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贪心”宋江的悲哀与无奈

本章开始我们会逐一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第一个重要的人物必然是宋江。当然,我们只会着重分析一些典型的人物,因为梁山好汉中很多人经历都大同小异,上梁山的过程也差不多。当然区别也是有的,比如每一个梁山好汉的故事背景、上梁山之前所从事的职业不一样。除此以外,梁山好汉的性格、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上梁山的动机也不同,有的想立功,有的想成名,有的是为了金钱,有的则为了美色。

命运的发展和人的性格息息相关,性格是有倾向性的,而性格可以体现在人的行为中。人们常说越在意的就越怕失去,若是一个人特别在意名声,那他就会倾向于维护自己的名声,不允许他人损害自己的名誉。一个不在意自己名声的人是不太会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而生气的,但若是一个在意名声的人感到自己的名声被别人损坏,那么他必然会暴跳如雷。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意的部分,人们最在意的部分反映了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人性格的一部分,是人的一种倾向性。

一个人若是了解自己的缺失,或者了解他人的缺失,就能懂得避开雷区,尊重他人。在一个群体中,互相尊重是一种义务。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投你所好,你不尊重他人,自己也就得不到尊重。

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失,每个人的缺失都不同。比如说青面兽杨志,他在意的就是祖上的基业在他这代坏了名声,因此他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为了保住祖宗的面子,而他自己则不在乎功名利禄,也不在意生活水平,只要能保全祖宗的面子即可。这是由于杨志是杨家的后代,自己混不好就是愧对祖宗,所以他的重心是祖辈的脸面,他受制于这件事情。一个人受制于某件事情就等于受制于某种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有一些人非常迷恋他人对自己的赞美,这也是一种受制于某事的表现。有的人喜欢拍马屁,比如郭冬临曾经演过一个经典的小品,一个企业职工帮他领导办事,领导出差的时候给他带回来一些酒店的一次性用品,他便以为被领导重视了,所以他感激得半夜裹着被子排队帮领导买火车票。这其实体现的是一种虚荣心,而这种虚荣心就是人性格中的一部分。这种性格中的成分会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改变,若是长期放任这样的性格,就会导致被这样的性格控制。

梁山很多好汉其实就是在追名逐利,放不下世俗的名利。有些人上梁山前是军官,就无法接受来自梁山的约束,这也是他们性格中的局限。还有些好汉认为自己只是暂时在梁山落脚,以后还可以回到朝廷当官,这实际上还是抱着一种追名逐利的心态。这种心态就相当于小毛驴拉磨——被套上了。他们被名利这个圈套套住了,总以为还有希望,一圈圈地原地打转,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对过往行为的不断重复,如果一个人过去的行为造成了不好的后果,而他又不断地重复这样的行为,这个人就会走向落魄的命运。行为是由性格决定的,一个人性格里缺失的部分,就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的部分,容易被他人触及敏感点的部分。很多时候,并不是别人主动去触及我们的敏感点,而是我们自己将它们暴露出来。

从人物心理、人格角度分析梁山好汉,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受制于社会、外界环境的一个弱点。找到了弱点,也就找到了他们被逼上梁山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他们“作死”,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他们确实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看到过很多人的人生故事,太多的人把好好的日子过得走投无路。当然也有人绝处逢生,这就是一个人性格优势的表现。前者是性格弱点,后者是性格优势。从性格的优势和弱势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最怕什么,就往往会招致什么打击。就像拳击比赛,一般的拳手都知道打对方的薄弱点。人生的舞台有竞争、有合作、有拼搏、有进取。人生中是有对手的,而这个对手有可能是我们自己,也有可能是外部的环境。外部的环境会打击一个人的弱点,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个人的薄弱点越明显,就越会遇到这方面的打击。好比一个心理咨询师人格有一部分是不完善的,那么他就会发现自己总是遇到对应着这一部分人格缺失的来访者。再比如人发现自己身上有一处伤口,就很容易想着它,总觉得那个地方疼,怎么都不对劲。这就是人身上的薄弱点,是人格中不够完善的部分,所以总是让人感到畏惧。

这一章我们会开始分析人物的性格,阐述他们的共性以及个性,从而借鉴人物经验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同时帮助有需要的人,学习如何不受制于性格的缺失。

首先来分析宋江,要先看宋江如何掌握了他人性格中的缺失。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皆为利往,皆为利来,这里的利就是物质,就是金钱、钞票、银子。在他眼里银子就是大哥,大哥就是银子。权力和金钱中,能当大哥的人二者当中必有一项符合。

宋江并非有权有势有钱,但他知道人们需要这些,他看到了人心中薄弱的部分。因此宋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有人说他奸,有人说他义,众说纷纭。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出发来分析宋江,会发现他是一个善于抓住别人心理需要的人,这个需要是人性使然。别人有需要,他就爽快地伸出援手。

这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许多人都是贪图名利之徒,而宋江能看出别人需要什么,然后去满足别人的需要。宋江不想要钱,他想要的是名声,他要成为别人的大哥。所以要跟宋江这样的人谈判的话,就要知道他性格里缺失的是什么。他需要当大哥,而不是需要别人给他钱和权。他需要的名声还包括孝顺,他要让别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孝子,当然他的确是一个孝子。也许他原本只是想假装是个孝子,但装着装着就真的变成了孝子;或者他本身就是个孝子,人们夸奖得多了,就给他带来了正向的强化。

宋江的性格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是他人的期待施加在宋江身上的结果,大家都期待社会中有一些人能够乐善好施、仗义疏财,而宋江顺应了别人的期待。其次这也是他自己的期待,他渴望忠于政府、国家,渴望遵守当时得纲常伦理,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个人的发展。最后是他家人的期待,尤其是父亲的期待。因此他试图去平衡这三种期待。

我们只是试图分析人物性格,并不打算讲大道理。性格决定命运,人人都有弱点,人人都有优势,发挥优势避开弱点,叫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被性格缺失牵住自己的鼻子走。人们往往认为是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这是错的,没有人能牵着你的鼻子,都是自己主动伸着鼻子让别人牵的。鼻子是自己的,没有性格缺失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掌控的,这绝大部分是自己的责任。

为什么宋江这么渴望被招安?从《水浒传》中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宋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有一天宋江听闻宋太公去世,马上动身回家。回到家后发现家里没有吊孝,而且他的兄弟宋清也没有披麻戴孝。宋江大怒,一把拽起宋清大声呵斥:父亲没了,你怎么没有按照家里的规矩吊孝,谁让你这么干的?说着宋江挥手就要打他的兄弟。恰在这时,宋太公从屏风后面走出,原来父亲并没有去世,只是思儿心切,使了个计见宋江一面。

这是由于宋太公听说朝廷要大赦天下,所以思儿心切,便心生一计骗宋江回家,苦口婆心劝告宋江投靠朝廷。宋太公说出了作为父亲对儿子的一份期许,事已至此,孝顺的宋江必然是会想方设法让朝廷招安。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宋江这个人物其实性格里有很多孝顺的成分,他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宋太公劝宋江投案,说明宋太公骨子里希望他儿子做一个忠臣。宋太公希望宋江做一个忠臣投案,但他知道宋江可能不会同意,于是他就耍了一个伎俩,骗宋江回来,还告诉他皇帝要大赦天下,骗宋江去投案。但这并不是宋太公在耍心机,而是他骨子里就希望儿子做一个功臣,即使儿子不能建功立业,至少也不能违背社会伦理,成为一个山贼。

那么宋江是怎么做的呢?他真的顺应了父亲的期望吗?没有。他选择了一条迂回的、折中的道路。他先上了梁山,他的操作过程是先上梁山,然后再招安,表面上他听了父亲的劝告,但实际上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说明他的性格中有东西在阻碍着他,他是一个听话、孝顺的儿子,父亲叫他如何,那么他即使为此一辈子无法出头也会去做,成为一个孝子和一个忠臣。可是他有自己的想法,这在他后来的行为中也表现出来了,比如在后来,梁山好汉们都不愿意被招安,晁天王也不希望招安。这时宋江就开始给兄弟们做思想工作,他说:我们既能做到义,也能做到忠。也就是说,每次宋江需要做抉择的时候,他的心中总有一个力量,有一个声音涌现出来,认为自己还可以更好,不接受现在的状态,总想做出两全其美的选择。他既想做一个忠臣,又想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还想做一个孝子。但他不直接去做,而是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回避选择,从中就能看出他性格中的缺陷在控制他的行为。

宋江反复劝说兄弟们接受招安,到时候既能做忠臣,能在朝廷中发展,同时这个团体也不至于分裂,守住了作为梁山好汉的义气。招安以后还可以跟朝廷上的奸臣做斗争,一举三得。不接受招安连城门都进不去,谈何与奸臣斗争?更不用说除害安良,改变社会了。宋江幻想着一种两全其美、没有任何损失的选择,因此他既没有听父亲的,也没有听自己的,更没有听兄弟们和朝廷的。他最后谁都没听,他是摇摆不定的,这就是宋江的性格缺陷。

接下来我们会分享怒杀阎婆惜的故事,借助这个故事进一步分析宋江的人物性格。这个故事首先有一个背景:宋江私放了晁盖。晁盖去劫了生辰纲,事情败露之后,宋江通风报信私自把他放了。晁盖为了报答他,就给了他一百两的金条,还给了他一封文书。宋江的妾叫作阎婆惜,两个人的感情并不好。当时宋江娶阎婆惜并非自愿,二人感情也不算融洽。宋江当时只是帮阎婆惜安葬了她的父亲,做了一件善事罢了,那为何他又会娶阎婆惜呢?因为他被阎婆惜的干妈相中,非要宋江娶她做妾。在宋朝的时候,娶妻需要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要光明正大地娶进门。宋江无法明媒正娶阎婆惜,更何况宋江这个时候根本没有成家的心思。但是他被缠上了,不得不娶她并跟她住在一起,两个人是没有感情的。恰好这时候因为宋江救了晁盖他们,晁盖派刘唐下山答谢。他没要这些酬谢,只拿走一条黄金和一封书信回了家。结果阎婆惜发现宋江的包里有金子,顿时起了歹念,把东西藏了起来,以此胁迫宋江。阎婆惜是一个不会感恩的人,宋江救了她的命,帮了她,她却这样回报宋江。宋江知道自己私通犯人,是大罪,不能泄露此事。在宋江的眼中,钱和女人都是不重要的,阎婆惜过于高估自己,胆大妄为,竟敢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谈条件,最后阎婆惜的结局大家也有目共睹。

从阎婆惜对宋江提的三个条件中就可以看出,阎婆惜根本不了解宋江。宋江对钱财没有贪念,这一点跟当时主流的社会价值观恰恰相反。在那个艰难的时代,除了权势,只有钱能够保障一个人的生命。阎婆惜根本不知道宋江对钱的轻视,宋江不爱财,他这样的观念在当时是极其稀少的,梁山好汉都不走寻常路。最后宋江在争执中失手杀死了阎婆惜。

阎婆惜的干妈来了以后,宋江骗她阎婆惜是贼人所杀,于是干妈佯装自己相信宋江,和宋江一同来到衙门报案。原本两人说好,到衙门后由宋江去报案,接下来按照当时官府的程序来处理,该验尸就验尸,该查案就查案。结果两个人走到衙门口,阎婆惜的干妈突然变卦,在门口拉着宋江大喊:来人啊,黑三郎杀人了!宋江就是从这时起才踏上了逃亡的道路。话说回来,衙门边上的群众围过来,衙门里的官吏也出来了。人们都认为宋江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周围没一个人相信宋江杀了人,为什么?因为宋江平日里出手阔绰,给周围的人施了不少恩惠,受过他照顾的人很多。因此宋江不在乎钱的态度看起来傻,不切实际,但在关键时刻正是这种态度帮了他,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写了很多关于宋江的故事,现在可以对他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从宋江的发展路径来看,实际上他既没有效忠官府,没有为了尽孝完全遵从父亲的意愿,对兄弟也没有足够的义气,何出此言呢?其一,他没有听他父亲的话。其二,其他兄弟们都不想被招安,但宋江一意孤行,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对兄弟们进行了道德绑架,没有道义可言。其三,效忠朝廷就更不用谈了,宋江身为一个公务人员,私自放走了要犯,这是严重的忤逆行为。人们都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宋江却礼忠义都想要,幻想着有一种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宋江无法客观地看待得与失的辩证关系,无法在三个选项中做出取舍,最终导致了三者全无的局面,这就是宋江的性格缺陷之所在。 9AMzEZUCnf8BdsUUflpeSETkE61q5xUkNV9gBIVQzEbfYw1sIs7WWNFEGl0pBpM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