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才的增能计划

调研完西平县后,我产生了很深的体会。我们网校一直都不主张培养心理学家,不像高校,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或者培养进入教育体系的老师,我们网校更多的是培养一线的志愿者。

志愿者不仅要懂得心理学的规律,掌控一些技术,同时也要熟悉社会学的规律,懂得社会心理生态体系,了解人情、人心与人事。目前来看心理学界的人才,不管是社会上的专业人士,还是刚毕业的心理学学生,甚至是高校里面的心理学教授,他们都不具备这些条件,我把这一阶段叫作青黄不接。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在研讨会上提出,要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开展跨界的、多元的、创新的、本土化的增能计划。

一方面,增能需要跨界。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社会心理服务到底是以心理学为主还是以社会学为主?在我看来,社会心理服务是两者的结合体。你原来是学心理学的,要进行社会心理服务,就还需要掌握社会学知识。同样地,你原来是社工,可是现在我们打的是一场心理战争,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

如果不同时具备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知识体系,这些专业人士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可能还不如原来村子里的乡贤解决得好。什么是乡贤呢?简单来说,就是村子里的德高望重之人,村民对他的言行都比较认可的人。以前的村子没有村委或者派出所,乡民们的行为与作风都是通过乡规民约去约束,如果遇到了冲突和矛盾,一定是由族长或者乡贤出来主持工作,调解纠纷。他们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法治,一个是人情。现阶段,如果把心理学再加入进来,这部分乡贤很快就会成为社会心理服务的工作者。所以,如果乡贤能够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心理学人也能很快融入村子里去,像乡贤一样具备调解能力,这样的话我们的上下服务理念才能达成一致。这也是我给王兴书记的建议,因为这是能具体解决问题的,所以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另一方面,增能需要完成本土化的过程。我们要让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根植于这片泥土,和老百姓的文化特点、心理特点融到一起,同时老百姓的文化又能得到优化与更新,就像果树嫁接一样,外来的枝条与优良的木本强强联合,结出更加可口的果实。所以,要完成本土化,就需要从两部分下手,一是把外来的知识与先进的方法种植在这片土地上,二是对本土地的一些思想之木进行修剪与嫁接。在西平县调研的时候,我整体感觉如果他们想要克服瓶颈期,最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服务人员的增能。

在西平县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合影留念 +M6Zxuj4Qm6pR1MdhXWCVCeLJ/bkglwtbnsvmLFBhBjpbst/vIe8kiparEsVfr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