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文明的解读

“文明”一词在人类思想史上很早就存在了。很多思想家都对此进行了阐述。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把“文明”写到了国家发展目标中,党的十八大又把“文明”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上。如何理解文明,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社会、公民的文明程度有重要意义。

从国家层面来讲,文明是指国家发展的状态,即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马克思说,“文明的一切进步,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恩格斯说,“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文明是物质与文化的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制度建设,最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熟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都属于国家层面的文明。

从社会层面来说,文明是社会秩序的建立。“文明”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该书中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里的文明是“文采光明”的意思,是社会进步、光明美好的写照。相比人类的发展,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就短了很多。在约 300 ~350 万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最早的人类。但是,直到公元前 3500 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曙光才出现。之后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才促使人类逐渐跨入文明社会。我国也一直在强调建立文明社会,这时的文明社会追求真、善、美,这也是文明社会的三大特点。

从个人层面来讲,文明就是与思想保守、精神愚昧、文化落后相对的思想开放、精神进步、文化先进的状态。《尚书·舜典》称赞舜“浚哲文明”,就是指他非常谦恭,品德高尚,很受人爱戴的意思。西方的“文明”一词包含有脱离野蛮的开化之意。所以,个人层面的“文明”有端庄优雅有教养之意。 TqmGqVy6wOoWmRr0tAhmPjhI75nhrFt9iUnYuuq4+mL4m0mbHvXyeeaw+ksSEW6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