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后督导

(一)不足与优化建议

1. 关于分组的优化

观察到目前为止,上面这堂课的开场分组没有更多的创新,教师要反思,要在技术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这几种方式都没有什么变化,从这个环节上就能看出教师的思维已经僵化了。这样下去,上十几堂课或者几十堂课,开场的环节永远都是那么几个,这样是没有进步的。

我们来谈一谈关于分组操作的优化。我发现不管是什么主题的体验课,教师们都会用十几分钟去分组,其中组长的获选感言每次都很长,每个组组长都要发表感言,教师们还要重读一遍他们的感言。一堂课也就45分钟,这种不太重要的环节,没有必要设置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可以看出,教师们都形成了一种流于形式的僵化状态。其实完全可以花很短的时间分好组,获选感言就省去,直接上主要的技术环节,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在这些无用功上面了。不是为了分组而分组,教师们时时刻刻要跟着课堂的目的和主题开展活动。

每一堂课都分为3个阶段:开始阶段、工作阶段和整合阶段。那么一堂课45分钟,其开始阶段不可超过10分钟,开始阶段包括导课和引导,且最好在5分钟之内完成,只有严格遵守这种时间的设置,接下来的课堂才能详略得当地把后面重要的步骤实施到位,而且还要把前面这5分钟与后面的工作阶段完全地衔接起来,都是要为后面的工作服务的。从理论上来讲,动车与普通火车相比,是没有很长的助跑路段的,都是在很短的时间段内达到高速水平,那么同样的道理,高效率的体验课也不需要冗长的开始阶段,我们需要的是迅速开始并进入正题,这样一优化,其效率就会高很多。跳脱出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是不是每一堂课都需要分组和选出组长?有的环节可能还真的不需要。

2. 关于课堂时间和纪律方面的优化

其实在观摩整个课堂进度的过程中,我已经暗暗提醒过韩老师的时间问题了,想要让她及时对各个环节进行简化,抓住重点即可,以避免拖堂的现象产生。如果继续听之任之,可能时间到了,最后还剩一半的课堂内容没有完成。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课堂中如何管理纪律的问题。课堂中,每个小组分享以后,教师要让同学们跟着屏幕的内容读,此刻却出现了讲小话的现象,教师已经提醒了好几次了:“注意听!认真读!”后面的时候,教师是用发出“嘘”的呼气声来提醒同学们保持安静的,但是这个效果并不好,还不如直接跟他们说:“同学们一排排坐好。”这样的话,一句话就解决了。

还有在前面小组表演的时候,同学们围成一个圈,因为要担心接下来自己组的表演,心思根本就不在那些表演组的人身上,也就是说他们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欣赏其他组的同学们的表演了。为了避免他们讲小话,我们可以不坐成一个圈,而是让小组的成员按照竖列的形式朝着舞台坐下来,这样他们想讲小话,需要转过头去,这样子就比围坐一圈的时候要难,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一些课堂的秩序。在设置上做一些优化,比口头的制止要有效一些。

关于讨论过程中的时间设置问题。课堂中,教师给了大家7分钟时间去讨论和排练即将要表演的职业。这里的思考时间设置得有点长,如果做一些优化,先设置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以免同学们在漫长的时间中懈怠和无所事事。这7分钟的讨论效果确实是一塌糊涂,因为时间到了,却根本没有一个组准备好可以马上进行表演的,从这一点来看,就算是给18分钟也不一定能讨论出什么结果。

在这里优化的时间设置应该是:大家先做3分钟的讨论,3分钟一到就要求他们站起来排练,不然一直讨论是没有什么出彩的点子的,同学们还小,可能还并不具有这种口头规划的能力,一定要让他们在动作和场景的排练中得到锻炼与启发。排练2分钟之后,马上倒计时,给予他们一种紧张感,知道时间的宝贵,这样既有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根据观察,觉得几分钟之后大多数的小组都完成得差不多了,就宣布时间到,然后让他们全部一排排安静地坐下。轮到哪个小组表演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直接上场了。

课堂中的教师临时的操作就是采取一个组长“剪刀石头布”决定出场顺序的方式,这其实也是一个控场的技术,让各小组在都不自愿上台的情况下,以运气决定必须表演的顺序。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其他组保持安静的方式除了对座位的摆放和朝向做一些改变,还可以将观看组明确地设置为观众,临时设置观众席,这样没有表演的同学们也会稍微注意一下自己作为台下观众的形象,不会太肆无忌惮地讲小话。课堂中同学们也是由于自始至终沉浸在小组成员的角色和即将表演的压力中,并未意识到,其实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他们也是观众。如果教师将这一定位挑明,兴趣课堂的秩序会更好一些。

教师要有灵活而准确的控场能力,即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为了达到最好的表演效果,为了不耗费太多的时间在多余的环节中,就可以在一些进程中做详略得当的处理。比如,分组过于耗费时间,是不是就可以用1分钟的时间直接分成需要的几组?组长的获选感言是不是就可以直接略过?表演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提前为同学们准备一些道具?时间不够用的话,是不是直接可以只挑有代表性的3组来表演就行?总之,课堂都是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的,并不是僵化不变的,只要花心思,总会有能够优化的地方。

3. 教师要对职业进行解读

这里还发现一个问题,教师在同学们进行完表演后,总是会有意无意地重复同学们的台词,而不去做深入和升华性质的总结,也不会就这些职业的特征做一些解读。在技术的体验中,教师要把握机会,对教师奉献和学习的职业特点进行解读,对军人的意志坚定、顽强正义的职业特点进行解读,或者在表演之后,如果发现一些值得学习的点,就要及时提出来让大家观摩学习,比如说,大家认为怎么样站才是一个教师的样子,刚才的这位同学的站姿就很好。也可以就刚才的演绎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教师实际上不只会布置作业,课堂中的这位教师做到了。另外,我们也可以将不同的职业放在一起做一些比较,比如,比较教师和军人所需要具备的品格有什么不同,将一些职业人员的品格特点提炼出来,传达给同学们,改变他们对各种职业浮于表面的认知,让同学们意识到,一份职业不是只要能挣到钱就是好的职业,每一份职业,对这个岗位上的人们都是有其内在品格要求和能力要求的。这样一系列的引导之后,同学们对职业的认知就会更加深入,这样也就能体现出这些职业的价值,对这些职业的形象也是一个健康的塑造。

4. 关于体验式课堂中的澄清技术

在上面的课堂中,教师在开场中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同学们,老师们,今天的体验课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我们是要表演和做游戏,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声地齐声朗读,同学们谁投入得多,谁就收获得多。这里的这个表述就是一种澄清,且这种澄清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在体验式课堂中澄清课堂的意义价值、操作设置和运营特点等内容,那么课堂的参与者将会对整体有更深层次的把握。之前一直强调在课堂中的设置、动力、掌控和角色,但我们一直没说过澄清。澄清的价值在哪里呢?这个课堂里的澄清精髓就在于8个字:投入越多,收获越大。这一句澄清的话其实对这堂课中同学们的投入程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们以后在课堂上可以尝试多做些澄清,有时候这种澄清更甚于体验课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

5. 扩展孩子未来的职业空间

如果教师想要在生涯规划课上插科打诨混时间,其实是很容易混过去的。我们看课堂上第一组的表演:7位老同学重聚首,其中就有两位教授。我们知道,一个人最后从事了一种职业,其背后的努力和选择都与自己的性格有关系,我们可以深挖这个职业所具备的特色。其实,在第一组表演完之后,教师就能解读一些职业背后隐藏的价值、特色等认知方面的东西,挑一些准备充分的小组表演即可,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认真观察,在每一组表演完之后都要进行认真的解读和说明,最好对各行各业做一个充分的功课准备,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

在观看第二组同学表演老板之间互相攀比的同学会的时候,我听到教师有一句话说的是:“你现在跟他混,对吧?”这一句话风趣幽默且自然,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只是让我颇为感慨:我们就应该扩大小学生的意识和眼界,扩大他们认知的圈子,那么这个生涯规划体验课最大的价值,可能就在于能扩展孩子对未来的想象空间和选择空间。同学们的未来本来就有着无限的空间,只要我们愿意帮助他们去开拓和发现。

我们的孩子受到家族长辈和周围环境中的熟人关于职业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可能会想:我爹就是干这行的,以后我长大了也只能干这行了,我也只能到这个程度了!这个想法将他框进了这个坐井观天般的狭小天地之中。他所见识到的,全都是他的父辈们所传达的职业观念,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道路走得很窄。

所以,这个生涯规划教育,其目标一定要是能扩展同学们的视野、眼界和胸怀,除了让他们知道父辈传授的这些有关职业的见解和技艺,还要让他们知道其他很多职业背后的东西,甚至有必要的时候,还要让同学们在课余的时间去大量地阅读人物传记,理解那些成功人士的生活和工作历程。我之前做青少年心理辅导的时候,有一个环节设计的是带领那些高中学生读人物传记,限于时间的缘故,当时只做了几个人物传记的阅读分享。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阅读的行为放在课余时间,如果能让他们读100位名人的人物传记,那么,他们肯定就会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了。这一方面的培养就好像是要让同学们能够“读万卷书”,形成属于自己的系统的职业价值观,也形成对未来职业的一种期待和规划,锁定一个大概的职业方向。虽然是一种锁定,但也是观念开放的、目标动态的和不断更新的状态,这样就可以让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当各方面的教育都把对孩子的生涯规划重视起来,那么这种职业规划的教育与社会未来的发展状况也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下正处于知识爆炸、科技日新月异、文化各美其美的一个时代,可能我们现在设想的未来状况还不一定就是未来的样子,因为变化太大了,什么都更迭得快,所有的周期都似乎变得更短、更高效、更科技化,但是只要我们的生涯规划是我们真正的理想化的未来就可以了。如果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兴趣或者想法有所变动,我们的规划也可以随之改变,这是完全不冲突的,也不代表现在的憧憬就完全没有意义。

我不赞成父母们在小孩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和有独自做决定的能力的情况下,还在替他们做所有的决定,我希望父母们能带领孩子们,一起经过探索和规划,将事情的利弊都摊开在桌面上进行澄清之后,再由孩子做决定,而且是以不违背原则为基础的。当下的父母,可能有两类比较极端的亲子教育模式,第一种是忽视型的,就是放养孩子,百事不管,不过问他的学习、心情、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这样的父母是不太合格的;第二种是专断型的,不容孩子反驳,一切由家长决定,孩子做任何的事情都要一一报备,可能连私人的空间都不会有太多,更别提孩子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做规划了,这种父母估计把自己孩子以后在哪个部门从事哪个岗位的工作都已经规定死了。

其实完全不必这么极端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只要相信他们,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探索就可以了,在一定范围内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一些决定,其实小孩子比我们聪明通透多了。关心则乱,我们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因为我们内心的狭隘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这样的束手束脚和小心翼翼,就不可能养出安全感十足、创造力超强和人格魅力超群的孩子。收起我们的担心和焦虑,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也像我们一样被限制,松开手,给孩子一个自由的职业规划空间。

(二)其他思考

1. 终身发展的人

我们人生的发展历程,从初进学堂到成人,这个阶段是认知快速发展和人格逐步成形的关键时期,当然,整个人类群体随着科学进步和文明发展,会提高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而且当下已经变成了终身制的发展,这也是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发展潮流之一,这就意味着我们成人之后,一直到最后的老年阶段都处在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社会对所有人在所有的阶段都有不同形式的教育与关注。比如,现今的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和临终关怀等社会服务工作也要得到重视。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论,老年人处在这8个阶段的“老年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危机是“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在这一阶段发展得顺利的人,其心理特征是随心所欲且安享晚年;而在这一阶段中发展存在障碍的人,其心理特征是悔恨旧事且消极失望。所以,老年人的完满感是很重要的,为了让人们在老年期尽量都拥有这种完满感,在开始的基础教育阶段,就要有一些大概方向上的规划,终身学习才能得到终身的发展。

同样,我们的生涯规划不只涉及了报考大学时对专业的选择阶段,也不只包括了大学毕业后走入社会找工作的阶段,还囊括了人的一生当中所有重要时刻的抉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生涯规划基本上预设了我们一生当中的幸福事件的大概状况,如果在小学阶段就能种下这样的种子,那么人生的发展就会充满方向感和掌控感。有些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其基础教育中,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设有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早些年,我在一些心理学的会议上,接触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与教授,他们当中有的人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中小学生的生涯规划。

2.认知各种职业的特点

小学生的职业教育课堂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应该就是认知各种职业的特点。围绕这个目标,职业教育课堂的知识内容,可以包括各种职业的从业人员必备的条件、各种职业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职业目前发展的前景,不夸大且不美化,将各行各业的真实现状用同学们能理解的文字表达出来,使同学们对社会有一个概括的掌握。但是看今天这堂课堂中同学们关于各行各业的表演,能发现他们对社会的了解还是很狭隘的,他们的了解基本上就停留在“大老板重逢攀比”之类的刻板印象里,这里也能反映出同学们的一些需要纠正的价值观。教师需要在生涯规划课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科普,职业教育就是要扩展同学们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社会阶层、社会文化、职业现状的认知,可以以图片、文字和音像视频的形式多方呈现。

如果不扩展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认知,那么他们真的就会是处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的自主摸索和模仿阶段,就会处于只知一方天地的状态中,只有开阔了视野,才会在千行百业中挑选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行业。同学们的未来如果仅限于亲友和学校的影响,其选择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而生涯规划教育能使同学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他们未来的可能性的扩展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从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影响来看,这门课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也颇具意义。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有多少人都在得过且过、浑浑度日之中等着退休,而不是趁着年轻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业,更不是在逐梦的路上创业,去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那么,在这样一系列社会状态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中的很多人,其职业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或者说有很多人自始至终就没有想过怎样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自己真正想要去做的事业。

我本身不是做职业教育和生涯规划这方面的研究的,但我在做关于人的幸福心理研究和社会心态研究的时候,就察觉到一个避免和逃脱不了的领域,那就是职业教育。在社会上随机抽取100人,其中可能有大部分的人,都不怎么喜欢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业,这个社会可能没有看上去那么幸福。那些北欧的发达国家,像芬兰、丹麦、挪威等国家,其高额的社会福利惠及全民,这些福利包括医疗、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被人称为“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福利待遇,如果按照我们的理解,是不是这些国家会有很多的无业游民?现实状况却是,北欧国家在“二战”后,国民人均收入水平飙升,国民经济呈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步入了发达国家之列,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民,职业大多成为他们寻找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自由选择,他们有较好的生活心态和像诗一样的生活方式,就像海子的诗里写的:“喂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为了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向当下的同学们这一代传达正确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价值观,他们在未来是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才处于小学阶段,可能为建设国家、为民主自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比较抽象的宏伟使命他们还不懂,但是,即便单单只让他们明白,为了父母家人,为了自己的生命过得有意义,也能让同学们在其一生当中的奋斗意识启蒙阶段,在内心抱有方向感和目的感。由此看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自己的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上所有的职业,都没有好坏之分。从上面的课堂中,同学们对职业角色的演绎,我认为还是要对他们在职业认知上的一些偏差进行矫正,各行各业都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但在这些同学们的心中,其实已经产生了些许不良的职业价值观。他们刚才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其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的教育中,或明显性或暗示性地接收到的关于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的结果。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都应该含有一些关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教育,形式可以是言传身教,也可以是融进各学科教育的课堂里的,还可以是观摩体验某些职业的工作人员的体验课,因为这些教育内容,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它能影响孩子的“三观”和人生规划,也能对其整个人生生涯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启蒙。

3.生涯规划课的定位

到此为止,你可能就会理解生涯规划课的性质,它本质上不是心理健康课,可能形式上会有点像心理健康课,就如心理健康课像思想品德课但不是思想品德课一样的道理。生涯规划课的最终目标旨在将同学们培养成为能应对未来职业生涯挑战的、全面发展的人,自我发展和自主发展属于发展教育,所以生涯规划课属于发展教育课。从这个角度去审视生涯规划课的性质之后,再回过头去看上面那堂课,就会更加理解生涯规划课的意义和价值。生涯教育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对某种职业的向往和好感度,去初步地选择一种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职业,这是既定的选择,也可以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其进行调整。

4.方式:学科教学、家庭教育和主题活动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生涯规划教育需要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

其实生涯规划教育也是需要分阶段的。小学和初中加在一起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以及大学阶段,学生在这3个阶段中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都不同,所以生涯规划教育也要根据同学们的发展状况来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不是说用45分钟的时间,做一个主题的体验课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要把它融进各学科教学的课堂之中,在系统、科学和全面的学科知识中给予学生相得益彰的生涯规划启蒙与引导。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这就是我们要坚持的原则。

另外,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融入生涯规划教育和探索。就拿我之前做过的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心理养生的直播来说,从那一年的立春的节气开始,到最后一个大寒的节气结束,每个节气的那一天我都直播,只有两三次由于日程关系,可能不是当天直播,而这个二十四节气心理养生的直播,里面就融进了一些成人化的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比如,在立春节气那天的直播中,我们给所有听课的学员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即让家长们带着他们的孩子,在立春这天召开家庭会议,以规划接下来这一年家庭总的计划,每个人也要说一说自己这一年的工作或者学习目标。如果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那么整个家庭的成员每年都要聚在一起,在年初的立春开一次家庭会议,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很好的氛围。那么家长就会跟孩子探讨: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你今年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是什么?被提问的孩子也会形成一种思考和规划的习惯,那么他的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在无形当中就实现了,在家庭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可能只有少数的家长会有这种主动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传达这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在家庭教育中,除了品德和学习方面的内容,对孩子未来的规划和探讨也要提上日程。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理解生涯规划。主题活动的形式是不定的,可以是课外活动、常规班会、主题班会、心理成长课等方式,教师在这些活动和会议中都可以有意识地围绕职业生涯规划去展开,至少我们的心理健康课里有几堂课是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去进行的,还可以在校本课程中进行生涯规划的价值观教育。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在上面的课堂中,这位教师是如何在小学阶段切入这个主题中去的。如果给上面的这堂生涯规划体验课定一个性,那么可以说它还没有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跳脱出来,去专注于生涯规划的主题,换句话说,就是以心理学的技术和活动,围绕着生涯规划的主题,让学生产生相关的体验和成长。所以,这堂课中的一些细节,还有需要优化的部分。第一个需要优化的部分,就是在课堂的性质上进行优化。那么课堂的性质从哪里体现出来?就体现在教师的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教育理念方面,一旦这个课程的性质改变为生涯规划发展性的课程,这堂课程里的指导语、课堂目标、技术策略以及带领操作等的动力和掌控方面就都会发生变化。课堂的性质是根本的方向性的问题,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5.生涯规划课的课程设置

聚沙成塔,如果我们在小学阶段只给学生上3堂专门的生涯规划课,初中和高中也都分别只有3堂这样的专门的课,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有了9堂课,再在大学阶段也进行3堂生涯规划课的教育,加起来就会有12堂课。如果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各上6堂生涯规划课,那么就会有24堂课之多,这里面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了。况且这些只是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还不包括班会、心理成长课、思想政治课、主题活动课、学科知识课程中渗透和夹杂的关于职业规划的教育内容,再加上家庭教育之中家长对孩子们的启蒙和引导,这种多方面网状式的教育,在无形当中也实行了科学、系统和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

在课堂中,虽然教师在没有进行知识科普和了解自我的环节的情况,就让小学生们想象自己15年后所从事的职业,有点跳脱,但是这个思路还是紧跟着目标走的,至少还没有跑题。这堂课的目标就是在同学们的心中种下种子,具体而言就是实现生涯规划的启蒙。在同学们的一生中,尤其是关键期和做重要的人生选择的时候,这些课总是需要上几堂的。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就没有上过这些专门的课啊!回想人生几十年,你就会发现,保健课总是上了几堂的,育儿课多少也学过一点,职业规划课也是听过几堂的,理财课也接触过一些,这些实用性很强的课,这一辈子总有机会有需要地上过几堂。既然是实用性很强,既然有一些家长反映,在他们年少和求学的时间段内,尤其是在关键期,都缺少这样一些关键的专业性的课程,那么我们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就更要在这方面引起重视,要在学生们小学萌芽、高一开学、高三备考、大一新生适应、大四找工作实习等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为学生们精心地准备一些适合他们的生涯规划教育课堂,包括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关于这方面的教育,我们要全面动员起来。

6.职业幸福感

职业是人生的幸福驿站。问问自己为什么做这份工作?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的幸福感都不强,很多人都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开始入行的时候可能就不爱这份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也没有很主动地投入、学习和成长,甚至有的人十分厌恶这份工作,却还是硬撑着不另寻钟爱的岗位,一直熬到退休,空留遗憾。还有一些社会现象,就是人们干家活懒、干外活勤,在单位干活不起劲,在业余时间做兼职倒是很猛,原因就在于不能干一行爱一行。提升职业幸福感的一个很直接的方法,即投入工作之中。

上面所述的两种情况,都是因为没有用心去投入和参与,而幸福是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情绪、参与、投入和意义感这5个核心元素有关的。所以,没有在工作中的参与和投入,就没有职业幸福感。要在工作的时候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行动力投入进去,心无旁骛地工作,不受外界任何事情的影响。教师也是一样,在上课的时候全情投入,只关注到当下的课堂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反馈和体验。所以,在我们的这个生涯规划教育课堂中,就要培养教师的投入和参与。

升华一下这个职业幸福感,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这恰恰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改进的。在工作中,很多人的观念都有偏差,认为工作是为老板做的,不是为自己做的。但是事实上,人生所有走的路都不是白走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觉得自己走了许多冤枉路?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是不是走了冤枉路,这里的判断标准不是唯一的,如果你觉得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工作,那么这些在成功之前的经历就是有意义的;如果你一直沉浸在为老板干活的怪圈里面,那么那些路可能就真的是白走了。最好就是要将思维转变过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为自己干活的觉悟,投入工作中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这才是幸福的不二法门。

7.影响孩子职业定位的因素

影响孩子职业定位的因素,往往都是一个个很小的、很细节化的外因和内因事件。因为这些事件的影响,同学们内心体验到一种刻骨铭心的、对某种职业的印象,这就相当于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待到合适的时机,就会生根发芽,培育得当,施肥剪枝,终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说到影响同学们的职业定位的外因,举例而言,曾有一位从事“两弹一星”研究的科学家,他的职业规划和定位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初中时代有一次途经华北地区,那时候正值战乱的年代,他抬头正好看到日本和其他国家的飞机飞过头顶,心中的爱国情怀让他顿时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苦心钻研物理学和武器制造,在制造保家卫国的飞行器方面,一定要研究出远超国外的成果。看到外国的战机嚣张地飞过祖国的领空,这是一件很小的外因事件,却能在孩子的心中激起轩然大波,进而影响他以后的人生走向。这种定位可能也会随着个体在今后的人生中所遇到的事件而产生变化,但是如果继续坚持走下去,那么个体这种粗略的构想或许最终会成为其未来现实生活中所从事的职业。

然后从内因的角度来谈影响同学们职业定位的因素。遗传基因这个因素自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俗语有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举具体的例子而言,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父亲在40多岁秃顶,那么他的孩子很有可能到40多岁的时候也会秃顶。而且儿子与父亲在说话的语气和用词、为人处世的谈吐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可能都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是基因和模仿的共同作用造成的。《7Up》是BBC出品的成长纪录片,中文翻译的名称叫作《人生七年》,会对年轻人的生活工作有一些启示。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7年记录一次,从7岁一直到56岁。从这个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反映出来的与职业规划有关的一些道理:阶级固化是一直存在的,其与家族内在的文化基因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而在个体的奋斗生涯中,提升阶层是需要付出的。很多人出生后,很多家庭已经安排好了孩子20年后的生活。所以,富人的孩子,长大后同样还是富裕的阶层;穷人因为并不明白如何变富,所以只能表现自己的现状,给不了孩子更多的建议。少数人想要改变生活状态,就坚持努力去学习,去学习富人的思维,从而提升了一个或多个阶层。提升自己阶层的方式就在于:上学时好好学,知识就是力量,别人偷不走,终身受益。其中有的人进了剑桥大学,最后靠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对个体来说,结婚也会对其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在进入新的家族体系之后,其中的文化、精神和物资条件都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再者,还可以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获得一些成就,尽量多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再回过头来探讨一下对上面这堂课的整体印象。为何社会上很多富有的人都对那些不那么富有的人心存鄙夷和偏见?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有很多富人他们“富”但是不“贵”,这里的问题就出在其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层面。所以说,评估和看待一份职业,不仅仅要看到它表面上所代表的待遇、社会地位、福利和权力等方面,更要明白的是这份职业对在岗人员的能力、素质、人品和思想觉悟上的要求以及其能产生的社会价值与贡献,这才是我们的职业规划教育课堂上所要传达给未经世事的同学们的信息,而不是他们所表演出来的、浮于表面的地位与财富的攀比。其实,在上面的课堂中,教师也几次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只是没有很明确地提出来,以防打击同学们的表演积极性。我们相信同学们还有很大的塑造和进步空间,也相信同学们能通过参与我们的生涯规划体验课,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的职业规划。谢谢教师们,谢谢同学们,上面这堂体验课的点评到此为止。 7YnsiWlTR5g1jiNdG1HmgwR9Yp/4VvmiqXpHhpOxGFQeo6UrpIcZFQYQB8el7b6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