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庭教育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这 3 种教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且相互制约。其中,家庭教育可以看作一切教育的基础。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良好的家庭教育为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有关家庭教育的定义有很多种,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庭教育进行阐述。

北京师范大学的顾明远教授在《教育大辞典》一书中将家庭教育定义为“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与教育,通常是指父母对儿女辈的教育”。

当代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一位家庭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导师赵忠心教授,在其《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一书中,对“家庭教育”进行了两方面的定义: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中,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同辈人对同辈人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属于家庭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不仅包括家长对孩子实施的教育,还包括孩子对家长的教育。只不过现阶段,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备受关注,由此就弱化了晚辈对长辈的教育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不同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其独到的特点。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知家庭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家庭教育源于家庭关系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的基础上实施的,没有家庭的建立就没有家庭教育一说,这是大前提所在。另外,家庭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该如何实施,要采取哪种形式,达到什么目的,比如,教育学前儿童和青春期儿童用的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孩子与父母感情好或者不好,也对家庭教育的实施方法存在影响。虽然家庭是一个私人空间,但这并不代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为所欲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会约束父母的相关教育行为。

(二)家庭教育融于家庭生活

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教材,父母或长辈往往根据个人喜好或孩子需求灵活实施。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生活面貌,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存在许多差异。家庭教育融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教育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开展的,贴近生活实际,在教育效果上也会优于学校教育,比如,家长教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劳动观念,还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有利于其优秀品质的形成。

(三)家庭教育属于终身教育

一个人从胎儿成形开始,经过出生、长大、成熟与衰老,终其一生,都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只不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家庭教育的实施形式和重点会发生改变。

孩子出生之前,父母会进行胎教,胎教也属于家庭教育的一种。在婴幼儿期,孩子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在家庭中,家庭也是孩子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等到孩子上学之后,他们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此时家庭教育并没有中断,因为孩子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度过,只要在家中,就会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等进入社会之后,父母或其他长辈出于爱和责任仍会继续指导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尤其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人家庭观念比较浓厚,即使身在异乡,也会与父母保持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古代的家庭教育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礼记·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古人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很多人的家国情怀,而“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治理好自己的家族;要想治理好家族,必须先好好休养自己的身心,好好地教育孩子。从“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把家庭教育看作“国之根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始,贯穿着人的一生。相传,早在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文王的时候,就很重视胎教。她怀孕的时候,眼睛不看邪恶的东西,耳朵不听不健康的音乐,嘴里不说恶语脏话。因为她认识到,母亲所接触的外界事物都会传递给胎儿,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接触恶的事物就会产生恶,接触善的事物就会产生善。因此,周文王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这与母亲太任在他出生前就给了他如此好的胎教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此以后,胎教在我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后人们说太任是中国胎教第一人。

除了重视胎教,古人对待儿女教育也有一套自己的思想,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非常地谨慎小心。《汉书》中就记载着这样一段关于如何教育太子(未来王位的继承人)的论述。书中举了一个关于周成王(周武王的儿子)的例子:周成王尚在襁褓中的时候,周武王就让召公做太保、周公做太傅、姜太公做太师来教导他。这 3 位都是当时全国最有学问、最有德行的人。

除了帝王家比较注重家庭教育,普通百姓家庭也很注重家教。古代的家教注重立志教育,“人不立志,非人也”。除了重视立志外,古人也很重视明理,教导孩子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这种将“立志”和“做人”等同起来的看法,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可贵。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这个社会固然需要人才,但更渴望胸怀大志、正直明理之人。比起做事来,做人才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指南。

古代的家教崇尚勤劳简朴,他们认为很多事“成于俭约,败于奢靡”,他们把简朴当作人生中的一种美德。反观现在的家庭教育呢,勤俭在很多家庭中都销声匿迹了,一些家长信奉的理念是“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挣的钱不给他花给谁花?”或者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就够苦了,现在不能让孩子也受那份罪”。正是这样的认知作祟,现在很多孩子才崇尚名牌,花钱大手大脚。

四、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愿意将更多的物质和精力投入家庭教育中。现阶段家庭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第一,家长自身素质在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以及受教育的程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不仅需要言教,还需要重视身教。几百次的空洞说教比不上一次身体力行。所以,家长自身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可谓是举足轻重。

第二,家庭环境得到改善。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家庭教育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培养孩子合理的行为规范和作息习惯,父母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对孩子德育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第三,家庭教育观念在逐渐改善。现阶段许多家长不赞同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主张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适当地采纳孩子合理的意见。另外,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目标清晰明确,教育方式科学合理,这也符合家庭教育的主流方向。

五、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仍存在一些不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激烈,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我们屡屡从各种报道中看到青少年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事例。作为教师,我们也能切身地感受到,教育孩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家长,仅有良好的愿望和良好的动机,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

中国父母的意识中普遍存在育儿焦虑这一心理因子。由于对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随之升高,由此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育儿焦虑主要是指父母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生长发育、行为举止、外貌衣着、性格脾气、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的紧张不安与过分敏感。其表现是:孩子一有“风吹草动”,父母便会“草木皆兵”。父母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诚惶诚恐,担心孩子发展不良或落后于人;在孩子还处在不甚理解“竞争”这个词的意义时,就反复叮咛孩子事事都要超过别人。“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目前,家庭教育尚未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 3 个方面密切结合起来,营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3 种教育还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方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许多家长不认识教师,教师也不认识家长,教师与家长沟通脱节往往导致父母更重视孩子的成绩,父母不能有效配合教师指导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另外,连接家长与学校关系的家长会也存在形式过于单一,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等问题,使得家长会变成了告状会、批评会和演讲会。家长会过后是家长伤心、教师气愤、学生遭罪,不仅没有很好地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反而影响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可以说现阶段家长会面临着教师闹心、家长烦心、学生担心的尴尬境遇。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对孩子产生错误的教养观念。据一项关于父母养育孩子的动机的调查显示,排名前 3 位的是“增强家庭的乐趣”(40%)、“让子女实现自己的理想”(24%)、“为家庭增光添彩”(9%)。 可见,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教育孩子不单单是为家庭,还是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言:“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深刻地点出了家庭教育与国家未来的关系。

面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最有效和最佳的途径之一就是家长要加强学习、明确角色、提高素质、善用方法,自觉地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现在很多家庭都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的相关课程。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并不能完全满足家庭教育的需求。那家长需要什么形式的家长会?作为学校,应该怎样科学地开展家长会?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c8Bwuap65k49D9UDfnFf3qKPm6rczxmiRjC2HI7J0e7QTuJDM560VaMtaMmQyG3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