不是自我的一部分。这样做并不妨碍你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妨碍他需要你的时候,你去帮助他。

五、缺乏独立自我

我们的自我观注重“社会我”和“大我”,这显示出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做人要有“共生”取向,要以“以心交心”的方式对待他人。这是我们自我观的优点。

但是我们的自我观少有独立的自我,“个人”几乎从未被真正发现与肯定过。就算做错事,也不单单是一个人的错,家长、老师甚至朋友也都有过错。越是有自我的人越爱惜自我,越是没有自我的人,凡事都想着别人会去处理,自己不去承担那么多责任,做错事了,就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就会导致一些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这种观念不利于自由民主观念的养成。因为民主需要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就拿选举权来说,你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你才有选举投票的权利。你不光有投票的权利,你还要有投票的责任,你投完票之后还要履行你所选择的结果,这才是民主。

六、自我的觉醒

现代社会正在进行经济与文化变革,我们的自我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很多人的自我意识正在慢慢觉醒。这是塑造自我的机遇期,我们追求理想自我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帮助别人,也到了一个好的阶段。就像好多人要脱掉旧衣服换新衣服,你可以上去帮忙;好多人要从河这边去到河那边,你就可以做渡人的工作。不过有些人跟不上步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就会出现矛盾冲突的一面。

就拿父母来说吧,其实从孩子出生之后,很多父母就已经没有自我了,他们的自我就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不幸离开了,那他们就没法活了。孩子长大了,结婚了,有些父母还是觉得孩子是自我的一部分,依旧整天围绕着孩子转,否则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但每一个生命都渴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自由自在的,他不希望有这么一个“摄像头”整天跟着自己,由此就导致了现在的亲子冲突。

除了亲子冲突,夫妻关系也在慢慢恶化,这话怎么说呢?以前都讲究男女合作,女人要依靠男人才能活下去,男人要依靠女人才能传宗接代。现在不一样了,女人就算不结婚,也依然会生活得很幸福,那些认为一个人生活会很累的人,完全是受文化观念的影响。

女性现在正慢慢走向独立,现在离婚现象很普遍,甚至每年都还有上升的趋势,这背后就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约束力越来越小,我们的自我观也慢慢靠向自己,会有很多人不计后果,大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气势。当然这里我并不是鼓吹大家离婚,只是说明它是一个趋势。

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自我,通过离婚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另外关于“生不生宝宝”的争论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据。现在一些“80后”“90后”不愿意生孩子,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想让宝宝来打扰自己现有的生活。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我原来20来岁的时候,跟很多人睡在一个房间里也不觉得别扭。现在我出差,基本上都是住单间,如果被安排和其他人同住,就会感觉很不舒服。我们原来的人格模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吵吵闹闹过一辈子;现在人格独立了,就不太容易让他人进入我的世界。

未来的亲密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式的自我。当然最近的20年,我们还会保持已有的关系模式。我为什么敢这样断言呢?就拿我之前做工作坊来说吧,我创作了一个“我的父亲母亲”这个技术,“70后”“60后”的学员都可以在这个技术上获得成长和自我认识,因为这个技术涉及自我与重要他人的关系。但是对于“80后”“90后”这一代,他们对这个技术完全不感兴趣,觉得没意思,他们追求的是生命的意义或者精神层面的更高级的东西。所以在以后的心理咨询中,对于“90后”人群,应该做出一些调整,进行升级换代。

我有时候也在思考,我该如何让大家在玩的状态中也能体会到成长,让大家在放松的状态中能有所收获,这将是我努力的方向。未来的人会更多地拥有独立人格,自我部分可能占80%,父母及他人可能占20%。现在我们正好反过来,80%是他人,20%是自己。不过这个比例可能在十年后就会被翻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老年人数量接近2.5亿,根据现有的医疗水平,未来十年这个数据又会有大幅度提高。现在社会的主导者,到时候就会退休或者即将面临退休,年轻一代将会是主力军。面临这样的局势,如果你不更新,你不进步,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说到这里,大家也不要担心,毕竟我们的文化也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不需要我们操那么多的心,只要你跟着走就行了。这就好比水在往前流,你跟着走就一定能找到尽头。

现在是2020年,离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有15个年头。10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光,现在我已经四十多岁了,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我应该怎么活,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把时间利用好了,就可以产生很大的效果,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很好的交代,这也就达到了自我实现的状态。 thcuTzmshkekRdBZ8GexJM1BHnr3MOREE36JH13Vu3BhPhRbQ4pnB0lgrZhXGR8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