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不要走”技术

一、技术理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1943 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一生都在追求 5 种需要的满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只有基本需要被满足后,个体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分离就意味着安全需要没有被满足,但人生中我们无不在分离中度过,上学与父母分离,回家与同事分离,工作后与同学、与学校分离。这些分离一步步地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并且这些分离体验会决定我们未来人生的走向。

分离问题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分离焦虑就是其中之一。依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Ⅳ》(DSM-Ⅳ)的界定,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或与其家庭分离有关的过度焦虑和发展性不适。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个体童年和青春期早期的精神障碍,还常见于一些父母及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患分离焦虑的个体一般会表现出与分离有关的过度焦虑、抑郁和一些受焦虑影响的不安行为,哭泣、身体不适(如胃痛、头痛)、逃避(如拒绝分离)及采取获得安全的行为(如不断给依恋对象打电话,要求回到依恋对象身边)等是其主要症状。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分离焦虑。但大多数人一般觉察不到,因为这种分离焦虑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只有发展成心理疾病,才会受到重视。但是此类焦虑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例如,我的恋人要和我分手,但是我不愿意,我每天期盼着恋人能够回心转意,能够重新回到我身边,即使知道了他/她的身边已有别人,我也不想离开,我对身边的男生/女生不再理睬,对身边的朋友也没有了兴趣,这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

二、核心目标

我们懂得了分离的种种不好,但是我们就是跨不过心里这道坎儿。因为什么呢?我们忽视了体验的存在。真理和大道理的区别就是经过一座桥,这座桥就是体验桥,这座桥的载体就是技术。所以一次别离、一幅画面、一首诗歌,一次“你不要走”的身体的酣畅淋漓地出汗,就可以让你敞开心扉,对分离有一个重新的认知,并且去接受它,拥抱它,甚至感谢它。

三、技术特点与优势

“你不要走”技术运用简单的“走”“拉”“求”“抓”动作来模仿分离,使参与人员能够体验到分离时的无能为力和自己大声挽留时的强烈渴望。自己再一次经历分离,再一次面临痛苦,这种深刻的体验其实也是对以往情结的交代和总结。我已经意识到了分离给我带来的伤害,已经表达了曾经没有勇气说出的话,这其实也是一种解脱、一种豁达。

四、技术操作指南

1.想象你的分离。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头顶上飘过 4 个字“你不要走”,想象其中的画面。这个画面发生在什么时间,当时的天气怎样,都有谁在场参与,你的心情如何。尽量使画面清晰。

2.画出你的分离。准备纸笔,把刚才想象的画面尽可能地画出来。在此期间,不管体验到什么心情,你一定要让它自然地流露,不要阻止它。

3.书写你的分离。画画结束后,在纸的背面书写你的分离。你可以写成一首小诗,通过内在声音来表达你的感受。

4.分享你的分离。和同伴分享你的分离。

5.身体体验你的分离。分享之后,开始行动,从行为中体验分离。具体步骤如下。

(1)请全体成员起立,放下手中所有的东西。

(2)分组。进行 1、2、1、2 的报数,报 1 的为一组,报 2的为二组。

(3)动作指导。一组和二组面对面站立。一组成员一只手抓住二组成员的衣服,另一只手扯着他的一只手臂。二组成员弓字步,做出准备走的动作。

(4)行为模仿。二组成员重复说着“我要走了”这句话,同时伴随走的动作。一组成员要抓着他,不能让他走。

(5)互换角色。一组和二组成员互换角色,重复上面的体验。

(6)经过上面步骤的体验,我们的身体会引发相应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引发是和想象画面不一样的,它是一种现场性的行为爆发,具有强大的力量。 e/p0kp0p+wC/V74cNWewVqli7UILcmyVVQu3WTjrqeSHLZDGuL1VvGH9jFRkE3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