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理层面的体验不容忽视

容易出现认知偏差的人,就是消极情绪窄化了个体的思维行动,导致个体仅仅关注即时的境况,看问题容易钻牛角尖,越容易出现心理事实与物理事实不一致的情况。

越是有积极心态的人,越是积极情绪水平高的人,越容易在认知上有扩展的可能性,他会变得更加专注与开放,在此状态下,他会产生尝试新方法,发展新的解决问题策略,采取独创性努力的冲动。积极情绪通过促使个体积极地思考诸多行为的可能性过程,从而拓展个体的注意、认知、行动的范围。消极情绪能使个体在威胁情境中获益,当个体体验到危险时,消极情绪会使个体产生一种特定行动的趋向,如体验到恐惧时,流经肌肉群的血液增加,从而为逃跑做好准备。并且消极情绪会窄化个体的思维行动资源,从而使个体更加专注与即时的境况,迅速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

人们感受到公平,不单是在法律上公平,还要让人们在心理上感受到公平。法律公平是不难的,但心理公平却是不容易做到的。在开展讲座之前,我跟法院院长、审判长、妇联主席等多位领导开了一个座谈会,让我有了很多收获,继而再开讲座。通过这次与法院的领导、工作者的沟通,我发现他们过去更多的是从法理上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忽视了心理层面的作用,甚至会出现被讹上的情况。

韦老师在山西省河津市法院开展讲座

法院的工作人员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当事人,他并没有被不公平对待,但是他装可怜,博得了法官的同情,于是法官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判给了他20万的经济补助。但是后来这个当事人反而还觉得自己亏了,他又来法院闹,如果不同意再判给他额外的补贴,他就要上诉。面对这样的情况,法官除了用法律的手段惩治他,在道德上谴责他,好像再也没有什么方法了。

这件事其实法院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如果不是法院的照顾,当事人也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让我想到了“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的故事。我们总是用道德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不断地在给他制造一个心理事实:他应该被帮助,应该受到照顾。时间长了,他心理的体验和外部的事实已经发生了不一致,而且差距也越来越大。当差距拉大之后,他更愿意相信他的心理事实,因为他的心理事实已经被证实了,那是他自己的感受,他不相信自己还会相信谁?并且他还通过心理事实获得了利益,这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感觉是对的。

所以法院的工作人员在处理这种民事纠纷的案件时,一定不要忽视当事人内心的体验。这里的不忽视并不是说要顺着他们,他们要怎样就怎样,而是说我们在理性审判案件的时候也要注意他们的心理感受,如果他们有受害者心理,那我们就要谨慎处理了。 Ni+ItmREoYkDawPtsLGSaKNLlQNrRt2iISgh7KojxD+LofYbLIiKbYCqsDfbUYo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