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与“自由、平等、法治”一起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目标。“公正”不仅是社会层面中的价值取向,亦是实现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探究“公正”的深层内涵,是深刻认识与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公正”价值观的重心是“分配公正”。“公正”包含分配领域的公正、制度的公正以及个体发展中的机会均等。当今社会,人们通常以金钱分配的合理与否来判断一个社会公正的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分配公正”就构成了社会公正的根本内涵。当前我们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期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种分配制度极大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民众的价值认同感。当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出现人们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但是国家也在不断消除两极分化,改善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公正”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公正主要包含了两个主要原则:一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平等享有权利;二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能够合理保障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广泛的平等与自由。人类历史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人们追求“公正”的价值理想,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指出,未来社会将以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公平:实现社会的公正有序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公正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核心理念,法律与道德的实施都应从公正的角度出发,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自由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公正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平等要求社会提供机会均等的平台,而公正保证平等的实现。公正既要保证每人平等享有权利,还要尊重个体差异性选择的自由。法治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