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权宜之死

权宜之“计”里面,最常见的就是权宜之死,权宜之死就是通过自杀来应对外界的压力。

一、我不用受那样的罪

之前在录课时,有位学员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朋友,也是我的一位亲戚,她在2015年的时候,从我们当地的12楼跳楼自杀了。当时这个事件是特别令人震惊的。因为她本身是一个特别自强的女性,人长得也漂亮,在教育局上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谁也没想到她会自杀。

后来传言说她的家庭不太和谐,虽然她自己工资很高,但平常她穿高级一点的衣服,老公就会不高兴。她之前买过2000块钱的一双鞋,偷偷放到她妈妈家里,因为在自家穿的话,可能会引起老公的不满。

她工作特别努力,因为她们家的车房都需要她来负担,她下班后还要去做兼职。就在这种压力之下,她有些抑郁了,也尝试着吃药调整,不过没什么效果。有一天下午5点多吃过饭,她说要出去转一转,然后到8点多还没有回来,家人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跳楼了。

二、卸掉家人的压力

以下是另一个学员的分享:

我本人是社会新闻记者,在2005年冬天,我在采访时遇到一个警察,他跟我说有一个高三的学生自杀了。正好警察我也认识,死者的姐姐我也认识,然后我一直陪这个死者的姐姐处理完她弟弟的丧事。我简单说一下这个男生的情况:在我们那个地方,重男轻女的现象特别严重,这个男生是家里的独子,他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妈妈独自守着这个家。男孩有三个姐姐,他的三个姐姐为了供他读书,付出特别多,大姐小学辍学,二姐初中辍学,三姐边打工边挣自己的学费,平时还要给弟弟零花钱。男孩已经上了高三,按他的正常水平发挥的话,能够考上一所二本以上的院校,但是在高三的上学期,十一月份,还差半年就要高考的时候,他选择了在校门口的出租房里面喝农药自杀。他家里人就特别想不通,为什么男孩会选择自杀。

在我看来,男孩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全家对他的期望都特别高,他心中的苦闷是没有办法诉说的。在高考来临之前,他应该是不想给家人带来太多的压力,比如说经济上的或者其他方面的压力。他没有扛过那个夜晚,服毒两天以后才被人发现。男孩自杀以后,他的妈妈,还有他的姐姐也都想过要自杀,我陪着她们,因受到影响,我那段时间也有轻微抑郁症。因为我自己的情绪也有点极端,我也有过自杀的念头,原因也是他人对我的期待太高,我曾跟我妈说:“你不要给我很大压力,我发现死了的人都很轻松,活着的人才是难受的,如果你不想让自己难受的话,最好不要给我太大压力。”妈妈从那以后,再也不敢给我压力了。

三、我的分析

这两个故事都谈到了一个话题,就是压力。通过自杀去应对外界的压力。这个压力的承受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当事人,一个是亲人。当事人的想法很好理解,我死了,我就没有压力了;亲人可以这样理解:我死了之后,我的家人就是我爱的人,他们不再有压力了。当事人一方面要卸掉自己的压力,一方面要卸掉家人的压力。所以上文中的两个人面对压力的处理方法就是自杀。

大家假设一下,第一个故事中的那位女士,不能够在自己家里穿漂亮衣服,只能把漂亮的衣服、鞋子放在自己的妈妈家里,如果她来找我们咨询,我们会怎么样让她去面对自己的这种压力?还有第二个故事中的男孩,妈妈为了他守寡,两个姐姐为了他辍学,一个姐姐边上学边打工。这样的一个男孩子,我们怎么样帮助他认识到问题可以缓解,除了死之外还有别的出路?

我们给予他们的应该不单单是关心与爱护,还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认知思维观念的消极性。我们在面对阻力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无能为力,是这件事情我再也没有别的解决方法了,还是尽力找解决办法呢?如果你是前者,那就是典型的消极思维,很多自杀的案例,其实都是消极思维在作怪;如果是后者,说明你拥有了积极思维。

如果有了这种积极思维,不管遇到的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们都是可以应对的。要知道问题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内心对它的感知。有的人经历的问题很大,大到你找不到任何可以让他快乐的理由了,但他还是一样地平静生活。有的人遇到的问题很小,但是在他眼中这就是天大的事情,永远也解决不掉了。这就是思维模式在作怪。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已经被限制住了,还记得我之前讲的软件有记忆功能的事吗?它给你推送一些你喜欢听的、喜欢看的内容,如果有一天它给你推送一些你不喜欢的内容,你就会受不了,这就是在限制我们的思维。

为什么我们在讲亲子教育的时候,要强调让孩子拥有像孙悟空一样的72变的能力。这里的72变,其实就是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可以灵活解决。孙悟空被二郎神追的时候,他没有地方跑,就变成了一座庙,尾巴没法藏,就变成旗杆。这背后就是告诉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思维一定要灵活。

我们再来看这个男孩的案例,是不是所有的有个寡母、三个姐姐供养的男孩都会自杀?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有些人能挺过来有些人却不能呢?这就涉及看待问题的方式。本来男孩应该享受姐姐和妈妈的爱,结果他却只把这种爱当作一种苦恼,一种压力。他觉得家人的爱在控制和压迫着自己,却没有从另一方面看到爱的温暖,所以就出现了权宜之“死”。而同样的,正如我先前讲的哀文化,本来孝顺是应该的,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之后,就会出现大问题。

大家不要小看权宜之“死”,我国每年的自杀率挺高的,自杀就是我们无法应对外部的压力而选择的权宜之计,毕竟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故事中的女士,她应对问题的方式就是逃,我死了,就没有压力了;男孩的方式就是我死了,不仅我不用承担这种压力,我的妈妈和姐姐也不用那么辛苦。

这是两种权宜之“死”,前者是我不用受罪了,后者是我的家人不用再受罪了。还有一种权宜之“死”,就是用我的死来使别人受到惩罚。

四、用我的死来惩罚别人

这里分享两个故事。

有一个工人借高利贷还不上,过年的时候也没给父母拿回一分钱。他妈妈比较强势,大年初一的时候妈妈就因为钱的事和他吵了一架。他跟妻子的关系也不是很好。他初七上班,初八就在单位厕所上吊自杀了,他通过自杀,一方面缓解了自己的压力,可以逃债;对他妈妈来说也是一种惩罚,因为他的父母也一直在压迫他。另外他也惩罚了单位,因为单位工资降得比较厉害,像他自杀这种事件,单位在人情上面会照顾一些,经调解赔偿了33万。这就是权宜之死,他死了以后,其他的人就再也不会受影响。

另一个故事是有关婆媳关系的。媳妇嫁过来之后总不受婆婆待见,随着儿子的出生,婆媳矛盾更加严重。其实媳妇性格挺好的,干活也很卖力,但婆婆就是看不惯,还扬言说媳妇不是她家的人,以后不会再管她,媳妇有一天终于受不了了,在夜里把农药兑在啤酒里喝了。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抢救无效了。这是典型的用我的死来惩罚别人。

其实除了前面介绍的三种,权宜之死还有很多种,比如说有的人用死来骗保险,为家人争取一些利益;还有就是用自己的死来保住一些人,我死了,事情就结束了,家人也就安全了。接下来我们分享一个用死亡来保孩子的故事。

五、替儿子坐牢

这个案例是一个远方的亲戚遇到的。这个亲戚家当地有一个无赖,有一天早晨这个无赖又上他家去闹了,他儿子见这个无赖几次都来闹,没有办法了,就把这个无赖打死了,他的父亲主动承担了这个责任。公安局的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打死他?”他父亲回答说:“他整天来我家闹,我不打死他,他就打死我!”结果这个父亲就被抓走了,但是没被判死刑,判了七八年有期徒刑,不过父亲年纪毕竟大了,在监狱里没多长时间就病死了。父亲承担责任,就是源于一种爱,他想保护儿子。

对付无赖不是没有办法的,对付无赖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本地找一个说得上话的大哥,好好教育教育他,以后保准他服服帖帖的。可故事中的儿子和父亲都没有想到这一层,这说明什么?我们还是被思维限制了。

大家都知道杨志卖刀的故事吧,杨志被牛二挑衅,本来他是可以不杀人的,但是牛二的侮辱让他受不了,所以一怒之下才杀了牛二。相反韩信就理智多了,他愿意接受胯下之辱,愿意委曲求全,最后官至王位。韩信与杨志都是社会的精英,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韩信在遭受侮辱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羞耻心放在一边,秉持着理想至上的理念,他不会把那些不愉快的经历看得那么重要。而杨志就不一样了,他还是没有放下自己的脸面。

从古到今,我们中国都有一条大路,就是追求理想人格,成为仁人志士君子。宋朝的一些病态文化,却断送了人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比如说给罪犯脸上刻印。为什么牛二会如此猖狂,主要是因为开封府治不了他,普通百姓也不敢招惹他。如果放在现在,早就不知道被抓了多少次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文化裹挟着前进的,不要以为自己很厉害,再厉害也得受文化控制。

权宜之死,一般也是无奈之举,但是权宜之死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背后的文化,社会的偏离,还有我们思维的受限,以及我们面对问题时的处理能力。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自杀教育和预防,当我们面对一些困境时,我们怎么去化解?我们可以去学孙悟空的72变。我们来看孙悟空的经历,他实在应对不了时,怎么办?求人呐。孙悟空多么傲气的人,还去求人,难道我们不可以求人吗?谁没有几个亲戚朋友,遇事开口寻求帮助,说不定就搞定了,如果遇到那些恶性事件,就找政府呀。很多时候恶性事件是可以不发生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受到限制。

我们坚定地认为,没有比它更好的路径。为什么今天的社会教育和青少年心理教育都围绕着积极品质与积极思维呢?因为人有积极品质就有力量去面对,有积极思维就可以化解困难,而不会给自己设限。

六、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杜十娘爱上了一个富家公子李甲,李甲给她赎了身,结果两人在回家的路上,与另一富家公子孙富偶然相遇。孙富目睹杜十娘美貌,就一心想占为己有,于是就以一千两诱惑李甲将杜十娘卖给自己,没想到李甲居然同意了。

杜十娘知道后,万念俱灰。心上人贪慕钱财舍弃自己,孙富爱慕她的美貌,十娘就要惩罚他们。李甲,你不是想要钱财吗?我这个百宝箱,金银财宝无数,现在我统统不要了,让它们沉入江底吧!孙富,你不是想得到我的人吗?我现在就去死,你连尸体也别想得到。

杜十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她有一颗卑微的心,她的人格已经不健全了,她没看到自己生存的价值。说得直白一点,她没有自尊,没有人格,如果她有品格有自尊,她是不会这么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的社会心态。如果杜十娘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她就不会自杀了,如果现代女性都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不会出现当代杜十娘了。前文中的那个女性,老公不让她穿好衣服,她就不穿;老公不喜欢看,她就不敢把衣服放在家里,这就是低自尊的表现,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所以选择权宜之死的人一般都是有问题的人,不是思维有问题,就是人格有问题。孙富喜欢杜十娘,杜十娘为了不让孙富得到自己,就把自己给淹死,这就好比男孩追求女孩,女孩不同意,为了不让男孩得到自己,女孩就投河死掉。听起来这个逻辑很荒诞,但是在杜十娘这里就成立,她就是这么做了。

七、小结

选择权宜之死的这些人,他们背后的动力因素,是我们需要仔细分析的。这些因素包括外部的文化动力,人格层面的思维方式等等。所以在自杀干预教育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如果案例中自杀的男孩遇到了一位老师,老师帮他一起分析他的家庭,带他展望未来,令他把妈妈和姐姐的爱看作是天赐的缘分,把她们的关系与爱当作是一种享受,我相信,只要男孩正确看待家庭的爱,他就不会选择自杀了。

现在的自杀率逐年升高,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人自杀。其实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不光是自杀干预的问题,我们更多的是在考虑自杀人群,他们作为一个个体,在面对困境时,有没有积极的应对方式?他们没有选择自杀以外的应对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过去会有一些盲目的归因,比如说社会文化、制度不健全等,其实这是错误的。刚才我们做了很多分析,其实个体是可以在文化层面避免受到危害的。我们不单研究自杀干预,还应该从文化动力上去做调整,从教育方面做调整,从积极品质、思维训练这些角度去做调整,最终使我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有能力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权宜之死?在我看来,主要是他们偏离了中庸之道。当个体不能达到中庸,不能达到和的时候,他就会失去心理上的平衡。过去我有个学生,总是买衣服给我,我了解他的性格是控制型的,所以他每次给我送礼物,我就说礼物留下,要求带走。我对他说这话,看似开玩笑,其实也是一种提醒,告诉他我可能达不到他理想的模式效果。

有很多人说我很真诚,真诚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品质,但如果有人拿着真诚去控制你时,你怎么办?每个人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我记得我过去讲课的时候说过,你到有的人的家里面去,他给你切猪肝、拌凉菜、喝谷酒,但有的人会直接把他的心掏出来给你吃。你面对这种情况吃还是不吃?你吃了,对不起,下一回他到你家来,你也得切你的心肝!这就已经偏离中庸了!他偏离和了!如果你知道这种行为已经过了,你是可以提醒他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的自我,不应该去侵犯别人。

比如说自杀男孩的妈妈,本身就是一个寡居的母亲,她肯定在心理上是有创伤的,她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能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三位姐姐也是这样。她们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不是“和”的状态,不是“中”的状态。

一个男人原来混得不好,后来在老婆及她娘家人的关照下发达了。发达以后,老婆和娘家人在外人面前就树立了一种密不透风的心理墙——没有他们就没有男人的今天。外面人于是也这么认为。连他们的孩子也认为没有妈妈陪着爸爸,爸爸就没有出息。大家想一想,这个男人怎么办?因为这样的情况,丈夫自杀的也多得很。不过这个男人选择酗酒麻醉自己。他妻子为此还经常抱怨,说老公不理她,总是喝醉酒才回家。她都不知道原因,其实这是男人的一种权宜之计,他面对不了现实的压力。

文化是社会中看不见的一堵墙、一张网,它把我们每一个人网住,最终把有些应付不了的人逼上了绝路。我们在这其中既是受害者,也是制造这个网、这堵墙的人。比如女孩找了个老公,老公不但不疼她,还出手打她,女孩受不了了,回家对父母说:“我要离婚!”结果爸妈说:“你还离婚,丢不丢人呀!你要敢离婚,我就不管你了!”父母共同树立了这样一堵墙,阻止婚姻不幸的儿女断绝夫妻关系。

这堵文化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你要向前冲的话,肯定会遍体鳞伤、头破血流的。大家平时有没有感觉有一张网在束缚着自己呢?这堵文化墙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自己的不“中”不“和”,对别人产生了影响,日积月累的,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所以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积极心态就变得重要。

政府是能看到这些问题的,所以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践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右”的情况,为什么习主席痛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他们口号喊得震天响,却不办实事,这不就是和酸儒主义一样的性质吗?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偏离了中庸之道,那些“偏左”的人在指责“偏右”的人,“偏右”的人又看不起“偏左”的人,大家都是各执一词,不想让步,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最后就逼死了一部分人。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自杀?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有心理疾病。一个大型研究数据表明,每年都有38%,即1.65亿的欧洲人表现出大脑功能紊乱的症状——抑郁、焦虑、失眠甚至痴呆。大家想想,患心理疾病的人这么多,这背后说明了什么?我们的心理不再和谐了,出现了失衡与紊乱。什么原因?人类文明走到现在,我们需要开出新的问题处方了,这个处方一定是文化处方,因为文化处方才能治疗文明进程中的病,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学家、文化学者、哲学家、心理学家参与进来,一起研发这个处方。

我们知道中医要把病看好,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是诊断准确,第二是药材地道,第三是遵照医嘱喝药,少一个环节都不行。现在我们的社会治理处方,诊断这步国家已经做得很好了,制定出了好的政策,但是抓药和喝药这两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说执行过程中,执行者就相当于是药,这些药能够药到病除吗?能够处理好百姓的问题吗?另外,百姓是不是相信你,愿不愿意配合你,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当下我们还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

权宜之死,这个内容我说得有点多,就是希望大家能把这个点吃透,让大家意识到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是有动机的,如果你能分析出他的动机演化过程,以及背后的社会文化是怎么推动这种动机产生的,你就能理解他的行为,接纳他的行为,处理他的问题,这样选择权宜之死的人就会逐渐减少。 sQNqdImBdNyKmJl+aW4LdUJQc9oO6JhAdyeBa2zu3tUQ6+cxaZTd7vcOmDow6i6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