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节
情绪化学习与情感化学习

情绪和情感一直以来都相互交织在一起,它们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情感经常出现在学校教育纲要和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中。2011年,我国教育部对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提出学校课程教育的目标必须包含3个维度:知识与能力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能力,还需要结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对学习和未来的正确态度。如果能够观察现在教师的教案,会发现在每一堂课程中,教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同样设立了教学目标。情感成为儿童成长的更高层级的心理活动。情感包含了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为动机、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合作的精神、和谐健康的品格、爱国主义和国际视野等。不论父母和其他成人养育者是否已经有所预设,对儿童的教养以及情绪调节能力的关注、终极期待也基本如上所述,期待儿童形成完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完整的人格。

情绪和情感概念相同,为了更好地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心理学家进行了一些总结:情绪更多地反映了儿童的生理需要,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反应和态度;而情感反映了儿童的社会需要,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情绪相对更加外显,由情景诱发,并且具有一定的冲动性;而情感则比较稳定,更加深刻且是内隐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情绪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儿童的情绪体验不断丰富、积累,形成稳定的情绪感受,再形成情感。正如婴儿积累了对母亲的喜爱和积极情绪,逐渐形成对母亲的爱。当情感逐渐稳定,面对相关事物的时候,会激起相关的情绪。当儿童形成对母亲的爱,而被母亲忽视时,会引发儿童的妒忌和苦恼,当儿童被母亲亲近时,会引发儿童的欣喜。情绪和情感逐渐成为儿童面对每种事物时的两个侧面,有时儿童情绪的根本原因是情感,有时情感会影响情绪的外在表现。通常情感主要反映3种内容: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依据的是一定的社会标准,是儿童在评判他人的观念、动机和行为的过程中的一种情感,它反映了儿童关于对错、原则和制度的态度。理智感是儿童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感是儿童对自然的和非自然的现象产生的一种关于美的情感体验。这与一直以来所谓的“真、善、美”相对应。而儿童时期所有的情绪与情感的发展情况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其对学习的影响。父母面对儿童的成长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想到,这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呢?情绪和情感对儿童的学习确实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情绪起伏状态下,成人依旧会受到影响,或冲动,或压抑。儿童在情绪状态中,其学习表现不尽相同。首先很多研究都发现,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儿童的学习结果和表现都不同。通常在正面情绪状态影响下,如愉悦、开心状态下的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很明显的提高,并且更容易打破思维定式,有助于解决创造性的问题,展现出更大的认知灵活性。而在负面情绪状态影响下,如焦虑、恐惧、抑郁等,对儿童的学习会产生不良影响。这基本上与父母已经掌握的常识一致。但是具体的负面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又有很多差异,例如,较低和较高的焦虑都不会促进儿童的学习,只有中等强度的焦虑能够促使儿童认真地学习。在记忆方面,情绪唤醒状态下,不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比没有情绪唤醒的情况下,记忆效果要好。诱发情绪能够提高儿童的记忆效果,在正面情绪下,儿童会采用内容联想的方式记忆;在负面情绪下,儿童采用具体内容的记忆方法。整体来说,一定的情绪激活状态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知识运用,其中正面情绪带来的学习效果要高于负面情绪。因此,父母和学校会有意识地为儿童营造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随时诱发儿童的情绪,适当制造紧张感,激活某些情绪状态。有时父母常常抱怨辅导儿童作业过程的煎熬,越辅导,儿童错得越多,自己也越来越无力。这其中或许是父母的种种焦急烦躁的表情和语气,诱发了儿童的恐惧、自责、焦虑,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判断、信息加工、知识回忆,导致越写越不会。父母不妨深呼吸,进行一下放松训练,转换语气和氛围,尝试诱发儿童的正面情绪。适时地对儿童努力的肯定、毫不吝啬的称赞夸奖、一些惊喜的小礼物,以及对儿童取得的任何成绩的认可,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儿童的正面情绪,也能够激发和保持儿童对学习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有时父母担心过多的夸奖会令儿童骄傲,心理学家的建议是,如果之前一贯的挫折打击并没有发挥好的效果,不妨转变一下思路,毕竟儿童的情绪诱发的感受性是有着个体差异的,况且当逐步累积的消极情绪转化为消极情感时,将更加难以调整。儿童的学习任务和作业通常都是枯燥的,儿童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多。能够引起儿童愉悦的物品或愿望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如果儿童尚未形成对学习的内在积极动机,父母需要使用外部事物保持儿童的学习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诱发儿童的情绪不是单纯地满足儿童的欲望。赋予意义、认知层面的理解,以及营造舒适的环境是比较适合的诱发儿童正面情绪的方法。或者可以参照第七节的内容,诱发延迟满足的行为发生。

当儿童在所诱发的情绪下学习,可以认为是一种情绪化的学习。情绪化的学习策略可以解决儿童即时的学习任务。当儿童无法顺利地背诵一篇诗词或者解不开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家长可以协助儿童,播放一段音乐或者视频,适当地诱发情绪或者制造紧张氛围。但是儿童的学习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件长久的事情。父母和成人养育者需要帮助儿童建立关于学习的、更稳定的态度,将正面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持住,实现一种情感化的学习。情感化的学习是一种通过有明显情绪倾向的材料实现儿童建立指向学习的一种情感化的设计。研究发现,外部诱惑下的正面情绪只能提高部分学习成绩,并且成绩还会受到学习动机和心理努力的影响,而情感化的设计引起的正面情绪提高的成绩内容更多,而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因此,如果父母能够从更深层次诱发儿童对学习和知识内容的正面情绪,那么对儿童的学习促进是更直接、更持久的。

行为心理学家发现,环境中一个中性的物品,原本不会诱发儿童的情绪反应,如一张星星贴纸、一只体形比较大的狗,但如果把这个物品与能够唤起情绪反应的刺激,比如,表现好就可以得到一张星星贴纸,关于狗伤人、攻击人的消息,进行一定次数的匹配之后,这些中性物品也能够引发某种情感反应。这个过程就是情感化学习,也叫作评价性学习。情感化学习是把生活中的物品赋予情感意义的过程。这与在某种情绪状态下学习不同,它不局限于知识学习本身,表现了儿童与环境建立联系的过程。有时儿童对某些物品表示出无法解释的喜爱或厌恶,对某些行为有着莫名的热衷和排斥,这都与情感化学习有关。情感化学习通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红红不喜欢练琴,但是妈妈每周都会送她去上钢琴课。红红发脾气、闹别扭都被妈妈化解了。没办法,红红不得不每周压抑着情绪去弹琴。红红练琴的时候,钢琴旁边摆着一盆多肉,每次练琴时这盆多肉都会时不时地出现在她的视野中。红红每次都是算着练琴时间,尽量躲避。一年的钢琴课结束了,这天妈妈买了一盆多肉摆在家里,红红莫名地厌恶这盆多肉,总要把它推到别的花盆后边。家里人都说这盆多肉可爱,红红却特别不喜欢。此时的红红已经通过情感化学习的过程,把对钢琴课的排斥连接到了这盆多肉上。长此以往,也许有一天红红会把累积的负面情绪也宣泄在这盆多肉上。不仅是儿童,很多家长也有着莫名喜欢或莫名厌恶的中性物品,仔细回想,或许可以找到这个物体曾经关联的情绪情景。每个人的行为特点都或多或少地展现了曾经的经历。

在儿童学习过程中,父母也可以通过情感化学习的原理,将中性物品赋予某种情感意义,当儿童在使用的时候,感受到其连接的正面情绪。例如,儿童学习桌上的笔筒是全家一起在游乐场赢得的纪念品,上面还有一家人当时的合影,每次儿童看到都会想起当时的兴奋。或者把对儿童来说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摆放在学习空间里。有的父母可能会有反对的想法:把这些东西放在学习桌上,孩子会更加被分心了,一会儿摸摸一会儿看看,多耽误时间。儿童将注意力放在这些物品上面,正说明此时触发了儿童的某种情绪。父母可以说:我也觉得那天很开心,让它陪着你一起读书、写作业,你也很开心吧;等你写完作业,我们一起看看当时的照片。如果父母阻止,说你就知道玩,赶紧写作业,儿童可能会将写作业与“妨碍喜欢的回忆”建立起连接,更加拖延,甚至破坏延迟满足。当然,对儿童有意义的物品,一定是从儿童的感受来说的。可能一次小区的亲子运动会奖状要比数学竞赛第二名更让儿童喜欢,因为亲子运动会那天儿童认识了新朋友,玩得特别尽兴,而数学竞赛的时候自己出现了失误错过了第一名。儿童学习空间的布置都是父母进行的,当儿童排斥在这里学习,或者偏偏喜欢在家中的某个地方学习时,父母可以对比两个空间中与儿童情绪有关的物品和摆设,就会发现这其中的秘密了。

情绪化学习和情感化学习是与儿童的学习策略相结合的情绪调节策略。情绪与日常生活事件相关,情绪调节的方式也并不都直接指向情绪本身。与此同时,情绪不仅影响着儿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儿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会诱发儿童的情绪感受,这就是所谓的学业情绪。通常学业情绪都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研究发现,学业情绪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与学业相关的情绪体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加,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女生体验到的学业消极情绪多于男生。此刻,身为父母或其他成人养育者,不知会有何种感受?是能够参照前述的策略帮助学生,还是会感叹情绪为何如此无孔不入?学业情绪调节和儿童的情绪调节之间是有差异的还是相通的呢?学业情绪的诱发事件比较具体,围绕的都是学习活动。但情绪感受的主体,其实都是同一个儿童。儿童阶段的主要生活任务有两个:学习和人际交往。儿童的情绪诱发事件也离不开这两个主题。所以儿童所掌握的情绪调节方法和情绪管理方面所做的准备足以应对。不过,至于儿童情绪的诱发事件,如果这个事件是可以改变的,例如,某篇文章背错了被批评,或者考试成绩下降,那么在情绪缓解之后,可以帮助儿童寻找改变的方法;如果这个事件是不能改变的,例如,好朋友转学离开了,六一文艺演出节目被取消了,那么还是要关注儿童当下的感受。总之,情绪在儿童的各个生活环节中都会发生,都会产生效应,要相信儿童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情绪调节策略。

关于情绪调节和情绪管理的策略,本章从发展角度、感受角度和行为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可参照的方法。其实情绪调节关注的就是儿童情绪的要素、情绪情景的调整、主观感受的重新评定、生理唤醒活性的控制,以及合理的情绪表达。那么哪种方法对儿童最有帮助呢?哪种方法会对父母和其他成人养育者最有启发呢?情绪调节的唯一的衡量标准是儿童情绪的纾解。有时儿童可能需要大吃一顿,有时忍住眼泪也未尝不可。儿童的情绪调节学习是儿童与情绪相处的过程,父母的指导在教养儿童的同时也在调整自己。儿童处于成长的阶段,父母也在成长中,面对情绪,父母有时和儿童处于同样的起点,需要逐渐区分、认知情绪,需要学会避免情绪化的表达,学会调整关于情绪的理念。给予儿童成长的空间,也是在为父母释放更多的空间。不论情绪的哪一个方面都对儿童的身心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情绪的哪一个方面都不是单独对儿童发挥作用,其中还涉及儿童的思维发展、人际交往、自控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等。情绪对儿童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但并非唯一影响因素。尽管在某种情绪状态下,儿童会表现出某些行为特点,但是某个时间点儿童展现的行为特点并不能只归因于某一个原因。每一种心理和教育理论面向的是整个儿童群体,当面对具体的一个个体时,须谨记情绪调节的目标指向的是儿童的未来,而不是当下某个具体的事件。 HflimbFwfT1z9iXsEAkCCkuFfBxpafLjEelnieKvvs0vZc7/Lkkg6Nn2JEAKR1G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