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社会心态是社会治理的隐性基础

社会心态是社会治理的隐性基础。隐性基础就是平时不显山也不露水,而一旦有重大的社会变革,这些力量就会聚集起来,带来很大的变动。虽然我们现在的集体心态水平还没有到“病毒感染”这个阶段,但也不是那么乐观,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积极心态。

正如前文所提,理性平和的心态,来自公正的社会环境。而除了公正的环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对大众积极心态的教育。现在的生活较过去已经好了很多,可有些人却没有感恩之心。其实这就是心态出了问题。

我们不能说所有的社会矛盾和心理问题的出现,都是心态导致的,因为一些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的出现,的确会影响大众的公正心态。

一个人被公平对待了,但并没有觉得是公平的,仍然觉得自己吃亏了,这就是没有公正心态的表现。丈夫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妻子,并且对妻子无微不至,但妻子总觉得自己是吃亏的,并觉得自己不幸福,这就是心态问题。还有些人一听说别人过得不好,就幸灾乐祸;一听说别人过得好,就诚惶诚恐。这也是心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众的积极心态应该更多,但事实却没有,主要是我们对民众的心态教育不够。在我看来,意识形态的教育应更多侧重对积极心态的提升。

在社会服务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民众的积极心态,让民众产生自豪感,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每个基层干部、基层社区都可以围绕积极心态建设做工作,开展各种各样有关心态建设的活动,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开展心态建设。我们可以从下而上的进行心态提升,当基层的根须扎牢了,上层的大树自然会枝繁叶茂。

我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就是希望能通过我的思想影响一批人。如果基层干部能看到此书并受到启发,也许会组织起相关活动,引导民众积极向上,对他人和谐、信任、真诚。这样的活动做多了之后,会慢慢地提升民众的积极心态。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这是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社会心态。良好的社会心态可以促使民众对社会现实有更理性、冷静的认识。有了积极的心态,即使生活中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人们也会往积极的方向思考,这样实际上是提升了民众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社会管理的高效与否,取决于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心态。民众心态越积极,越有公共精神,越会维护现有的制度。心态越消极,则很容易出现违反公共精神,破坏公共财产的现象。 NAYKOyxsLVCiyfT6mC4dneDbdbv/WBzvJ98N99PDcra8Hqelfl9RgkosM75XEgW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