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
真诚

我们不要忽左,也不要忽右,走到真正的中庸之道上来,难不难?难!我们不要在周边打圈圈,我们要来到“和”的中央,难不难?难!因为你往中间去的话,你就有很多的矛盾要面对,很多的自我要处理,很多的外部关系要协调。想在外围打圈圈的那些人,实际上就是对环境适应不良,这在心理学上叫作适应障碍患者。他适应不了里面的环境,就只有待在外围。

举个例子来说吧,领导等着员工去道歉,员工抹不开面子,始终没有行动。今天领导带着大家去聚会,员工害怕去了以后在酒桌上被人笑话,自己受不了,就不敢去。时间长了以后,他就变得不合群了。为什么员工觉得道歉很难呢?根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他缺少一系列的心理品质作为支撑。我们活在中庸状态,没有被甩到外围,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人格有吸引力。我们有积极的品质,有自己内在坚守的东西。

一、积极品质的训练

现在内心走偏的人越来越多,被甩出去的人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做工作,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我们的着手点在哪里?就是积极心理教育,我之前提出积极心理学有四个应用方向,分别是积极品质训练、积极情绪培育、积极人际关系建设和积极意义转换。西方心理学家现在都在研究美德优势。美德优势就是我们之前谈的“和”,就是我们的中庸之道,就是我们的真诚。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理论自信、政治自信。你相不相信咱们中国文化是有用的?你相不相信古人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你相不相信老师说的?作为一个心理教育的研究者,我其实是有些担心的。国家一直在宣扬文化自信,但底下的人很难落实下来,因为我们的思想高度还上不去。

我们早就有理想的状态,古人也给出了通往这个状态的路径,但是我们却始终走不到那个高度,总是在摸索乱窜。这就需要搭个索道,比如,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品质训练课,训练更多的班主任老师;在社区培训更多的社会心理工作者,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就是下得来;让普通大众追求理想人格,这就是上得去。

好多的教育者、心理学家还没有认识到积极品质训练和积极情绪培育的重要性,他们还没找到更多的训练方法。我曾跟杨鑫辉教授学习积极心理学技术,之后跟彭凯平老师学习积极心理教育,还跟钟年老师学习文化心理学。正是有这样的学习背景,我才敢开设韦志中心理学网校,才敢大谈特谈积极品质训练和积极情绪培育。

二、真诚心解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要走一条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之路,就需要一个巨大的体系,积极品质就是我们要去训练和塑造的体系。这个体系里面有很多的内容,在这里我们只来谈谈真诚。

在心理咨询中,真诚是这样定义的: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从心理学角度,真诚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所说的和所想的是一致的,这叫不欺人;一层是所想的和所体验的是一致的,这叫不自欺。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受欢迎的品格。孔子、孟子、王阳明等,他们是真正品格高尚的人。

三、诚者,天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里有这样一句话:“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句话很好地展现出了真诚的重要性。

诚是天道,也就是说大自然界是不欺的,它是怎样就是怎样的。水多了,它盛不了,就要往外流。它不会说我这里先忍着,忍一忍再流,这就是诚,天之道就是诚。

“思诚者”,这个“思”不只是思考,也包括去领悟、去感受、去行动。“思诚者”就是围绕“诚”去做自我成长的人。

所想的和体验的不一致,这叫自欺;所说的跟所想的不一致,这叫欺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容易自欺和欺人,容易走向我们说的“酸儒”,类似于伪君子,没有知行合一。他明明知道要去做成那样子,也懂得怎么去做成那样子,但是一直没有去行动,他的自我没有内在的吸引力。如果不体验、不实践,学得再好也没用,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诚外无物”,除了诚之外没有其他的东西了。这也是孟子所说的“诚者,天之道也”。

四、自诚明,谓之性

在孔子到孟子之间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孟子跟子思是什么关系呢?孟子是子思门人的学生,也就是子思的徒孙。子思做了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让真诚落地。子思发现大家都在学孔子的学说,这个学说就相当于今天的心理成长学说、成为君子的学说、成就理想人格的学说,于是他在《中庸》这部书中很好地诠释了孔子的思想,并将“诚”的重要性具体化,认为“至诚无息”,将“诚”看作是世界的本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段子思的名言。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这话的意思是: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作天性; 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简单来说,做到了“诚”你就通透了,你就真的知道了。这个“知道”其实已经包含了后来孟子说的“致良知”“良知良能”等。

为什么把“诚”叫作“性”呢?我们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性其实是天生的,类似于心理学上讲的气质,有一些遗传的因素在里面。

所以“自诚明,谓之性”。就是本身我们人性里就有诚的基因,它客观存在着。后来我们慢慢地不按照真诚去做事,不按照这个规律去行道,就导致我们不诚了。其实我们的内心和这个世界的山川河流是一样的,水多了就承受不了,它就要流出来,我们也是一样的,内心有什么感受,说出来,这不就是诚吗?如果你不说,你藏着,然后去欺骗自己和别人,内心的压抑一直积攒着,等到了一定的时候,它终究会爆发的。

诚是人的本能,我们只是去发现这种本性,去到达那种会心的境界,这个就是“谓之教”。教不单单是教别人,自学也是教。我们发现了诚,运用了诚,我们就达到了“教诚”。只要真诚了,就会明白事理,反过来说,明白事理也就做到了真诚。

五、天下至诚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话的意思是:天下只有达到“诚”的境界,才能尽显其本性;天下能尽显其本性,才能使人都尽显人之本性;人都能尽显人的本性,才能使事物的本性充分显露出来;使事物的本性充分显露出来,人就可以洞晓天地化育的道理;洞晓天地化育的道理,人就可以以天地化育的道理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如果天下都是至诚的,无论外部的世界、内部的世界,每个人、每个群体都能尽其性,这个时候我们的力量就是强大的,就能尽其性,真实自我就会彰显出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不自欺,都能真诚,我们所要创造的物质,我们所要与世界进行的互动,也能够真诚俱现。当然你首先做到尊重自己,你才能尊重别人;你首先看见自己,你才能看见别人;你先要允许自己,你才能允许别人。我们今天的教育就应该围绕这个方向去开展,具备了诚的品格,必能洞悉天下的事物,要能洞悉天下的事物,必须具备诚的品格。

天下只有达到“诚”的境界,才能尽显其本性;天下能尽显其本性,才能使人都尽显人之本性;人都能尽显人的本性,才能使事物的本性充分显露出来;事物的本性充分显露出来,你不就不迷惑了吗?不就没有什么不通透了吗?也就可以洞晓天地化育的道理。

真诚是我们的心理品格里最重要的品格。西方人把感恩看作实现幸福的第一个心理品格,我们是把成为一个人,达到理想人格所需要的真诚看作是第一品格。

六、不真诚的人

我在网校上课时,凡是我批评学员的时候,基本都围绕着真诚这个话题:你有没有面对你的内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怎么没有去做?你为什么总是归因为别人,你在这里逃避什么?

如果一个人不真诚,你帮了他会使他更加不真诚,那你这个帮就不是真的帮。举一个例子来说吧。网校的一个学员说:“我已经几个月没有登录网校学习,也没有人服务我。”他一直在学员群中抱怨,我一看就知道他问题出在哪里了。网校有主任,有辅导员,有工作人员,也有联系电话,沪江平台也有专门的热线服务,你怎么可能登陆不进去?没有人管你,谁应该管你呢?你是你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这个学员的问题就是不真诚。所以我要教育他,不是教育他不进教室学习,而是教育他这种行为方式实际上是远离真诚的,继续下去对他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就要反问他:“谁是应该为你的学习负责的人?”学员就默不作声了。

有些人不知道我的教学风格,他就会觉得韦老师你直接告诉他怎么去处理就行了,还跟他说那么多干吗?其实他忘记了我是什么身份,我在什么地方跟学员互动的。我是老师的身份,学员是学生的身份。我们在网校建的学习微信群里互动,那就是教学场所。我们学心理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人格,完善自我吗?所以,作为老师,我得教育他;你不教育他,他这一次就混过去了,就错过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虽然劝告我的那些人是出于好心,但是他们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你不要轻易劝人家不要生气,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人家经历了什么。没有诚就不能实现中庸之道,远离真诚的防御机制就是病态。我们离开了真诚,但是又要表现出我们是真诚的样子,这本身就是病态的,就是防御的,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个理?不能实现中庸之道,也不能实现和。

七、不敢把自己交出来

有些人不敢和领导同事一起喝酒。每当大家都热热闹闹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躲在外面。要是别人问起,他就会说:“我喜欢一个人在外面吹风,我觉得里面不太舒服。”

他实际上是不敢面对那层关系,他还是没有真诚,哪怕他进去说:“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我这个人不善言辞,我其实是很害怕这种场合的,我甚至都不敢来,但是我又觉得大家对我都不错,我还是想要融入,我敬大家一杯。”这不慢慢就融入集体了?领导和同事听了他这话,自然就会理解他。

真诚就是你知道你自己应付不了,但是你有这个应付的想法,你愿意把自己交出来。就算丢脸也没关系,只要保证银行卡密码不外泄就没关系。可我们现在的人,总是喜欢藏着掖着,躲在后面,然后把手远远地给你,好像别人会伤害自己一样。

这里面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理解“诚”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没有真诚你就会离理想人格越来越远。所以为什么我对那种不真诚的课堂深恶痛绝,一定要批评指正?因为它危害大得很,他会让学员形成两张皮,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当着老师的面奉承,背后又说三道四。这样长期下去,我们还怎么做社会教育?

八、追求理想人格离不开诚

大家都说我们没有大师,没有大师只是教育问题吗?是我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出了问题,认识出了问题。什么是大师?大师之大在于他的心大,在于他的人格大。

大家看,凡是那些有创造性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他们骨子里都有一种气,都有一种格,如果他们只想到自己,那不就失格了?我们教育孩子也是这个理,不是让他成为一个苟且的人,一个卑微的人,一个忘乎所以、不明事理的人,而是让他成为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还能够去面对自己,追求理想自我的人。所以,这里面真诚就很重要。 GpnPWAiA/mmyqz37P2nlFQoesKqTcvFqc2XXRVvlPvsOo/sbvtAQkZFlfNZ+Mm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