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五章
权宜之隐

权宜之隐是指通过退隐山林来应对外界的压力。古人常常会用退隐来解决自己与外界的冲突。当然有些人是一边隐一边还打听着外面有没有机会,只要有机会,他随时就会放弃退隐,比如说诸葛亮与孟浩然;当然也有一种隐是真的保持了归隐,终身不再出世这种状态,比如说许由与老子。老子知道大自然有很多东西是改变不了的,所以他就选择了隐,他的隐是主动的隐,他不是一种逃避。所以关于权宜之隐,我们也要分情况对待。

一、许由的权宜之隐

许由是上古时代人,与尧同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生活在今天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许由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

尧帝是上古时候的明君。据说他到晚年的时候,想把天下让给有贤德的人。人们都说许由是一位高士贤人,隐居在箕山里头。尧就跑到山里去找许由。尧帝曾多次向他请教,还想把君位传给许由,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

许由说:“我看还是算了吧。你治理天下已经很好了,我再出来当天子,难道是为了博得名声吗?名声是很次要的东西,我实在用不着。打个比方吧,就算一大片树林都归鹪鹩(jiāoliáo,一种鸟)所有,它也不过在一根树枝上筑巢;就算一整条大河都归鼹鼠所有,它喝水也不过灌满它的小肚皮——我要那么大的名声干什么呢?你还是回去吧。就算厨师不做饭,尸祝(管祭祀的人)也不该代替他去准备酒菜呀!”

许由认为自己德才不如虞舜,担心尧帝的几个儿子不服,引起内乱,让百姓受苦,便连夜奔走到岐山隐居。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

后来尧帝派人找到了许由,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许由赶紧跑到河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他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二、诸葛亮的权宜之隐

诸葛亮的出身不一般,他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他的父亲诸葛珪做过泰山郡丞,叔叔诸葛玄曾被袁术(一说是刘表)推荐为豫章太守。可以说诸葛亮是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的。诸葛家族的朋友遍布于上层社会。比如他的叔叔诸葛玄,与荆州最高统治者刘表关系很好。

按理说既然和刘表有这层关系,诸葛亮怎么不投靠刘表呢?原来此时,曹操、袁绍、吕布、孙策等各霸一方,袁术又在淮南称帝,战争连年不断,国家形势异常混乱,群雄争霸尚不知鹿死谁手。而原来还比较安宁的荆州,从建安二年的五月开始,由于曹操进攻宛城的张绣,战火烧到了荆州,引起此地的人心不安。在这强者兼并弱者的严酷形势下,刘表只求自保一州,而不思进取;荆州又处于天下必争之地,随时都有被人吞并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锐意进取才有生路,一味偏安,哪有前途呢?诸葛亮也许正是看出刘表难成大事,又不愿投靠别的势力,所以才选择暂时隐居。

再者,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的求安思想对他影响较大,这让他事事谨慎,知道荆州不可能长治久安,遂决定隐居躲避。后来他在《出师表》中说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正是反映了他当时的真实思想。

诸葛亮出身名门世族,身上有先祖遗风,又受到过良好的儒家教育,特别是颠沛流离中目睹和经受了战乱之苦,使他产生了铲除奸贼、平定战乱、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但他也知道,要实现人生抱负,必须有担当重任的才能,所以,他才移居隆中,为自己找一个好的环境来从事躬耕、苦读,而后就有了妇孺皆知的“三顾茅庐”。

三、孟浩然的权宜之隐

孟浩然,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但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孟浩然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少年时代就立下了“鸿鹄志”。30岁前后,他仕宦的欲望非常强烈,如在《田园作》中写到“望断金马门,老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他热望进取,而又苦于无门路。开元十七年春试中,颇负声誉才能的孟浩然竟然落第了。

他并未气馁,而是与诸名士联诗献赋,以求达政。一次与张九龄、王维等联诗时,以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使“举座嗟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王维经常吟咏,还情不自禁打着节拍赞好。

一天,王维请孟浩然来商谈风雅吟咏,忽然遇上唐玄宗前来,孟浩然赶紧藏伏于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有朋友在这儿,便奏闻玄宗,玄宗高兴地说:“我听说过此人,但为何他会惧怕地躲起来呢?”玄宗想召见孟浩然,孟浩然自然要从床底下出来。

玄宗问他:“你带诗了吗?”浩然答道:“我偶然来,未能带上。”玄宗说:“那你就吟咏一首。”孟浩然拜谢后,便念起诗作《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蔽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玄宗听了叹息说:“我未曾弃置人才,只是你个人不来求进,怎么反倒怪起我来了!”玄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孟浩然一生不得仕进。

这首诗颇有牢骚怨悱之情!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却是才不为世用之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就可见孟浩然对怀才不遇的抱怨及自己的失落愁闷!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终结了做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贵如张九龄等有往来,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在归隐之前,和王维告别之时,曾写了这样一首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这首唐诗的题目是《留别王侍御维》(或为《留别王维》)。这首唐诗的一开篇,孟浩然内心深处的失望显而易见。“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如此令人失望的岁月,究竟何时才能结束?每天满怀着希望,最终收获的却只有失望。此时的孟浩然已经心如死灰,“欲寻芳草去”,决定要归隐山林。

四、小结

在追求理想人格的道路上,如果外界的阻力暂时无法突破,又不愿选择权宜之死、权宜之病、权宜之疯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权宜之隐也是不错的选择。权宜之隐、权宜之写、权宜之投射都是高级的应对方式。至少这些应对方式不伤人,他们可以保存实力。当你选择隐的时候,或许你隐着隐着就发现有机会了,就像诸葛亮这样。

不过现在好多人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这条路他走不通,就不知道退一步,硬是在这条路上较真,最后伤人伤己,你说又是何苦呢?不过选择权宜之隐,并不是说你什么都不做,在家等吃等喝,而是说你要沉淀自己,提升自我。因为在当今社会中,如果没有经济来源的话,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你不可能当一辈子“啃老族”。所以,为了以后的顺利与成功,你可以在“隐”的这段时间阅读一些书,学习一些知识,安抚自己的心神,这也算是另一种厚积薄发吧。 JwzAIAPEJdJd68Nk+LnvK3idmSzJ553a5izXxfp9mUwEB6QjGvhf+NTCLUPP62Y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