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敏感期

刚出生的婴儿,即使还没有外在行为表现,他们感官的感知能力就已经开启了心理的发展。虽然这种心理发展是秘密进行的,但如果人们因此就认为婴儿的心理发展(例如言语的发展)是不存在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应该采取这样一种认识,即儿童心灵深处具有言语能力,尽管他的语言器官还无法准确表达他的意识。儿童身上存在天然的获得语言的倾向,实际上,他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在婴儿身上有一种创造性的本能,一种凭借环境建立精神世界的积极力量。

“敏感期”与心理发展现象密切相关,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兴趣。我们指的心理发展,是一些可以从外在进行辨认的事实。但是,对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完善。现代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来获取这一方面的知识:一是研究与身体发育有关的腺体和内分泌系统,这些由于对身体健康和保健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主流的研究方向。另一个就是对所谓的“敏感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心理成长。

荷兰科学家雨果·德弗里斯在动物身上发现了敏感期,我们在学校工作中发现儿童身上也存在敏感期,而且可以用来辅助教学。

敏感期是指生物在婴儿期的发展过程中的一段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生物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对习得某种能力具有特殊的敏感性。敏感期是短暂时间内的一种倾向,仅限于习得某一特定的特质。一旦获得了这种特质,这种特殊的倾向就消失了。因此,生物的每一个具体特质都是通过冲动或力量的传递而获得的。成长不应归因于模糊的遗传决定论,而应归因于周期性或短暂性的本能精确引导。本能向一种确定的活动提供一种冲动来指明成长的方向,这种活动在敏感期的表现与该物种在成年状态下的表现有明显区别。

德弗里斯首先注意到昆虫的敏感期。昆虫有明显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形态。德弗里斯举了蝴蝶幼虫的例子,它生长迅速,食欲旺盛,会危害植物。在其刚出生的几天里,幼虫不会以大叶子为食,只能吃枝条顶端的嫩芽。雌性蝴蝶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凭借与生俱来的本能把卵产在树枝和树干的交叉区域,安全又隐蔽。幼虫从壳里钻出来时,需要食用的嫩芽在枝头,该怎么到达枝头呢?是光!它对光极其敏感,而枝头的光线最为明亮。在光线的吸引下,幼虫一点点地爬到树枝的尽头,以大量嫩叶为食以消除饥饿。

值得注意的是,幼虫长到足够大,可以吃一些更粗糙的食物时,它的这一段敏感期就过去了。到那时,它对光线不再敏感,不再特别受到光的吸引。敏感时期一旦失去效用,幼虫就会开始寻找其他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这里并不是说它看不到光了,而是对光不再有特殊的关注。

成长到一个新阶段后,同一只幼虫,之前在进食方面表现出的贪婪,现在又因另一敏感期的激活而开始坚持禁食。在严苛的禁食期内,它为自己建造了一层外壳,将自己埋于其中,仿佛没有生命一般。但实际上,壳里的它是非常忙碌的,逐渐显现出成年的形态,长出翅膀,等待华丽破茧而出。

我们知道,蜜蜂的生长过程中有一个阶段,那时每一只雌蜂在幼虫时期都有成为蜂王的可能,但是通常蜂群中只有一只雌蜂能成为蜂王。工蜂准备了一种叫作“蜂粮”的特殊食物,被选中的雌蜂幼虫一直以这种宝贵的食物为食,慢慢成长为蜂王。如果工蜂在雌蜂幼虫稍大的时候才选择蜂王,幼虫就不会有强烈的食欲,也不可能发育成蜂王那样的硕大身躯。

这样的示例能帮助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儿童也有一种生命的冲动,使他们做出惊人的行为,违背这些冲动会让他们变得无助和无能。成年人则不受不同状态的直接影响。但是,如果儿童不能遵循敏感期的指引行事,那么天然的发展机会就会消失,而且是永远的消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儿童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奇迹,除非我们对眼前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否则我们不可能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一无所知的儿童如何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如何辨别事物?如何通过奇妙的方式来学习一门语言的所有细节?孩子们没有教师的指导,而仅仅是通过简单、快乐和轻松的生活,就做到了这一切。然而,成年人总是需要额外的帮助来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成年人再也不能像孩子学习母语一样完美地掌握另一门语言,他们只会觉得这门语言枯燥乏味。

两者有所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

在敏感期。此时,儿童不仅能学到新东西,还能学会自我调整。敏感期就像一束内在发光的光束或一个提供能量的电池。正是因为这种敏感,儿童能够以一种充满激情的方式与外界接触。这时候,一切都会变得容易,一切都具有活力和热情,每一次努力都意味着自我力量的增强。只有到了目标实现的那一刻,儿童才会出现疲劳和冷漠。

当一种心理激情被耗尽时,另一种就会被点燃。儿童就这样以一种持续的节奏,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征服,构建起童年的快乐和幸福。人类心理世界的创造,正是在这熊熊烈火般的激情中得以完成的。

当敏感期消失后,心理的发展是通过理性、自发的努力和艰苦的学习完成的,而那些冷漠、麻木的工作自然会让人感到疲惫。这就是儿童心理和成年人心理的本质区别。

儿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这种活力能够解释他神奇的征服方式;但是,如果他在敏感期遇到阻碍,心理发展就会受到干扰甚至扭曲,造成心理上的重大创伤。大多数成年人都在不知不觉中留下了创伤,但这一切仍然是鲜为人知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怀疑过儿童这种心理发展的规则,即这些在敏感期特定特质的获得。然而,我们在长期的经验中发现,孩子在充满活力做一件事时,如果这种活力受到外界的阻碍和制约,他们就会沮丧或者愤怒。人们不了解这些反应的原因,会认为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叛逆或者想要得到我们的安抚。这些现象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但都被称为“心血来潮”“反复无常”或“孩子脾气”。我们认为孩子所做的任何原因不明的事情,任何顽固的或不合理的行为都是任性的表现。我们也注意到,某些时候,孩子的任性会愈演愈烈。这本身就表明,某些原因持续影响儿童的行为,显然我们还没有找到补救的办法。

敏感期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些孩子气的任性,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儿童内心冲突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许多反复无常的行为是过去偏差的结果,而成人错误的处理方式加剧了这种偏差。与敏感期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突发事件,与敏感期本身一样,都是短暂的。任性的行为不会给在敏感期获得的特质留下长久的影响,但它们会阻止一个人的心理成熟。

敏感期的任性是一种未被满足的需求的外在表现,是对危险或异常事物的警觉表现。儿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身边的事物不再让他觉得危险,他自然会冷静下来。有时,人们会发现,儿童在经历一种类似病态的激动状态之后,会突然平静下来。我们难以理解这种行为,因此,我们必须寻找每一种任性行为背后不为人知的原因。只有真正地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才能正确对待儿童的行为,才能走进儿童的内心深处,才能理解儿童并与他们和谐相处。 z0BOj3Ln1nNj3bnXu1LANei4WOHW/TppOuG/eCtC8cEzRK3QSodb0VV2eVOnFaR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