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富强”代表着幸福的能力

核心价值观中的 12 个词,每一个都代表着幸福的一面,如果某个没有实现,也就缺失了幸福的一面。富强代表的是幸福的哪一面呢?就是幸福的能力,就是要让你的心理强大,人格健全。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提出:夫国者,人之所积也。人者,心之所器也。国家政治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是以建国之基,当发端于心理。先奠国基于方寸之地。孙中山认为要巩固国家根基,必须进行国民思想的革新。因此,健全国民心理,进行国民精神建设,成了革命建国的前提,也是其他建设的基础。

毛泽东在《心之力》中指出,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博古观今,尤知人类之所以为世间万物之灵长,实为天地间心力最致力于进化者也。就是说,人之力莫大于心,人的力量主要是体现在人的心上。如果民众的精神状态不好,还怎么致富,还怎么强大。所以富强需要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需要有强的心理资本能力。

全面实现小康,就是让我们心理上感觉和谐和快乐,并且生活得很舒适。当然心理的快乐要建立在物质基础的满足上,如果我们天天为生存奔波,怎么可能心安,怎么可能幸福。而等到我们在物质上获得了满足,有了房子,有了工作,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安心。现阶段,大多数人都到了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曾提出“幸福拐点”理论。幸福拐点理论认为当一个社会的人均GDP达到 3000 美元时,幸福感就跟经济收入没有那么大关系了,社会心理问题将进入高发期。在我国,人均GDP从 2008 年就开始超过 3000 美元,“幸福拐点”无疑影响着每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2009 年我接受南方日报的访问,访问的内容就是中国人的心安可待。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发起了幸福广东建设。新确定的幸福广东的指标,不再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而是与人民群众是否幸福相结合来看幸福社会建设。省委书记强调幸福广东建设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广东的GDP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收入的增长并没有和幸福感画等号。当时“幸福广东”的提出正合时宜,人们需要从追求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

当时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我还注册了一个幸福心理学研究所,到很多企业和单位去讲幸福课程。直到今天,我仍在研究幸福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 4HUgWIClh+jKiCL2gyac1TT4QltGwmwCGnxx5MR+UhjpdWzcjXgtUkAWST2oOb2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