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快乐
——笑起来的秘诀

快乐是所有情绪类别中最常提及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每天人们都期待自己的情绪是开心、快乐的,然而快乐与开心也是儿童在掩饰真实感受时,最常使用的表面情绪。父母认为儿童快乐就可以了,但是儿童是否真的是快乐的,还需要父母的判断。在目前的研究中还没有明确地发现诱发快乐情绪的固定方法。快乐是情绪调节的理想方向,让儿童一直玩耍,满足儿童的所有需要,儿童是快乐的,但是父母和其他成人养育者的教养过程却是在克制儿童的快乐,鼓励儿童做到延迟满足。情绪调节之后到底是父母的快乐,还是儿童的快乐呢?这其中与儿童的快乐有关的平衡、保持、合理运用、调控与获得,都是值得思考的。

喜、怒、哀、惧是4种基本情绪,其中喜的意思就是快乐、开心、愉悦、兴奋、狂喜,是当期待、需要与目标达成后的一种体验,有时也被统称为正面情绪。表明儿童的身心正处于最佳状态。正面情绪能扩大儿童的注意范围,增强认知灵活性,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儿童学习,还能够增进人际信任,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多的益处。婴儿出生后1~2天就会有微笑反应,随着生理需要的满足,随着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增多,儿童逐渐展现出比较多的快乐和愉悦的情绪。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父母根据儿童的愉悦情绪判定自己的照料程度。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养育过程中,父母都是按照婴儿阶段的照料经验,将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视作自己的养育目标:“都吃饱了,怎么还哭?”“我给你穿最好的衣服,住最好的房子,你怎么就不能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甚至在儿童进入青春期,长大成人时,依旧将儿童的生理需要的满足放在首位:“我家孩子必须住最好的宿舍!”然而,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级的,第一个层级是生理需要,包括呼吸、食物、水、睡眠、生理平衡等保障生存所必需的内容;第二个层级是安全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避免痛苦和疾病等;第三个层级是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爱与归属的需要,包括对友情、爱情、团队归属的追求;第四个层级是尊重的需要,即自尊、信任、被他人尊重和尊重他人;第五个层级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追求理想、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这5个层级的需要依次从低到高排列,是依次出现,只有满足前一个层级的需要,人们才会产生下一个层级的需要。随着儿童的成长,在生理需要被满足之后,儿童还渴望安全的环境、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友谊和归属、需要获得尊重,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某个层级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后一个层级的需要也不会出现。此时的儿童会陷入需要未被满足的痛苦,无法感受到快乐和愉悦。如果父母发现自己明明为孩子已经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儿童依旧表现出较多痛苦和挣扎,可以对比一下,是否儿童某个层级的需要被限制住了。

然而,5个层级的需要通常是无意识的,即使是成人也很少能够直接表达,父母有时也难以觉察。例如,有的儿童特别喜欢比较,“我的衣服一定要比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都贵”,“他们都去这里吃过儿童套餐,我也要去”。儿童的表现看上去和食物、衣服这些生理需要有关,但是,生理需要是生存必需的部分。这些儿童并不是失去儿童套餐和昂贵的衣服就无法生存。此时,如果父母能够和儿童耐心平静地对话,就会发现儿童真实的需要。

“我就是要什么都比大家好,不然多没面子,不然他们都会小看我。”——尊重的需要。作为父母,此时的你会如何回应?立即指出儿童的错误:“你怎么能这么想呢!你就不能拿学习跟人家比?这些衣服呀、吃的呀,都不重要,学习才重要。你要是学习比他们都好,不论你穿什么吃什么,谁都不会小看你!”还是慢慢引导:“你看,衣服那么贵,而且也不能穿一辈子,只有知识是可以跟着你一辈子的,衣服可不能给你面子,读书才能。”还是会暂时满足儿童的要求:“好,明天我就带你去!明天我给你买!但是给你买了之后,你这次期末考试必须得前10名。”3种回应虽然是3种态度,但都没有给儿童太多空间。其实儿童在渴望获得尊重的时候出现了不合理的信念,也可以试试由儿童自己发现其中的矛盾:“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你现在做到什么都比大家好了吗?既然没有做到,大家现在是怎么看你的呢?在班级里有没有并不是所有方面都比大家好,但是依然被大家喜欢和尊重的同学呢?那些被大家喜欢的人,有什么特点和共同点?”

“我没有去过,他们聊天都不带上我。”——爱与归属的需要。此时,父母先不必着急做出结论和回应,可以先问问儿童目前的人际交往情况怎样,是经常“不被带上”吗?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寻找和大家相处的方法,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情况。

其实,父母很清楚儿童的喜好,他们喜欢的事物、喜欢的游戏、喜欢的地方、喜欢的人、喜欢做的事情……也最懂得如何运用不同的喜好引发儿童不同程度的愉悦。尤其是从幼儿阶段开始,父母就在积累这些经验。然而,愉悦的事件和刺激,却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特征。在研究人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儿童的情绪,那些让人气愤的事件、悲伤的故事、恐怖的图片,基本上可以找到共同的特点,但是引发儿童快乐的刺激却是不同的,得到夸奖和称赞是一种愉悦,但是如果儿童认为这些称赞是虚假的,反而不会感受到愉悦;看到舒服宜人的风景,会让儿童放松,但是就如冥想训练的过程,如果儿童有特别的经历,如刚好经历过一次在公园的树林里与父母走散、看到过关于大海灾难的报道等,可能对呈现的图片就不会有放松愉悦的感觉;观看一些滑稽有趣的漫画或表情,可以引发儿童的大笑,但是如果这些图画儿童曾经看到过,或者其中的情景与儿童某些不好的记忆有关,儿童可能只会尴尬地笑一笑。如此,似乎在面对很多儿童的时候,难以做到让大家都快乐。这让教师在面对全班儿童的时候,父母在面对两个以上的子女的时候,成人养育者在面对多个儿童的时候都感到为难。看到此处,很多父母可能会舒一口气,毕竟大多数的父母现在只养育一个孩子。有时候父母想着,我只要能让我的孩子开心就好了。然而儿童的共情能力也是与生俱来的,他们能够感受到其他儿童的消极情绪,也会主动提供缓解情绪的办法。当儿童只关注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出现令父母更加担忧的自私的行为。而当儿童过于沉浸于他人的悲伤,也可能会导致不合理的信念,让自己也陷入不良情绪。因此,作为父母或者成人养育者,情绪调节或许是让儿童体验良好情绪的通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尽管诱发儿童的积极情绪是成人养育者的难题,但是情绪是与儿童一体的,另一个诱发儿童积极情绪体验的角度,就是让儿童自己寻找。儿童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个体,儿童的情绪也是一样,与其费尽心力观察和总结儿童的快乐因素,不如给予儿童一个安全信任的空间,让儿童能够自己探索,敢于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表露真实的感受,敢于对自己不愿意的事物表达拒绝。儿童的快乐其实就是选择了恰当的活动,拒绝了不恰当的活动。成人养育者作为支持的力量,随时为儿童的情绪管理提供帮助。有时父母难以放手,担心给予儿童自由后,他们就失去了约束,只会追求无尽的快乐,导致贪玩、放肆、享乐……若是从情绪的角度来说,儿童的确在体验愉悦的情绪;若是从行为的角度来说,儿童则可能长时间游戏忘记了作业,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而不分场合地喧闹。此时的儿童,情绪是没错的,但是出现了不恰当的行为。教养指导的目标是不良行为,而非情绪。成人养育者担忧的是儿童的行为,也非情绪。那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如合理的时间规划、延迟满足的练习以及我信息传达法,让儿童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困扰,共同商榷可以调整的部分。儿童的情绪与儿童的认知、行为相互交织,成人养育者采取整体的认知角度,更有利于寻找与儿童沟通的合适的方法。

6岁开始,儿童能够区分真实情绪和表面情绪,并且能够根据情绪表达规则逐渐地隐藏其真实的感受。这其实是儿童的情绪能力发展的表现,但是父母有时并不这么乐观,如果儿童一直压抑隐藏真实的感受,是不是会出现问题呢?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儿童的快乐情绪,辨别儿童快乐的真假呢?情绪的外在行为是表情和动作,微表情领域提出可以通过一些信息分辨快乐是真实的还是礼貌性的。当人们发自内心感到非常快乐,展现出笑容时,脸颊鼓起,眼角有皱纹,眼睛周围肌肉运动,嘴角上扬。如果儿童感受到的愉悦足够强烈,儿童就会做出这样的表情。礼貌性的笑容不会有眼部肌肉的变化,但是如果是强度不那么激烈的愉悦,儿童的表情也可能不会与前文描述完全对应。这些特点只能表明儿童出现这种笑容的时候是真正的开心,但是不能反证。由于个性不同,儿童表达情绪的程度也有差异。

其实,不仅儿童会使用表面情绪,成人也经常使用表面情绪。儿童使用的情绪表达规则和成人是一样的:礼貌和不想让你担心。成人有很多理由掩饰自己的情绪,尤其在儿童面前,更擅长表现出:这不用担心,妈妈都可以搞定;没关系的,爸爸都是为了你好。父母的元情绪、父母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也是儿童学习情绪管理的方式之一。如果父母常常隐藏其真实的感受,只用轻松的、开心的表面情绪展现在儿童面前,儿童也会觉察,毕竟,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在小学阶段已经达到成人水平。与其父母和儿童之间相互试探,陷入“为了你好”的误区,倒不如相互坦诚,这也是一种沟通的策略。儿童虽然知识和生活经验有限,但是情绪方面却是早已发展,父母与儿童、儿童的情绪、自己的情绪坦诚地相处,将会发现新的乐趣。

让儿童一直体验积极的情绪并不是完美的成长过程,那些负面情绪虽然主观感受上并不舒服,但是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意义。已有研究人员发现,负面情绪下,记忆成绩比中性情绪的记忆成绩要好,而且在负面情绪下,人们有更强的说服力,对事件的归因更准确,在一个关于分配带有现金奖励的试卷的实验中,负面情绪状态下分配更公平。尽管这些研究不能简单粗暴地得出负面情绪的直接作用,但是却可以表明负面情绪同样具有适应意义,能够有利于儿童的某些行为。一味地追求消灭儿童的负面情绪是不可取的,永远成长在顺境中的儿童也是难以保障心理健康的。毕竟在真实的成长过程中,挫折、困难、阻碍无处不在,没有哪个父母能够真的保障儿童永远不经历负面情绪。关于负面情绪的积极意义和多面性,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会继续分享。那么如何平衡儿童的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如何保障儿童是快乐的,同时又是经历过挫折的?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不论经历哪种情绪,不论何种规划,最终的目的都是儿童的顺利成长。这不是儿童角度的完全享乐,也不是父母角度的合理的快乐。积极情绪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可以从儿童的社会适应和社会功能发展的角度出发:只要儿童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积极行为就好。换而言之,儿童不断积累积极情绪和学习情绪管理,是为了树立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人格中形成乐观的品质。不论儿童经历什么样的挫折与困境,儿童有勇气面对,并充满希望和乐观,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乐观具有重要意义,乐观的儿童在生活中占有比较大的优势。乐观的儿童相信总会有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这时父母会说,不要盲目乐观,过于自信就是自大,反而会出错。高估自己可能是乐观的人会犯的错误,过于高估自己的儿童确实会陷入麻烦,但是乐观的态度不会让这些儿童一蹶不振,他们会拍拍自己说原来事情是这样,看来我稍微调整一下就好了,然后依旧积极地投入其中。若是父母一直在提出质疑和担忧,或许可以思考一下是否自己陷入了悲观。有研究人员证明乐观是可以习得的,也就是可以不断地积累的,当儿童遇到困境,周围的人提供了信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儿童逐渐会形成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的想法,并运用这个想法指导自己的行为。获得乐观的另一种方法是足够多的知识并相信知识的力量,挫折不可预估,自己和他人的力量有限,但是知识无限,我的知识不足以解决,不代表所有的知识都不能发挥作用,只是我还没有发现。

快乐、开心、愉悦……这些积极情绪对儿童和成人都有着重要意义,保持心情愉悦却因人而异。如何让自己开怀,如何让他人大笑,也可以尝试一下幽默的技能。幽默是一种智慧、一种技巧、一种特质,有时可能是一个笑话、一个鬼脸、一次急中生智、一次插科打诨。他人的幽默让我们发笑,忘却烦恼,自己的幽默让对方获得好感,化解矛盾。有时忽略生活中的种种情绪事件,放开对这些事件的解读,也可以感觉到一种快乐。有意思的小笑话、滑稽的演出、搞笑的故事,当父母在对儿童一筹莫展的时候,不妨尝试使用一下幽默的技能。 wrc/GirsDP4k8ks7K2PN9hoLD9e1aS4EGqPIYn0xZXJSfzeb6wXHwhmQwAMWbTL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