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社会呼吁友善

与人为善,能够营造出家庭和谐、人际良好、社会温暖的氛围,而与人为恶,则会导致邻里纠纷、矛盾冲突、社会混乱的局面。然而我们当下正处于转型期,人际不友善的现象频繁发生。

如“见死不救”“见人摔倒不扶”就属于人际不友善的行为。2014 年沈腾与马丽更是将这种现象搬上了春晚的舞台,这个小品也成为马年春晚笑声最多的节目,由于台词有趣还被观众疯狂转发。其中小品中结尾的一句:“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更是引发了人们深思。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本能。如果一些行善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安全、利益等带来损害,人们往往不会去做。如“见死不救”“见人摔倒不扶”就属于这种行为。但是当这种事件多了之后,友善这种美德受到巨大的冲击时,我们的内心也会渐渐封闭起来。

类似老人扶不扶的现象还有很多,如对老师不友善,甚至还大骂老师;对家人不关心,许多人从来不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对朋友缺乏尊重,经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激烈冲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导致我们很少考虑别人,而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会放大道德悲情,甚至会丑化人性,加剧人们之间的猜忌与怀疑。

第二,缺少社会支持,这也是由利益驱使导致的,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就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们都带着伪善的面具,不敢真心交谈,这也就造成了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弱,自然就不太相信别人。

第三,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关于友善的法律法规。就拿老人扶不扶这个事件来说,为何这类事件频发,正是因为我们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太完善。老人在我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弱势群体,一直是受法律重点保护的,但这些弱势群体犯起法来,也丝毫不亚于正常人。年轻人敲诈勒索,我们可以秉公办案,该拘留拘留,该罚款罚款,怎么一到老人这里,就不一样了呢?甚至还当作闹剧来处理。正是由于相关法律的“纰漏”,此类事件才会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法律制度的完善,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CMuHiucBgMVC3ihAB9rRQZgRfV6JQsJ2zGyLBwfRH13Qj2E4vMuKli55rCodc66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