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思想

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被视为绝对的道德。儒家将诚信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孔子对诚信曾做了多方面的阐述,就《论语》来说,提到“信”这个字就达到 38 处之多,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诚信则成为中华民族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指导着人们的行为。

从个人修养角度,《论语》提出了诚信的重要性。孔子看重一个人的品质,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忠诚、守信。在教导学生时也主张学生养成诚信的良好品质。孔子还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认为说到的事情就必须做到。《中庸》中提到“诚外无物”,就是人的成长,人的心灵修养,除了诚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了。孟子更是把“诚”看作是人应走的正道,将诚视为最高的道德范畴。韩愈从孟子的“仁义礼智”理念出发,认为诚信是人类的本性。由此可见,儒家文化的诚信思想注重人的内心,强调人的德性内化。即使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

子思认为,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地发挥出他的本性;只有充分发挥出个人的本性,才能带领着众人发挥出本性;充分发挥出众人的本性,才能发挥出万物的本性;充分发挥出万物的本性,才能帮助天地培育生命;帮助天地培育出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品质,不能只停留在心中,还应该外化于行。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从交友方面来说,孔子认为与人结交,要讲究诚信。那些言而无信之人,是不值得结交的。为此孔子提出了益友和损友的概念。孔子认为,与正直的人、诚实的人、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处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谄媚奉迎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处的。我们在结交朋友时要多交益友,远离损友。因此诚信也成为交友的重要原则之一,只有说实话守诚信,才能结交。

从为人处事来讲,孔子也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如同马车没有套住牲口的横木,还怎么行走呢?同时孔子也主张对他人保持信任的态度,不轻易怀疑他人,这是做好贤人的根本。告诫我们要遵守“言忠信,行笃敬”的处世原则。

为什么要介绍儒家思想呢?因为在我看来,儒家思想就是心理学的思想。儒家学说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那些代表人物在个人生活和追求学问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比如他遇到过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他遇到了怎样的心理困扰,他是怎样克服困扰的。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一生当中经常遇到的心理烦恼是什么,就是不被别人理解,被别人误会。按照现代心理学来讲,我们都讲自我。现在人讲话,“我”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且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我为中心。如果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就无法客观地对待和评价他人。由此就容易导致误会的发生。按照这个逻辑来理解,你误会别人是很正常的,别人误会你也是常有的。 7f04fH+ABK7bbEXr0Qy1WrmndBomQZI0cmvxxSzqZcqtrBDswANUNdHrjw9Uiei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