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儿童的情绪表现,父母也会产生某种情绪和感受,这种感受就是父母元情绪。关于父母元情绪的探索,源自1996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他发现成人养育者(主要是父母)对自己或儿童的情绪表现会产生一组情绪、态度和理念。父母元情绪的类型决定了父母面对儿童情绪时采取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目前研究人员总结的父母元情绪类型有4种。
情绪教导型。这种类型的父母有很好的觉察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和儿童的细微的情绪反应,愿意接受和面对各种情绪反应。他们认为儿童各种情绪反应都是合理的,当发现儿童心情很好或陷入情绪苦恼的时候,会主动鼓励孩子用正确的语言形容和表达情绪感受,询问情绪发生的原因,分析讨论其中的问题,安抚和引导儿童处理情绪。尤其对儿童的消极情绪比较敏感,这种类型的父母觉得消极情绪是教导儿童的重要契机,也是促进父母与儿童之间亲密联系的纽带。这时的儿童接收父母传递的信息是:每个人的情绪都是可以被理解和被接纳的。因此,儿童很愿意在父母面前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绪,也会获得关于情绪调节的方法。
情绪摒除型。这种类型的父母觉察能力也比较好,但是主要对儿童的负面情绪比较敏感,更关注儿童的苦恼和不开心。他们觉得儿童的负面情绪都是有害的,没有道理的,并不接受儿童的负面情绪,甚至很挑剔。当这类父母发现儿童出现了负面情绪或陷入情绪困扰时,通常表现出烦躁和愤怒,甚至会用惩罚和限制的方式强制性地要求儿童停止情绪。和儿童沟通的时候也是强制的、命令式的:“有什么好难过的!不许哭!安静一点儿!你都这么大了,计较什么!你是男生,让着点儿!”这时的儿童接收到的是父母对情绪的否定,并没有获得情绪调节的方法,只能压抑和隐藏负面情绪。
情绪失控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儿童情绪的觉察是最敏感的,尤其对儿童的负面情绪,但他们也是不知所措的,不知道、不明白为什么儿童会这么悲伤烦躁,甚至也会让自己出现失控的行为。儿童生气他们也跟着生气,儿童悲恸他们也跟着悲恸。当儿童产生负面情绪或陷入情绪困扰的时候,他们的沟通常常是被动且没有章法的,父母做不到和儿童沟通情绪的来龙去脉,也无从下手,甚至会出现不当的应对行为——打骂儿童,或激发更激烈的矛盾和情绪。随后他们又会后悔自己的这种处理方式。这类父母尝试用共情的方式和儿童的情绪联结,但是他们只被儿童的情绪表现感染,不懂得深入分析和理解。同样地,儿童也无法接收到父母对情绪的接纳和调节策略,只能越来越感受到情绪的糟糕影响,面对情绪的时候也会陷入无措失控之中。
情绪不干涉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并不去觉察儿童的情绪,不论儿童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他们都不会主动干涉。这类父母认为情绪是可以随着时间而慢慢消散的,儿童自己会长大,自己会领悟。愤怒不能解决问题,悲伤也不能令事情重来一遍。顺其自然是应对儿童情绪的最好方法。当儿童出现负面情绪或陷入情绪问题时,他们采取放任的方式,不和儿童沟通情绪的原因、情绪的感受或者提供缓解情绪的方法,因为这些都不重要。有时他们会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当儿童宣泄情绪的时候,父母会说“没关系,一会儿就好了”或者“别想了,我带你去玩游戏”。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很有信心,认为成人不需要担心。
研究人员认为情绪教导型的父母元情绪类型是最有利于儿童获得情绪调节能力,并促进儿童成长的应对模式。当父母更多地使用情绪教导型元情绪时,5~8岁的儿童表现出比同龄人更高的自尊心、更好的学业成绩和比较好的同伴交往情况,并且有较好的情绪觉察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母亲采取情绪教导型元情绪理念,会促进学龄前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助人、分享的亲社会行为,能够关注到同伴的情绪状态。母亲采取情绪摒除型的元情绪理念,儿童在行为控制方面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母亲采取情绪不干涉型的元情绪理念,放任儿童自由发展,会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元情绪的不同类型是指父母一贯采取的应对儿童情绪表现的方式,偶一为之的方式并不代表父母元情绪的类型,某种元情绪类型的父母在某种具体情景下也会采取其他类型元情绪的应对方式。判断属于哪一种元情绪类型,需要考察父母对儿童情绪的觉察力,对情绪的接受态度,情绪发生原因的了解,与儿童沟通的方式、处理与教导儿童的方法。判断依据的是父母应对儿童情绪的理念,而不是行为。或者可以采取台湾学者叶光辉编制的“父母后设情绪理念量表”,进行专业测量。
父母元情绪类型不仅体现了父母处理儿童情绪的理念,也是其面对自己的情绪时的态度。当面对儿童的情绪困扰,是否和身为父母的自己陷入情绪困扰时的感受相似呢?父母或成人养育者推崇的自我情绪调节理念如何呢?是杂乱无章,还是不去理会,是强迫自己压抑,还是理智的表达和接受……如果身为成人同样在困惑中,可以试试戈特曼教授提出的情绪教导型元情绪的思维练习。当面对儿童的情绪,父母可以尝试做这样几件事:①能够意识和观察到自己与儿童的消极情绪;②将消极情绪的发生视作建立亲密亲子关系、教养情绪的机会;③感同身受地倾听和确认儿童的情绪反应;④帮助儿童使用正确的语言说明情绪感受;⑤与儿童共同讨论并解决引发负面情绪的问题,并教导儿童如何处理问题。当成人养育者也陷入了情绪困扰,也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情绪。其实接下来分享的情绪调节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儿童,同样也适用于成人养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