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案例报告

这个案例做了有大约两年的时间,重新把它翻出来,就是为了配合我们这一次的课程。这个案例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但为了保护来访者,基于保密原则,我稍微改动了一下他的个人资料。

首先是问题描述。

这位来访者我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小A。小A是一个12岁上六年级的男孩子,有一个小几岁的弟弟,是妈妈来求助的。妈妈求助的问题是小A学习动力不足,总是撒谎,爱花钱,很多时候说到做不到。学校老师也反映了各种问题,比如,上课时不停地跟同学说话、作业总是完不成等,老师对他很有意见。

按照预约咨询时间,他们迟到了一个半小时,原因是孩子不想来,妈妈做了很长时间工作才来。来了小A手里拿一个篮球,左手换右手玩球,说话声音很大,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不搭理我。

然后我就问他,说你今天过来是自己愿意过来的,还是妈妈让你过来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妈妈劝了很久他才过来的,但来访的这个男孩说自己愿意过来。我说你今天过来想跟我说点什么呢?来访男孩说,不知道,你说吧。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一种阻抗的状态。

我说你喜欢玩球是吧?男孩说对,怎么啦?他说话的速度特别快,而且声音很大,显得不友好,有敌对心理。其实我作为咨询师当时已经感觉到这样的一个对抗状态,因为知道他是不愿意来的,能理解,但是咨询师也是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始终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就不搭理你,不屑于搭理你,其实咨询师心里面可能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心理活动,这是一个真实的状态。

我接着问他,你说话总是喜欢这么大声吗?男孩斜着眼睛看了一下我说,对,不大声说话,你能听得见吗?我就是这么大声说话的。我说我就跟你不一样,我不大声说话。其实我一般情况下说话声音本就不高,在咨询室中说话声音就更低,因为咨询室是非常安静的一个环境。“我说话时声音是很低的,不注意听的人他就听不清。”这是我当时的原话,“不注意听的人他就听不清,不过所有来的人只要坐在你坐的那个位置,都会安安静静地和我说话,而且都会说真话。”男孩说,说真话?他提出质疑了,还愣了一下,然后我说是的。

说真话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一个人在小时候撒个谎,我们觉得可能是在开玩笑逗乐,有点小可爱。可是长大了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学会诚实,面对自己和别人都诚实,这就是长大的标志。我说这句话是因为什么?因为我在跟他对话时,突然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在青春期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想法,就是假如说到2000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多大,我会成为什么样子,我长大了又是个什么样子。其实越小的时候越渴望长大,这是我当时的一个想法,在那一刻突然闪现出来。我就跟他说这是长大的标志,因为一个人总是特别想长大的,这时候男孩就若有所思,手里扔球的速度慢慢地降了下来。

另外,如果坐在这里不说真话,反正我也不着急,因为你妈妈是按照时间来付费的。这是我当时跟他说的。男孩说:“还要钱?”你还要钱?我说:“是,我当然要钱了。请问你上辅导班是不是要交钱?”男孩说:“交钱。”我说:“你上辅导班交钱,我是心理老师,我给你准备好了茶水,我的时间,还有工作室,凭什么我不收钱?所以你只管在这里玩球,没有关系,反正付钱是你妈妈的事情。”这个男孩的表情立刻有点紧张。男孩这时的状态已经改变了,说:“老师那你就说吧。”意思其实就是说他配合你,你说吧。我说:“当我说到收费的时候,我看到你有点紧张,是在心疼妈妈的钱吗?”男孩说:“是啊,我妈妈为了给我报辅导班,已经花了很多钱,我还有个弟弟。其实我爸爸妈妈挣钱挺辛苦的。”说着低下了头,眼圈红了。我说:“你是心疼妈妈的,妈妈挣钱不容易,你真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我把这个案例给截取出来,跟大家分享的意思是说,孩子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吗?咨询一开始,妈妈说了很多孩子的不是,那个孩子在我面前那样的一个对抗状态确实不太招人喜欢。这是当时的一个现状,可是我们都看到了,在后面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一开始拿着球玩,一副“你愿意说啥说啥,其实我也不想听就在这待着,反正我也是被糊弄、被逼过来”的样子,后来一说收钱,孩子立刻紧张了,这个紧张的背后是什么?紧张的背后是在心疼妈妈,这不是孝顺吗?这不是懂事吗?可是孩子的妈妈在上面的问题中,描述的是孩子乱花钱,孩子不懂事,对孩子各种不喜欢,妈妈说出孩子一堆的问题。

所以,我们是说,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的背后是什么?实际上是我们在积极心理学中说到的,发现他人的优势和美德。发现优势和美德这个观点被很多人误解了。积极心理学不是成功学,也不是很简单,虽然它没有我们原来学的精神分析之类的那么难。

发现美的眼睛是指你需要有一双慧眼,你的那一双慧眼可以看到别人的优势和美德,你的那双慧眼可以不只是盯着他的问题,也不只是天天问。比如,见了老师就问,你说我们孩子有什么问题?孩子的问题怎么解决?天天都是问题,天天都是想治疗,想解决。但孩子的这些美德,为什么妈妈没有看到?那个孩子突然眼圈红了,表情立刻紧张了,这都是情绪,这都是掩盖不了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这都不是假的,这才是真实的。

所以说,我们作为家长、作为父母,有没有看到孩子的美很重要。你在跟孩子的互动中,你眼睛里为什么看到的都是问题?这是因为理想自我未能实现的焦虑,家长望子成龙,期望过高,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过去未能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通过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来访者小A的妈妈说:“我自己上学时学习成绩就不好,没有考上大学,父母不满意,总是指责我笨。一直以来我做的工作也是粗活,所以就成了心结,无论花多少钱,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长大后才能受人尊敬!”

这个背后可能透露出妈妈的内心中有一些东西是不被尊重的,她没有感受到自己的这种高自尊的一个状态,所以,她就会把这些东西强加给孩子。我们要全面地去看待青少年心理问题这个工作,我们把它定义为工作,就说明它不只是心理咨询,还有家长需要调整的地方。

我们需要面对当下的勇气,因为逃避所以焦虑,因为焦虑所以变态。逃避、焦虑和变态形成了一个链条。

我通过绘画、讲故事等方式了解这个孩子,让孩子去讲,让孩子把成长中印象深刻的一些画面画出来。这个思路是什么?刚才做的一些工作,通过我跟他的互动实际上建立了很多的连接,在我们建立关系之后,我们就通过绘画来讲故事,让孩子把他跟父母之间互动的一些画面呈现出来,真实地呈现出来。孩子画了好几幅画,画在九宫格里面,在这九幅画中,孩子提到了妈妈不喜欢自己,就喜欢妹妹。

实际上他是有一个妹妹,刚才的“弟弟”是他说错了。他的妈妈喜欢妹妹,同样的事情,妹妹做了就不被批评,自己做了就会被批评。孩子说:“为什么我做的事情妈妈就批评我,妹妹做的,妈妈就不着急,爸爸也不着急?妈妈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都好,就我不好。我每年的压岁钱妈妈总是要过去,我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妈妈便说我乱花钱。我觉得自己不重要,如果没有我,可能爸爸妈妈会更好,妹妹也会更好。”这句话听起来其实是很心酸的,我想每一位父母听到孩子说这句话都会觉得心酸。

其实这里透露出一种观念:“我没有用,我在这个家里是没有价值的,我从来没有被尊重过,父母总指责我什么都做不好,我也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我像个废物。”父母的面子就那么重要吗?这一点他提到他的爸爸妈妈总是把他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跟他亲戚家的几个孩子对比,对比之后就去骂他废物、没用,怎么就学习不好。

这个案例,一共做了三次咨询,第二次是小A跟妈妈一起做的。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妈妈的表现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就是各种吵他、训他都不管用,但是孩子的想法是什么?他认为:“妈妈的面子是那么的重要,我就是父母的玩具。”这是来访者的原话,这句话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为什么我专门把这个案例拿出来?就是因为孩子说了这句话。一个12岁的孩子,他最真实的想法。“我是父母的一个玩具,他们完全看不到我的努力,总是说为什么不能多考几分?”

为什么不能再多考几分?然后这个男孩就哭得泪流满面。后来孩子在咨询室里面哭,哭得特别响。因为当时他咨询的时候,爸爸没有去,我也把妈妈支出了咨询室,隔着一个玻璃的推拉门,客厅里什么情况外面都可以听到,所以妈妈就在大门外支着耳朵隔着门缝在听,当她听到孩子在号啕大哭,就给孩子的爸爸打了一个电话,然后妈妈在外面也哭了,哭得不得了,她说:“我的孩子怎么面对一个陌生的人,会跟人家哭成这个样子?”

这就是孩子内心的感受、内心的体验。家长说我爱孩子,我做了很多的事情,我想尽各种办法,我把我挣的钱都给他报辅导班了,可是孩子体验到的却不是那种爱。

所以,父母发出爱的信号之后,孩子接收到的内心的体验是什么?他是不是也那样想?这是需要亲子之间进行沟通的,去认认真真地坐下来问问他。孩子,我这样做你的想法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想跟妈妈说什么?我们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才能知道孩子的内心究竟体验到了什么。他的体验才是成长过程中促进人格成长的重要部分。

我们需要放下自我中心去面对真实的世界。刚才这个案例分享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一个案例,因为这个案例一共才做了三次,但孩子做完之后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妈妈和孩子经过两次咨询之后,我们安排了第三次。第三次我们做了一个家庭咨询,这个家庭咨询就是让孩子和妈妈坐下来交流,然后互动,来听听孩子在说什么,妈妈在说什么。孩子说的时候妈妈认真地倾听,不许打扰,让孩子说话。那么,妈妈说话的时候孩子也认真地倾听,听完之后孩子突然就发生了变化,是什么?他听了之后知道原来妈妈是爱他的,不是像平常那样打骂训斥自己,孩子发现原来他的想法是错误的。

这个时候我说了一段话,作为咨询的总结。我说:“当一对夫妻结婚了,结婚之后妈妈怀孕了,孕育了一个宝宝,这个生命经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哇’的一声之后带着爱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这个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孩子的长大需要什么?需要妈妈精心的呵护,一天一天、一点一点的精心呵护。在呵护之下,孩子在三个月的时候会笑了,六个月的时候会坐了,七个月的时候会爬了,他慢慢地开始学说话、学走路了。无数次的摔倒,妈妈依然陪伴在他的身边。慢慢地,孩子一岁、两岁、三岁、五岁、七岁、八岁,就这样长大了,然后妈妈感觉一下子控制不住自己的孩子了。”

面对妈妈的叮嘱,孩子一直说“我知道了”“我懂了”“我明白了”,我说:“孩子你知道了什么,你愿意不愿意说说?”他说:“我知道了,我知道妈妈原来是爱我的,我知道妈妈原来在我长大的过程中一直对我很好,是喜欢我的,是爱我的,不是我想的那样。”

实际上这个案例的成功,是因为他们亲子间的对话带来的亲子关系的改善。突然的一个转变让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父母爱着自己,这个案例就这样结束了。后来这个孩子反馈回来,他确实是考上了一个特别好的高中。那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回馈,我们知道这个案例是成功的,这成功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寻找到了爱的种子在哪里。

我们用一种方法唤醒了爱的种子,唤醒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他们发现原来彼此是相爱的,然后就发生了变化,走向了和谐相处。 vaV7fEBhyEQLthbkpM9gBR2LM9U5K4WQcsqPmno3LwGxB8FxJfztK1Y9Ndf5Sc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