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提升积极心理资本的水平来开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我们都具备了核心价值观中十二个词所要求的心理能力,我们也就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拿“富强”这个词来说,在我看来需要有自信。当我们每个人都自信起来,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坚信自己的选择,内心变得很强大,就能够实现“民强”,“民强”之后就离“国富”不远了。大家设想一下,如果 100 人当中,有 90 人比较自信和乐观,遇到事情能够积极地去处理,即便失败了,也能够很快站起来重新战斗,这样的团队怎么可能不成功?同理,如果一个县、一个市乃至一个省的集体心理资本水平很高,大家都积极向上,自尊自信,那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不富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心理资本的提升。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思想的产生。但是怎么用这个思想来指导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则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很多人虽然学习核心价值观,但理念并没有吃透,不了解为什么要民主富强,为什么要爱国敬业。在没有全面理解的情况下就容易对价值观产生误解,容易从政治、道德的角度来衡量价值观。
现阶段要纠正普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偏差。核心价值观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它对人的思想的引领,对人的心理的塑造,对全社会前进的良性推动,对民众的幸福生活追求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我们把政府当成是一个团体,所有的工作人员与党员干部都是团体动力的维护者和推动者,而核心价值观就是动力维护的主要理念之一。基层干部作为扎根在一线的党和政府的代言人,是最了解民情的,民众对什么不满,民众有什么心理,他们也是最清楚的。如何改善民众的不良心态,提升民众的积极品质,更好地把核心价值观践行下去,也是基层干部需重点考虑与行动的。
当然只有把核心价值观和居民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居民与价值观的关系更紧密,不再觉得价值观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不再感觉自己无论多么努力也达不到要求的水平。那么践行核心价值观就容易多了,一旦居民认识到践行核心价值观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他们就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思想,改善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