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来讲,现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权利平等,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就可能出现偏差。认知角度不同,对平等的理解就不同。
去大城市打工的务工人员,会存在两种认知,一种是这个社会是平等的,只要我们努力,在大城市也可以发展得很好。还有一种认知是我们千里迢迢跑到这边来打工,辛苦工作,而他们本地的人什么都不用干,还能拿到很多福利,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第一种认知的人把自己与当地人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即使外地人去大城市打工,很是辛苦,要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可能需要很多年的奋斗,甚至一辈子都买不到房子,但是,外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一样可以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的目标,以及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所以在机会上大家是平等的。
存在第二种认知的人,其实已经出现了认知偏差。即便这个社会是平等的,也会被他理解为不平等。他只看到了当地人享有的福利政策,却忽视了自己也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他把自己当作受害人,当作可怜人,通过抱怨来面对自己当前的处境,没有把自己同当地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示弱”“自我贬低”的表现。
有平等价值观的人,是有合理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的。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认知水平不够,看问题不全面。他看到了下边却看不到上边,看到左边就看不到右边。存在第二种认知的人就是如此。
我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我们的平等能力。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那是不是说一个人不管外部的环境多么糟糕,在他这里都可以看作是平等的,就像一个物体明明是斜的,我为了把它看正,就斜着头看。这就属于不合理认知了。外部环境是平等还是不平等,我们要区别对待。
现在网上有很多的人,隐藏在屏幕后面,吐槽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当吐槽成为一种习惯后,他们在认知上就不再谋求认知的正确性,即便你是平等的,可在他们眼中,就是不平等的。
不知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以往在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大多不需走司法程序。只要找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有威望的人,做做思想工作,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文化生态。
现在这种生态没有了,很多人谁都不听,谁都不信。他坚定地认为:你们所有人都和我不是同一阵营的,都不是真心为我好的,我要听了你们的话,我就吃大亏了。这就失去了平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