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高效率陪娃原则二:全情投入

积木式时间管理提倡“好”积木要用到重要的事情上。对于职场妈妈,可利用时间更少,如何把积木用好,如何让积木变得更“好”,需要每一位妈妈自己去体会。

01 梳理好自己的情绪去陪伴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陪伴。”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

职场妈妈平时工作繁忙,相比全职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会更少一些。强大的母亲本能会促使职场妈妈更重视亲子陪伴。这是好事,但最近学员的咨询案例让我意识到: 对于亲子陪伴,职场妈妈往往会用力过猛。

小茹是我的学员,女儿刚满4岁。从事会计工作的她,一到月底就会进入疯狂加班模式。但家里孩子特别黏她,只要外面天黑就会哭着喊着找妈妈。好在领导也理解小茹的情况,不是特别着急的事都会特许她把工作带回家。即便工作任务重,小茹还是很享受和女儿在一起的亲子时光。

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是母女最期待的时间。但一到月底,这段时间就会变得异常难熬。一边是等待工作数据的同事,一边是抓着让讲故事的女儿,每到这时焦虑就会让小茹变得异常烦躁,经常讲不了两个故事就不欢而散。

小茹问:“老师,我也知道陪伴孩子很重要,但每次一想到那么多人等着我,孩子又不睡觉,我就会不自觉地升高语调,女儿一看我发火会立马嗷嗷大哭,她一哭我就得哄半天,感觉就是个死循环。”

小茹的问题相信不少职场妈妈都碰到过,谁不想做不吼不叫的妈妈?但一边是马上到期的任务,一边是撒泼打滚的孩子,不发火真的太难了。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小茹问题的关键,小茹只有月底时才会觉得亲子陪伴很烦恼,平时她还是很享受这段难得的时光的。这里就有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左右我们的究竟是孩子的行为,还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看法和评价,甚至仅仅是我们当时的心情?

很多父母会把失败的亲子关系归咎于自己的坏情绪,又将坏情绪归咎于年幼的孩子。可如果真是孩子的问题,为什么同一种行为我们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就像小茹平时放松时,孩子让讲故事,她会很享受;工作忙时,同样的事她就会觉得孩子在找碴儿。

事实上,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马克·布雷克特研究发现:影响亲子关系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带着情绪去评价孩子。

我的很多学员曾咨询过类似的问题,一般我不会建议学员压抑情绪,通常我会帮助学员寻找适合自己,又不伤害孩子的缓解方式。

比如, 我会建议学员在家布置一个情绪区,在这里放一张耶鲁大学推荐的“情绪晴雨表”。

图5-1 耶鲁大学“情绪晴雨表”

这张表由X轴和Y轴组成,坐标轴根据不同的愉悦度和能量值,用颜色区分了四个象限,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 红色表示开心并且活力满满,蓝色表示心情欠佳并且没有活力,绿色表示感到开心但是缺乏动力,而黄色则表示开心且充满能量。

给家里的成员准备一些贴纸,每个人可根据自己当时的情绪,放置自己的情绪贴纸。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当贴纸出现在蓝色区域时,他们需要暂时不打扰父母,把这个积木时间留给父母自己处理。同时父母也需要自己去消化、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优化自己的积木时间,尽量做到陪伴孩子时不带负面情绪。

我始终提倡:陪孩子要用“好”积木。这里的“好”不仅仅是用好,还代指高质量的积木时间。

02 用心感受孩子的情绪

丹尼尔·西格尔在《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中曾说:“父母与孩子相处时,要拿出包容的态度,设身处地体会孩子的情绪。”

事实也确实如此,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互动上的,这个过程要求父母不但要处理自己的情绪,还需要去感受孩子的情绪。

研究发现:一个婴儿刚出生时,脑的重量仅有350~400克,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一个孩子的大脑要完全发育好,要到25岁左右。

换句话说,孩子刚出生时大脑虽在外形上已具备了成人脑的形状和基本结构,但在功能上还远远差于成人。而情绪管理能力受大脑最外层大脑皮质控制,大脑的发育又遵循“从后到前、从内到外、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规律,这在生理上决定了孩子对情绪的控制、表达等能力会比成人弱很多。

比如很多二孩家庭中大一点的孩子为了获得父母关注,会出现一些“退行”:晚上要和父母睡,拒绝自己穿衣服,等等。

一系列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是孩子的焦虑情绪,他不知道家庭的新成员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只能通过一些外性行为去监测父母对自己的爱。这就需要我们在亲子沟通中,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察觉孩子内心的真正意图,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文学大家、北大校长胡适的母亲就是一位特别懂得察觉孩子情绪的妈妈。每当胡适和哥哥做错事、说错话时,母亲都会记下来,等到只剩下他们母子时,关起门来细数孩子们做错的事,让他们认错。胡妈妈从不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训斥孩子,因为她知道,做错事的孩子比谁都慌张。

正是因为胡妈妈善于体察、尊重孩子的情绪,胡适终成了一代名士。成年后,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说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03 积极参与重要事件

主持人汪涵曾说过一段话,让我很受感动。他说:

“未来5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一定不是观众,也不是节目。……我的孩子今年5岁,未来5年这个成长期太重要了,我能不能有时间陪着他,这才是我未来这5年最重要的事。”

不可否认,如今高强度的职场、生活压力让很多父母无暇顾及成长中的孩子,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永远错过了。

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更加自信、有爱。孩子的成长无法重来,陪伴路上难免会发生摩擦,父母唯有梳理好自己的情绪,用心感受,才能积极参与到孩子日常中来,高质量陪伴孩子长大。 “全情投入式”陪娃原则不仅需要高质量陪伴,更需要我们懂得规划积木时间。毕竟,积木放在不同位置就会起不同作用。如何优化我们的积木,这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HL6qKDJeflgbD6BS9QwN9OFf4uBMepL0tRUuOl4567ASkLsYVrQ45WDa31DJQZ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