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化身

从“化身”的角度来说,新生儿可以被简单地视为由器官和组织组成的复杂的生命整体。但是,即便如此,新生儿身上仍然有很多谜团。如此复杂的生物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应该对新生儿的心理活动给予特别的照顾。如果新生儿一出生就已经有了心理活动,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活动的重要性又会如何变化呢?如果我们通过教育来了解孩子的心理而不是智力的发展,我们就可以确定地说儿童的教育应该是从出生开始的,这是当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儿童意识活动和潜意识活动之间的区别,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儿童心理活动的依据。但是,即使我们有时候对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会有局限,我们也必须承认,儿童的本能不仅存在于身体发展和营养需求方面,而且也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之中。对动物来说,这种本能仅仅是物种所具有的特征而已。就运动能力而言,儿童比其他动物发育得慢。即使儿童在出生时就已经有了对光线、触摸、声音等的反应,但这种能力在儿童身上很难发展下去。

新生儿看上去很柔弱、无助,需要成年人照顾很长一段时间。他不能说话,不能站立,需要人们不断地关注,发出的唯一声音就是哭喊,让成年人帮助他解决各种问题。这种状态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般至少需要差不多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才能站立和行走,更长的时间之后,他才能说话。我们现在可以把一个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描述为一种“化身”,我们可以用这个词理解这种神秘力量,它激活了一个新生儿无助的身体,促使他成长、说话且不断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无助的,而其他幼小的哺乳动物在出生后不久或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站立、行走、追随母亲、掌握物种交流的特有语言。尽管它们的语言还不完美,甚至是很糟糕。小猫会发出“喵喵”的叫声,羊羔发出“咩咩”声,小马会嘶鸣,虽然这些动物的叫声不能被同类动物完全听懂,但它们根本不用像婴儿一样啼哭和喊叫。相比起来,幼年的动物更倾向于保持沉默。

但总体来说,新生动物的生长快速且顺利,因为它已经被赋予了决定其后期行为的本能。我们看到小老虎就能想象出它以后怎样跳跃,看到一个还站不稳的孩子就能想象到他将来如何蹦蹦跳跳。刚出生的动物都具有超越其生理器官功能的内在本能,这种本能表现在它们的活动中,比动物本身的形体特征更为恒定和独特。动物这种高于植物功能的特征,都可以被描绘为“心理特征”。既然所有的动物在出生时都有这种特征,那我们能否在新生儿身上看到呢?

有一种理论解释说,动物的本能是过去积累的经验的结果,作为遗传特征一直传承下来。但是,为什么人类从祖先那里接受遗传特征要如此缓慢地在儿童身上显现出来呢?人们最终都将学会直立行走、交谈、养育后代,但为何要先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

有一种愚蠢的解释坚持认为,人类的精神生活要比其他物种高级得多,但不具备特定的心理发展模式。这一明显的悖论之下,一定隐藏着某些真相。或许是因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可以隐藏得很深,以至于它不会像动物本能那样轻易地显露出来。儿童不受固定和预定的主导本能的约束,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人类主体的内心自由和行动自由,这也许可以通过人们为了方便自己的使用而制造的不同类型的物品来说明。很多东西都是“量产”的,即由机器快速加工出来,整齐划一。还有一些物品是手工制作的,生产速度很慢且各不相同。手工制作的优点是每一件物品都有制作者的独特印记,有的展示了刺绣师的技艺,有的则带有天才艺术家的痕迹。

如果我们把这种对比扩展到生物上,我们可以说人和动物之间的精神区别就像是:动物是批量生产的,带有所属物种的特定属性;而人类就像手工艺品,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创新精神,每个人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但是,创造人类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劳动,不是简单地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类型,而是主动创造出一个新的类别。每一个人最终成型之前,都会有一段内部的加工过程。这样当他真正面世时,才会令人叹为观止。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艺术家在工作室内完成一幅画作,在公开展示之前就已经倾注了创造者的全部心血。

这种人格塑造是“化身”的秘密所在。孩子很神秘。我们只知道他有最大的潜力,但我们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化身”。我们所说的“肉体”是一组由肌肉组成的复合体,正如它们的名字所表明的那样,这些肌肉是由意志驱动的。没有这些与人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的肌肉,意志就无能为力。没有某种运动媒介,没有生理基础,即使是最低等的昆虫,也不可能凭借本能移动。在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中,尤其是在人身上,肌肉如此的丰富和复杂,以至于解剖学家说,学医的学生必须至少进行七次完整的肌肉解剖,才可以说自己了解了肌肉。这些不同的肌肉一起配合完成最复杂的活动,有的主动,有的被动,有时一起工作,有时互相对抗。

肌肉的抑制过程总是伴随着激活和修正激活的过程。许多肌肉会协同工作,来执行最复杂的动作,如杂技演员的高难度表演或小提琴手的精妙演奏,每一个动作和调整都需要无数肌肉同时参与,每一个部分都准确无误才能让动作达到完美。但是,由于人类发展的主导本能是儿童内在的自然能量,因此,人们从来都不太愿意相信这种本能。儿童的心理活动独立于、先于并活跃于每一个外部活动。

如果仅仅因为新生儿不能站立或者天生不能协调动作,就认为他的肌肉软弱无力,这是非常错误的认知。新生儿可以随意伸展四肢,显示出肌肉的力量。

吸吮和吞咽是非常复杂的动作,涉及大量的肌肉之间的协调。与其他动物一样,婴儿在出生时就能执行这些动作,但这些本能支配的动作不是主要的。当新生儿的肌肉变得越来越有力,它们就会接收命令并协调完成动作。新生儿的成长不仅是作为人类的一员,而且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知道,他最终会说话和直立行走,但也会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性格。

我们很容易知道小动物长大会成为什么样子。羚羊长大后脚步轻快,大象长大后脚步沉稳,老虎会变得凶猛,兔子会成为胆小的素食者。但是,一个人长大后,有可能成为任何样子。新生儿的脆弱状态其实是孕育独特性格的温床。哪怕他现在口齿不清,但总有一天,他会清楚地说出话来,虽然还无法确认用的是哪种语言。

新生儿的学习最初都是先观察周围的人,模仿听到的声音,从简单的音节开始到单词,尽他所能地去学习。在与环境的接触中,他凭借自己的意志发展各种能力,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塑造自我。

哲学家总是对新生儿的无助状态很感兴趣,但到目前为止,教师和医生对此的关注却仍不多。他们认为新生儿的状态就是一种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事实而已,与许多其他隐藏在潜意识里的东西一样。

然而,在实践操作中,这种错误的想法已经危及了孩子的心理活动。秉持这种理念的人认为,新生儿的肌肉没有活动能力,他们软弱迟钝,没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结果是,他们会错误地认为,正是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孩子才有如此美妙的活力。他们把这种帮助视为己任,并认为他们是孩子的塑造者,是孩子精神世界的建设者。他们设想通过给孩子的指导和建议,完成外在的创造工作,以培养孩子的情感、智力和意志。

这种教育方式让很多成年人满怀自豪感,他们把自己当作孩子们的主导者,并将这句话应用在自己身上,“我要以我的形象塑造人”。这种愚蠢的骄傲是一种罪恶,想要代替自然法则去改造子孙,只能让成年人更落后、更痛苦。

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藏着自己性格的钥匙,如果他有一个发展计划并遵守相应的规则,那就一定存在某种微妙的力量,不时地推动他实现计划。自古以来,人类通过对这些自然法则的干涉,阻碍了其对儿童的创造计划,并因此阻碍了其对人类的创造计划。

人类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孩子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即使当时没有表现出来,但这种心理的提升一直在秘密进行,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儿童就像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一个灵魂,努力向着光明出生、成长,用坚毅的声音呼唤着,缓慢而坚定地激活柔弱的肉体。但是,一直以来,成年人就像一个拥有庞大力量的巨大生物,静候在儿童身边,等待突袭和压垮他。因为成年人不了解什么是“化身”,自然也不会等待它出现,更不会为“化身”做任何准备,相反,还会在这一过程中设置许多障碍。

儿童的“化身”是在一个特殊环境里孕育一个精神胚胎。正如生理胚胎需要在母亲的子宫生长一样,精神胚胎也需要一个充满爱和丰富营养的外部环境来保护。在这个环境里,周围的一切需要对他表示欢迎,不让他受到伤害。

成年人认识到这点时,会改变对新生儿的态度,因为儿童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形象不仅会激励我们,而且会让我们承担新的责任。当看到可爱的孩子时,我们就像面对一件有趣的物品,倾注了太多的关注,我们开始理解罗马诗人尤文纳尔的那句话:“我们应该向新生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新生儿的化身过程总是伴随着隐秘和努力,这出创造性的戏剧至今还无人能记录下来。除了人类,还没有其他生物体验过这种令人疲惫的感觉,必须坚持某个认定的目标,还要被迫对那些迟钝的能力发出号令,以便使他们活跃和自律。

生命在几乎没有任何意识的情况下,通过感官与环境接触,通过肌肤去接触世界,不断实现自我,这个过程充满了微妙而不确定的感受。

个人的精神世界,必然跟他周围的环境发生着某种交流。正是通过环境,个体才得以被塑造和完善。儿童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所付出的努力促成他性格的整合。这种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是精神力量不断获胜的结果。这种精神力量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维护它的主权,避免发展动力因惯性而消亡或僵化。精神力量还必须时刻处于主导地位,以免固定本能支配下的活动所带来的混乱。为了预防这一点,我们需要提供持续的能量,促进精神的化身。

在心灵的指引下,新生儿不断长大,然后慢慢学会从事各种复杂的活动。就这样,胚胎长成孩子,孩子长大成人,人的性格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塑造而形成的。

实际上,父母在儿童的生活中做了什么贡献?父亲提供了一个我们几乎看不见的细胞,母亲除了提供另一个细胞外,还为受精卵提供了一个成长环境,使其最终发育为一个健全的孩子。我们说父母造就孩子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说:“孩子是人类之父。”

我们应该把孩子的这种隐秘的努力看作一件神圣的事情。我们应该欢迎这种努力的表现,因为正是这个创造的过程决定了个人未来的人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对儿童的心理需求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为什么必须为之准备一个合适的环境。我们现在正处于一门科学的初期阶段。人们如果能全身心地付出,不断地努力,就会了解人类发展的秘密。 smPXK2lwMJnmyRyx/WMhXp3T/xf5NRKKwDco+pBQ/RmejXU0VyFpi0H9Q1VUTjD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