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七章
存天理灭人欲?太天真

上一章分析了《水浒传》中对男女关系的排斥,这是当时理学思想为主流的文化环境所致。理学家们制造了一种禁欲思想和氛围,将正常的人性描绘为洪水猛兽,但事实上许多身居高位的人却没有遵守这种思想,统治者的言行和他们所宣扬的思想是不一致的,这是统治阶级的虚伪。而且知识分子也为虎作伥,以吴用为例,他区区一个落第秀才都能产生如此恶劣的影响,那童贯、高俅、蔡京之类的就更狠了。这说明当时的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都很虚伪,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宋朝的风月场所经营得风生水起。宋江想招安去找李师师,直接就在风月场所谈判。宋朝的文化氛围提倡禁欲,却禁不住人性,反观唐朝,唐朝的文化氛围是最开放的,反而那个时候的社会整体要比宋朝稳定。

到了宋朝,理学兴盛,理学家们一边压抑人性,一边却自己在行苟且之事,同时把女性变成是自己的资产。这就好比骗别人说某个食物有毒,自己却在私底下偷偷吃。这就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分析鲁智深的时候就提出,真诚是最重要的品质,鲁智深是个真诚的人,因此他也是好汉中下场最好的一个。不仅对待他人要真诚,整个社会也应当是真诚的,社会要真诚就是社会不要愚民,而在推动真诚的社会时,作为个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和虚伪的人同流合污。人是很容易就愚弄别人的,连吴用这样的人都能愚弄他人。他把别人耍得团团转,却没有一个人觉得他有问题,连被他坑上了梁山的人也没有觉察到,还好好地在梁山上喝酒吃肉。正直的人坚决不能为虎作伥,封建社会皇帝率兽食人,三大野兽童贯、蔡京、高俅无恶不作,但宋江还要跟他们同流合污。统治阶级如果率兽食人,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很多人认为,每个人都只是社会中的一个小的个体,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社会风气。但事实上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有很多,首先从自我规划上,一个人应当是可以控制自己的。现在是自媒体的时代,每天在各种平台上都有大量的信息,这其中有许多属于不实信息或负面信息,而个人能做的就是不去传播这些信息,能做到这点,就已经是贡献了一分力量。

统治阶级一边压抑人的需求,一边背地里满足自己,这说明人的需求还是相当重要的。《水浒传》中的矮脚虎王英和三寸丁武大郎,从外号就可以看出其貌不扬,但两个人都娶了如花似玉的女人,一个是员外的女儿,一个是大员外家里的丫鬟,她们当中一个是心甘情愿要嫁过去,一个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但武大郎最后被潘金莲毒死,而王英最后却能夫唱妇随跟妻子一起征战沙场,这二人的下场可以说是截然不同。那么为何二人的下场差异如此之大?这就跟他们经营婚姻生活的方式有关。书中描写武大郎不好女色、不解风情,自然也不懂讨妻子的欢心,这与他高矮胖瘦没关系,毕竟女为悦己者容,所以武大郎之死不仅仅是因为武松不懂得处理事情,还因为他自己无法经营好婚姻生活。矮脚虎王英的长相也欠佳,而品行更加恶劣,扈三娘骨子里边是绝对看不上他的,但他们的生活却很美满,这就更加体现出经营婚姻生活的重要性。

女为悦己者容,比如在现代人工作的高级写字楼有一个女孩子,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上班,经理、老板都追求过她却没追上,那么最后她是被什么人追上的呢?有一天公司的一个员工在餐厅吃饭,看到了这个女孩,发现她的对象竟然是一个保安,大家都大跌眼镜,谁也不信她会被一个保安追到手。因为这个女孩心里清楚,有社会地位的人未必会真心实意地喜欢自己,而保安就不同,他追自己就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个优秀的女性被最不起眼、看起来最没有竞争力的人给追到了,这就是典型的女为悦己者容。矮脚虎王英确实自身条件有限,但若是他懂得赞美自己的妻子,尤其是懂得如何让妻子知道自己欣赏她,那么他的婚姻关系就会比很多人要稳固。爱妻子是一回事,武大郎难道不爱自己的妻子吗?但他不懂如何向妻子表达他的欣赏。一切人际关系都是如此,重要的是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交流是很重要的。武大郎和王英的差距就导致了二人迥然不同的命运。

王英和武大郎二人命运的不同也暗示了一点:即使当时的统治者想极力否定男女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他们试图排斥的东西,恰恰却是很重要的。通过对比王英和武大郎的婚姻生活,读者可以发现恰恰就是因为武大郎受到理学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懂如何维系婚姻关系,才走向了这样的结局。

《水浒传》中不近女色的人有很多,宋江也是其中之一,他不但不好女色,甚至还对女性毫不在意,完全不放在眼里。哪怕自己的伴侣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他知道后也毫不在意,这对于伴侣来说是一种侮辱,所以宋江是一个完全不解风情的人。因此阎婆惜离开他的时候提了三个要求,因为她拿到了晁盖给宋江写的信,只要把信拿到手她就有证据了,有提要求的资本。她提的要求有三:第一条,她要跟张三结婚,宋江不能反对。第二条,所有家产归她,房子里的东西宋江都不能拿走,不能借故要走。这两条宋江都同意了,只有第三个要求没同意,即把晁盖送的一百两黄金要来给她。阎婆惜提的要求跟作为男性的尊严有关,第二点要求跟钱财有关,而宋江两点都同意了,这说明宋江既不在乎钱财,也不在乎外人如何评价自己。《水浒传》中不近女色的好汉有不少,但他们对待女性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宋江和李逵虽然都是不近女色,但二人对女性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李逵对女性的态度是极度抵触的,哪怕在梦里梦到都要激烈地抵抗,而宋江出于道义救了阎婆惜一命,但之后对她是完全冷漠,视而不见的。并且在小说中,仅仅出现了三个有详细描写的女性角色。这是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所致,当时的社会男尊女卑,女性要依附男性生存。扈三娘、潘金莲和阎婆惜嫁给这三个好汉,都是出于这个原因。

除了武大郎、宋江和李逵,还有一个不好女色的好汉就是卢俊义。卢俊义虽然有妻子,但平时舞枪弄棒,也不太关注自己的妻子,按现在的说法他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让女性守活寡。

宋朝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禁欲的观念呢?这也许要从唐朝开始讲起。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朝代,国力强盛,国泰民安。一个朝代若要开放,首先它的统治者必须是开明的。唐朝的统治者是关外人,没有受到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所以整个文化氛围非常宽松,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释放自己的天性。唐朝的艺术家也是非常不拘小节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白。但后来唐朝衰败了,又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荡。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必然是更加混乱的,原本的社会规则大多失效了,因此等到宋朝再统一国土的时候,就必然会建立起一套严苛的制度,所谓物极必反便是如此。宋朝统治者见证了前朝的衰退后,必然会极力防止同样的事情再发生,加上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三教合一的势头,于是理学迎合着文化趋势和统治者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发展壮大。

回到对王英的婚姻生活的分析上来,很多人,尤其是女性读者必然会不理解扈三娘的选择。毕竟扈三娘也算是大家闺秀,而且不是绣花枕头,她怎么能接受跟王英这样一个长相丑陋并且作恶多端的人结为夫妻呢?按理说二人阶级差异如此之大,扈三娘无论从古代还是现代来看都是一个优秀的女性,而王英则是一个恶棍,二人即使结了婚,想必也没什么共同话题,可是她和王英竟能做到琴瑟和谐,这是令人非常惊讶的。这种惊讶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多人忽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封建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在那个时代大部分女性是没有地位的,在林冲的妻子到阎婆惜、潘金莲,哪怕是扈三娘这样的女性都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但扈三娘不同的地方在于她遇到了一个愿意对她好的人,再加上当时的女性确实需要依靠一个男性才能生活,所以她才跟王英结为夫妻。跟王英在一起,虽然从各方面看二人都不匹配,但当时社会环境不好,再加上能遇到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人,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性,无论是从生存需求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自身心理的角度出发,都很难不同意这门亲事。因此阅读这些古典文学的时候,读者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才能进行合理的解读。

扈三娘为什么会和王英这么琴瑟和谐?在林冲写休书休他老婆的时候,读者就可以看出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名节是非常重要的。扈三娘是从小就被许配给了祝家庄的祝彪为妻,也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娃娃亲,这门亲事是昭告天下的,三家人都知道的,因此三个庄是互为联盟,一起抵抗梁山泊的寇贼的。祝彪死后,扈三娘的身份非常尴尬,她还没有正式被娶进门,这意味着她可以不必为了保存自己的名声而年纪轻轻的就开始守寡,但她被许配给祝彪是当地人人皆知的事情,因此扈三娘当时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中。因此嫁给王英,实际上对她而言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而王英也懂得欣赏她,因此他们二人的生活自然十分和谐。

在前面的章节中,对《水浒传》人物的分析是基于人格心理学的,因此这些人物的好和坏不是从道德意义上来评价的。人性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读者都知道王英无恶不作,手段极其恶劣和残忍,但他对扈三娘却细致入微,这说明当他回归到日常生活时,是有经营好自己生活的能力的。这么说并不是为了给王英开脱,他对待女性的温情并不能弥补他之前犯下的罪恶,但世上没有纯粹的善人,也没有完全的恶人,而一个足够有高度的文学作品是不屑于去直接对立善恶的,它的水平恰恰就体现在这种复杂性和模糊性中。因此,王英虽然十恶不赦,但他对待亲近的人是很用心的,这是扈三娘能跟他和谐生活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则在扈三娘自己身上,在她失去自己未婚夫的尴尬情况下,刚好遇到了王英想要娶她。扈三娘最初未必看得上王英,但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她别无选择,同时跟随着王英也能让她更顺利地在这个黑暗的社会生活下去。扈三娘嫁给王英首先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因此她对王英的期待本来就不高,但二人婚后,王英对她的态度让她对这个人的看法大为改观,这也是王英和扈三娘婚后生活和谐的重要原因。扈三娘出于无奈嫁给了王英,却收获了更好的生活,这又体现出当时女性对自己命运掌控的无能为力,女性只有被动地依附于某个男人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

在《水浒传》中,也有试图掌控自己情感的女性,那就是潘金莲,虽然她的行为有悖于伦理道德,但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她是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当然由于违背了伦理和当时的社会道德,潘金莲的下场是很悲惨的,她因为自己的行为失去了性命,这就是封建社会女性的经典困境。在封建社会,女性不配拥有自由选择权,凡是想要掌控自己命运的人,都会落得悲惨的下场。潘金莲当初为何会嫁给武大郎?就是因为她的个性太鲜明,不愿意听从家里的安排嫁给别人,才被强行许给了武大郎。在整个宋明理学的文化背景下,女性是不能有自我的,当然不只是女人,男人也未必就能有自我。在压抑的文化环境下,人受到的压迫是不分性别的,这种压迫是对人性的普遍压迫,并不是完全针对女性的。

说回《水浒传》中的婚姻关系,虽然当时女性没有太多自我表达的机会,但不表达不意味着女性就没有任何需求。《水浒传》中也出现了一些出轨的女性形象,这说明当时的女性虽然被教导要三从四德,但这些压抑的机制并不能取消人的基本需求,人的天性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也和性别无关。这些出轨的女性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她们的丈夫都忽略了她们的感受,冷落了她们。潘巧云显然是个相貌出众的女性,连和尚去她家里做佛事都能被她迷住。当然潘巧云是给了暗示的,当时女性除了结婚以外难以接触到男性,因此看到男性难免会感到新奇,再加上自己的丈夫对自己不够上心,自然也就会产生出轨的念头。然而在现代,女性追求男性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这些出轨的女性又体现出了当时社会文化风气的矛盾。当时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不但禁欲,而且尤其禁女性的欲,但这些从小被教导要相夫教子的女性在进入家庭后,由于受到丈夫的冷遇,又往往会出轨,这就与她们所受的教育背道而驰。这表面看起来是一个悖论,实际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真相:人欲是灭不了的,这边堵住了就会从其他地方寻找出口,因此灭人欲是根本不可能的,是在违背人的天性。这不是作者在为出轨找借口,而是抨击理学的一种手法,通过塑造一些显而易见的漏洞,体现出理学的荒谬和不可行。作者一边塑造一些不近女色的好汉形象,一边又描写一些出轨的女性,他实际上是在对当时虚伪的理学做派进行嘲讽。对文学文本进行研究,不能只从表面上做肤浅的解读,而是要从剧情、人物设置中挖掘作者想表达的意义。

在对一些主要的梁山好汉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这些好汉上梁山有主动的有被动的。被动的那一类就属于被逼上梁山,有一些是被骗上去的,比如呼延灼、卢俊义等人,就是中了别人的计上的梁山。被骗上梁山的人一般是在社会上有点影响力的人,或者是政府的官员,被骗上去是为了壮大梁山的队伍,利用这些人身上的资源。还有一些人被逼上梁山是由于自己的行为不当,由于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导致自己无法在社会中继续过正常的生活,比如林冲、武松等人,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自己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了后面一系列恶劣的后果,最终被逼上梁山。另一类主动上梁山的主要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依附的集体,自己在社会中没能出人头地,便想在梁山这个团体中寻找认同。比如时迁,他是个小偷,想进大盗集团,认为自己上了梁山以后就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偷了。所以他为了讨好梁山好汉,偷鸡给石秀、杨雄吃,希望他们能带自己上梁山。但总的来说,这些人都不是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在上梁山之前他们并非完全无路可走,他们根本上都是由于没有认清自己性格中的缺陷,逃避自己的责任,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所有被逼上梁山前发生的事件都不是真正的起因,而是一个导火索,梁山好汉无路可走的根本原因还是出于他们自身。被逼上梁山,听起来是无可奈何,实际上是洗脱了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自己的问题强行进行合理化的解读。既然梁山上聚集的都是这种人,那么这个集团必然难成大事,而四分五裂也是必然的结局。这个集体并不是出于某个具体的目标而汇聚在一起的,他们更像是一群落难兄弟,各有各的算盘,即使聚集在一起也像一盘散沙。

点评《水浒传》这件事已经有许多前人做过了,这其中还包括金圣叹、李贽等名人,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学评论、文艺评论,这本书只是为了抛砖引玉,开一个头,同时提供一个新的人格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关键是要跨越时空、跨越文化,要有更高层次的视角,不然解读就乱了,就变成是闲谈了。本书并不是像说书人那样闲谈,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从人格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这些好汉的人生发展轨迹,让读者领悟到,人不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外部环境摆布,而是可以主动完善自己的人格,把人生的方向盘掌控在自己手中,因此对问题的归因很重要。

《水浒传》的作者在封建社会理学盛行的历史背景下,把上梁山归因为封建社会官逼民反,但我们不能这样归因。若是顺着这种常规的思路便无法进行心理学上的解读,我们的归因强调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心理学家,我们更倾向于认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能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归因不一样,解释不一样,应对方式也就不一样。失败的人总是归因于外部,而成功的人都是内归因,懂得分析自己的缺点,从中总结经验并不断进步。在梁山好汉们的归因问题上,本书的主要观点是要归因于他们自身,这种归因方式即使是在现代也适用,即便现在的外部环境没有那么糟糕,但现代人面对的困难一点也不比古人少,从人际关系到婚姻生活,从工作到孩子的教育,虽然问题的表现形式跟古代不同了,但本质上考验的还是个人的归因和处理能力,所以人必须得考虑归因问题,必须得考虑自我发展和成长问题,否则过不上幸福的生活。现代虽然没有水泊梁山,但人的心中还是有一座梁山,一个人若是铁了心要逃避,总有借口说自己是被逼的,特别是现代,由于科技和经济水平的发达,逃避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种多样。古人逃避还可以遁入深山老林,落得一个淡泊名利的美称,但现在的人往往受到花花世界的诱惑,沉迷一些肤浅的娱乐方式中,比如沉迷网络游戏,沉迷各种电视剧、综艺节目中,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以至于逃避也变成了我们时代的病症。而这也越发体现出完善自己人格的重要性,要把自己的生活轨迹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交给外部繁杂的环境。让读者从梁山好汉们的故事中得到关于自身人格的启发,这也是这本书的意义之所在。 dB/Qx8X3W+Ug8cKPfoTVAS1Tr8hDlgO7Ipykmv/G+Y+E1SsWartip5RafDPMI9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