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人际之和的实现

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尊重,交往双方从心里尊重并接受对方的性格特征;二是心和,就是在心里接受对方的基础上,再通过或沟通对话,或适度竞争,或互相包容等方式建立平衡关系。

1.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最怕有矛盾出现,但矛盾同时也是考验双方关系的机遇。矛盾的发生本已危及“和”的存在。若不采取得当的措施,可能将辛苦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毁于一旦。例如两个人有矛盾,跟周围的人诉说了,但是双方却没有沟通,那这两人的关系就可能越走越远,甚至导致“老死不相往来”的结局。但矛盾产生时,补救措施得当,则可能会化干戈为玉帛,重新修复好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

很多人会害怕有不同意见出现。往往因为观点不同导致人们发生争执,就有人出来充当和事佬:“好了好了,大家不要吵了,我们都退一步……”这是最糟糕的。就是因为总有这种老好人和稀泥,才使不同意见没有得到充分表达,我们才没有机会朝着更和谐的方向去走。

其实人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正说明大家不卑不亢,坚持了情志中和的原则。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是压抑着的,有意见不提,有情绪不表达,那这个社会是很难和谐的。当不同意见出现时,预示着问题正迈向和谐解决的第一步。

最怕“面和心不和”“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和出现。表面上看他们关系和谐,但心中彼此怨恨对方,或者一方对另一方心存不满。如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的关系就是典型的“面和心不和”。这里除了和人情、尚和、畏争有关之外,也与双方沟通不到位,没有正视彼此之间的冲突,只在表面敷衍也有关。

这就要求我们在消除“面和心不和”时,除了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与智慧,尊重对方的人格与正当权利外,还要正视双方之间的矛盾,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挽救,绝不可表面敷衍。退一步讲,就算积极沟通不能完全解决双方之间的问题,但是对于不良情绪,可以宣泄掉 1/3,接受 1/3,升华 1/3,这个时候也能带来身心和谐。

2.心和

心和就是在心里接受对方的基础上,再通过或沟通对话,或适度竞争,或互相包容等方式建立平衡关系。如果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充分表达后仍然无法达到一致,就需要求同存异了。

我国的外交政策主张求同存异。由于历史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政治制度,中国在世界上能赢得那么多发展中国家的理解与支持,就是因为我们会尊重他们。没有尊重是不可能和谐的。现在做社会服务的工作人员,如果真的理解和谐,真的懂尊重,那么很多问题都是能够避免的。

其实很多社会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但也并没有再次激化。就像身体里边的病毒肿瘤,只要它不再继续恶化,就是一种和谐状态,谁不是带着病在生长与生活。社会也是带着“病”生活的,人也是带着“病”生活的,关键是这个“病”有没有继续恶化。

很多人因为不想看到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意见一致。其实我不认同你,但我尊重你的表达,这也是一种和谐。问题没得到解决,但我们允许问题的存在,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这还是和谐。 uyH4cRdQEHs5vBQ8yDSwvRwx+XZrgGcY8/h0J+WbNfVT4Dn+JejdwGsMtRj0fEh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