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的潜意识领域,我们还需要其他科学技术和不同理念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儿童对环境的特定反应来追踪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看到引发儿童内心痛苦和扭曲的隐藏性创伤事件。这些溯源性的研究都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的了解。
精神分析学有一项惊人的发现,精神病患者的病因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潜意识会唤醒被遗忘的事件,证明儿童是某些不为人知的痛苦的受害者。这个发现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和不安,因为它与人们之前的认知相悖。成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童年创伤漫长而持续地存在,然而,人们却没认识到潜意识是其深层次的病因。在精神疾病症状突然显现之前,儿童的天然反应往往被强势的父母压抑,主要的压制者往往是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成年人,通常会是母亲。
精神分析的探究应该区分出两种水平,一种是比较浅显的,指一个人的本能(往往是原始冲动)与所处环境的冲突,他们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只要让引发冲突的根源浮现在意识层面,冲突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另一种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儿童的记忆深处。这种冲突不是人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冲突,而是孩子与母亲的冲突,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儿童与成年人的冲突。精神分析很少去触碰第二种冲突,因为它很难处理,也很难有效解决,最多是被视为一种病症的表现。
现在,人们意识到,不论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都不应忽视患者的童年经历。病因如果能够追溯至患者的童年,那么它们往往都是最难被治愈的和最严重的。因为成年人的生活模式在童年就已经定型了。
生理疾病和育儿科学让医学出现了一些更为精细的分支,例如,胎教和新生儿保健,这引发全社会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但是,精神疾病方面却没有得到类似的关注。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成年人的严重心理疾病和对外界环境适应的不良现象都跟其童年的经历有关,但人们却没有尝试去解决儿童时期的冲突。
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许是因为精神分析虽然引入了一种技术去探索潜意识,但是这种技术适用于成年人,却不适用于儿童,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阻碍。儿童正处于童年时期,所以无法被引导着回顾童年的经历。因此,解决儿童问题时,我们就必须要有更多的观察而非探索。但是,这种观察必须是从心理的角度出发,旨在揭示儿童与成年人和环境接触过程中所遭受的内心冲突。显然,这种做法让我们偏离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需要观察儿童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这种研究过程不用涉及对儿童心理疾病的艰涩分析,只需要理解人们的现实生活,因为现实生活就是内心的镜像。通俗地说,这种研究涵盖了一个人从出生至今的所有生活。
人类尚未完成心灵探索过程,还没有人记录过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或者被一个比自己强大的监护人管制却不被他理解时内心产生的强烈冲突,也没有人描述过儿童脆弱的内心经受的未知的痛苦或困惑、无法成功释放天性的挫败,以及潜意识中自我愈演愈烈的自卑感。
精神分析主要面向心理疾病患者,对研究儿童心理帮助不大。但是,在儿童心理研究的帮助下,精神分析就能在儿童身上发挥作用。因为儿童心理研究面向正常和普通群体,旨在预防发生导致心理疾病的各种冲突,这也是精神分析所关注的。
最终,探索儿童心理世界的新的研究领域诞生了。它跟精神分析既相似又不同,研究更多的是正常群体而非异常群体,旨在为儿童心理世界提供支撑。研究目的在于拓宽我们对于生活的认知,希望成年人能够从此认识到他们对于儿童的错误态度其实是自我潜意识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