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后督导

(一)优点

这个课堂在设置方面,相较于之前的课堂,有了一些进步,也有一些亮点值得我们探讨。首先,教师上课的态度和语气变得更加柔和了,具体表现为在其解说游戏规则的时候,有意识地去表达温柔的而不是尖锐的一面。教师说:“大家一起做,不能一个一个地轮流做。”这里的语调有点活泼的感觉,课堂就会显得更加生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内心的压迫感少了许多,这恰恰是人格里的重大突破。

其次是“风雨雷电”的3分钟开场环节,这里面的效率比之前的课堂高了许多,之前课堂的开场可能都需要15分钟的时间,现在已经把它优化了,省下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用来去做更核心的环节了。这明显就是教师有着技术优化的意识,而且也付诸了行动,只要有这方面的行动,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改良精神。

(二)不足与优化建议

1. 趣味性与专业性的平衡

这里还有一点细节需要我们引起注意,这个也是难以把握其中的度的方面。在“我长大了干什么”这个问答的环节中,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包括前面的体验课的课堂中都有出现过这种状况。具体来说就是,如果在某些技术的体验上走心了,学生们都投入较深,那么这个时候,往往教师就不进行知识讲解了,结果当要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课堂上的氛围又变得不利于学生们吸收这些知识。换句话说,专业性太强的时候会显得趣味性不够,趣味性和体验投入都很好的时候,可能这个专业讲解又缺席了,这就是对教师的课堂敏感度的考验,这里面的拿捏很重要,尤其是做这种体验式的课堂,所以,这个课堂中的趣味性与专业性的平衡能力,理当成为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之一。

而趣味性和专业性顾此失彼的情况,在上面的课堂中还是有出现的。往往课堂中的理性会很强,当教师只顾着讲解理论方面的内容时,就会发现学生们的情感没有被激发出来,这样一来,课堂上走心的东西就会减少,然后就会出现这种顾此失彼、趣味性和专业性这两条线不能同时并行的情况。

2.关于课堂中一些环节的优化

我们再看看课堂中还有没有需要优化的环节。这堂课收尾的时候,韩老师说:“谢谢大家,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然后当场就有位同学说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这里面的关于教学效果的定位,教师一定要注意了,不可过于急躁,也不能暗示学生们说出并不真实的教学效果,并不是说学生们一定要找到人生的目标,这堂生涯规划课才算是有了效果,如果没有人站起来说出个所以然来,那么课堂就是失败的。这可能是很多人想当然的看法,而恰恰是这种观念导致了课堂效果评估的虚高,导致了学生课堂上说一套、课后做一套的“两张皮”的现象产生,更是导致了教师们对学生们在课堂中的收获过于有信心的假象。

那么,如果要对这堂课的结束语做一个优化,我们可以这样结束:“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一个开始,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我们的生涯,这是人的一生都要考虑的东西,但今天也许是我们第一次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大家已经有了感觉,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是吧?多一点和少一点都没关系,我相信每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都会通过学习和思考,然后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为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将来我们才能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去。”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不要试图马上从小窟窿里掏出来一个大螃蟹,如果硬要掏出来,那么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非要造假不可,当他说自己找到了人生目标时,旁边人都想笑,因为旁观者清,连小伙伴都知道这位声称自己找到人生目标的同学可能仅仅只是为了配合老师,这样得到的“教学效果”是虚假的。硬讨来的效果就不是真正的效果,我们一定要追求水到渠成的真正效果,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是和他们的投入以及悟性相匹配的,上面这堂课结尾用了8分钟的时间探讨课堂的效果,教师一直在找同学确认其收获,这个环节其实可以点到为止了,只要让同学们对生涯规划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就可以了,或者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继续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这堂课就是有价值的。

教师还是得从知识、技术和带领这3个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要非常丰富,且能把这么渊博的知识转换成具体的课堂技术,然后在技术的带领过程中去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当做到这种程度的时候,这就是一堂好的课。

大家想一想,如果按照我们的这个如此严格的全方位无死角的评课标准,任何一位教师上过的课拿出来给我们评论,从教师心理资本、团体动力、技术设计以及课堂在人文和科学的体验等角度一一分析与评价,那么,将没有完美的课堂,所有的课都会被批评得面目全非。所以,我想表达的是,这两天上课的教师都不容易,她们已经做得很优秀了,在此感谢她们的努力,感谢她们精彩的课堂呈现。

其实教师在自己评估课堂状态的时候,会感觉到有两种场,一种是自我感觉还不错的场;另一种就是当下现场的客观存在场,有时候这两种场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当课堂上的教师在进行表述的时候,观摩课堂的旁观者看到的场,肯定是与教师自我觉知到的场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就要通过观察同学们的表现,来判断课堂中教师对场的把控是否恰当。

这堂课中的场发生了积极方向的变化。从开始的教师自我感觉不错,后面慢慢地调整到了同学们真正能得到体验和成长,这里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无论是从教师的言语措辞,还是从同学们的投入与体验,我们都能感受到这其中的变化。教师作为课堂的带领者,能真正地感受当下团体中每一个鲜活的心灵的状态,那么,只要同学们和教师都投进这个课堂的场中,做活动也好,谈理论也罢,积极寻求对科学和人文两个部分内容的平衡,而且只要是大家都有所收获,这堂课就是有价值的。至于想要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则课堂的方方面面都还需要细细地打磨。

那么,课堂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也许就是我们的这颗心。古往今来,多少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等能人志士,他们的发明、创作和经营,都是围绕着民众心之所向而进行的。他们能嗅到人们的内心的需要和感受,那么我们教师作为现代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感知同学们心理状态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时,如果教师能感受到课堂的走向是符合同学们的内心期待,且有助于他们成长的,那么这堂课的走向就是对的,反而旁观的教师可能还没有带领课堂的教师感受真切。先要保持和推进真实的情感与情绪体验,教师再辅以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这堂课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三)其他思考

1. 针对高中生防御机制的应对设置

在让学生讨论和分享“我喜欢做的事情”之前,需要有一个提前的设置,就是为了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回答“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睡觉”这种情况发生,还有的同学回答说喜欢看动漫和打游戏,因为教师给问题设定的范围是你最喜欢做的、让你自己舒服的事情。这个设定范围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同学们好几个公然在课堂上说喜欢睡觉、喜欢打游戏和喜欢看动漫等没有太大建设性的活动,可能会影响课堂的动力场。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这个环节的指导语应该要对答案做一些范围上的设定,即“对我们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你们最喜欢做的事”。这里的范围设定也是有讲究的,不能使限制的范围太窄,因为这样就是强制性的答案了,但是也不能毫无范围、漫无边际地让学生随便答。课堂上至少要分享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内容,不然任其发展,特别自制和上进的同学都会被一些懒散的负面情绪给带偏了。比如说,当有3位同学连续回答说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发呆和睡觉时,那么在课堂上,这种分享反而具有负面作用,后面上来分享的同学,很可能说的最喜欢做的事情也不会那么的有建设性了,这个时候,很可能课堂的氛围就开始走低,学习的动力也会随之减弱,教师要以提前对问题的设置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思想意识比较超前,有时候在面对教师和家长的威压之时唯唯诺诺的反应,也只是掩人耳目的假象。高中阶段的学生,就算说是10个学生9个叛逆都不为过,另外一个不叛逆的,那是因为没有表现出来。殊不知,他们的内心已经竖起了一堵自我防御机制的高墙,这也是普遍的青春期的学生们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很难去大范围地改变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们固有的心理特征或者心理倾向,只能说在课堂上做一些技术来缓解或者减轻他们的防御和阻抗。

当学生们防御机制很强的时候,就会出现敏感和易激惹的状态。比如说,某个成年人只要跟他一谈聊天,正处于叛逆期的这个小孩,很可能就会觉得这个大人就是父母派过来的说客,然后马上内心就很警惕,认为这个大人一定是来给他谈道德、谈理想、谈学习和谈上课的,有时候一言不合就会出言不逊,甚至直接摔门而去。所以在课堂上,有些人直接回答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睡觉,这很可能也是一种防御机制,本来可以认真思考了再作答的,结果他内心觉得教师又要开始像训话一样地谈高考和谈理想了,于是就用“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睡觉”来敷衍着回答了。当然,初中生的叛逆没有高中生那么明显和严重,因为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让他们更加独立自主却又偶有不适应的地方,再加上课业繁重、学习生活过于规律和枯燥,背后还有家长和教师们的殷切期望带来的压力,让他们产生厌烦感和想要逃离的冲动,所以难免会对说教类的课堂和谈话格外反感。

我们生涯规划课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们从各种主题的例子中产生愧疚和悔恨的心理,然后擦干眼泪立志从此好好学习;我们只是想要让学生们能够有一个生涯发展的大局观,通过客观的数据和知识的展示,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环节的参与,通过教师的澄清和讲解,能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路有一个基本的规划,这就足够了。但是这个把控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功底,要想做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2. 生涯规划课中技术的分类

这几堂课中,教师用了多种技术,如果从外显的形式将这些技术进行划分,这些类型便可以包括纸笔练习、戏剧演出、绘画涂鸦、模型填充以及情景问答、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当然,技术千千万万种,分类何其多,肯定在列举出来的种类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技术。有了这个技术分类的思维之后,你就会发现,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体验课,剥去华丽的外衣,其本质都是在这个分类的列表里的。那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去选择不同的技术,再把客观的背景知识与这些技术融合在一起,再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融会贯通。这就是系统化之后的威力,当我们建立好了系统化技术分类体系之后,无论是备自己的课,还是去观摩别人的课,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大局观,更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东西,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成为真正的课堂专家了。

3.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阶段的特征与设定

生涯规划课在小学、初中和高中这3个不同的阶段,其课堂的任务目标、操作形式和课程设计都是有所区别的。生涯教育的终身发展需要分出层次,具体而言,就是小学阶段的生涯规划课主要在于启蒙,初中阶段的生涯规划课主要在于探索,而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课主要在于规划。课堂上的技术操作的形式也是比较多元化的,比如说,小学阶段偏向于游戏和体验,初中阶段主要是技术与方法的练习,而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使学生开始形成生涯发展的自我规划意识,有时候可以试着让这个阶段的同学们独立做出一些关于未来的规划,并且定期与其讨论,按照具体的情况,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

到了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课,其内容就要细化为具体的应对措施,这个就不是停留在认知层面的生涯规划,而是要在实操的规划层面上下功夫,且需要与当下学生自身的状况相符合。这里要注意,高中的生涯规划课与各种动员大会上喊口号、表决心是不一样的,在课堂上不需要强调光辉远大的理想,只需让这些在高考前3年中日复一日学习的同学们的内心中产生人生的价值感、掌控感和意义感就足够了。由此看来,生涯规划教育更像是生命教育,而不像是那种传统的感恩教育和思想教育。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所以,再从生命教育的价值方面来看,生涯规划教育也关注着人的成长与发展,与生命教育确实有着重合的部分。

高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课堂,已经从认知和学习技能的阶段过渡到了问题解决的实操阶段。全局观和价值观也要培养起来,让同学们明白现下的努力和选择,即将决定自己未来拥有怎样的人生和成为怎样的人。如果我们在高中的每个年级各设置3堂生涯规划课,那么这9堂课的内容可能就要围绕着职业意义、自我规划、社会就业现状分析、观念与行为调整等方面进行,这种设定的前提是已经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打好了相应基础,这里也再次显现出了生涯规划课的系统性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除了将课堂中的技术做一些分类的工作,我们还可以将生涯规划体验课的整个课堂过程做一个合集。具体来说,就是在多元的形式、多种的心理技术和多个主题内容的基础之上,按照相应的年龄或者年级特征,分别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设置6 ~ 9堂生涯规划课,将这些课堂的精华全部编辑成教案范例,便能整理出来一本类似于《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指导》的指导性工具书,这就是集众家所长的成果,也是从实践中找真知的过程。而且这个编著和探索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生涯规划课的教师们,还有参与本次课堂观摩的教师们,在看过这两天的体验课之后,肯定也会在今后的教学岗位上有所裨益或改进。大家可以在这个生涯规划的领域做一些实践反馈型和理论导向型的研究,每一次研究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研究成果也会有所区别,时间一长,成果一多,这样就可以综合形成一套有效的、有价值的生涯规划课堂指南。况且,生涯规划教育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是一个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共同探索的领域。

4.生涯规划课教师的多角色定位问题

教师在生涯规划课堂中,有着三重身份:讲师、带领者和心灵导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教师就是一个教授知识的讲师;如果将课堂中的学生们当作一个团体,那么教师就是一个带领者,就是这个团体的动力推动者;而从心理团体的角度来看教师的角色,那么教师就像是一位心灵导师,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们进行内心力量的成长。只要是在课堂上的教师,应该多少都会有这3种角色的影子,只是在不同的目标和形式的课堂中,这3种角色所占的比例不一样而已。

如果是比较威严的传统的教师,可能其在课堂中更多的定位在于讲师的角色,团体的带领者和心灵导师的角色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分量了。所以,对一名传统的三尺讲台上的教师而言,转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的体验式课堂或者团体辅导性质的操作性课堂,无论哪个都是很困难的事情。现在的情况是,不仅仅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改革了,也不仅仅是开始倡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方面的创新了,对于教师们的教学风格、方式、技术和效果,我们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不仅需要教师们能将知识表达清楚,还需要教师们能关注到学生们的心理成长方面,更希望教师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推动学生们自我成长与自主学习的动力。具体到生涯规划课堂上教师的明确目标之一,就是能够教会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能力对抗社会竞争的洪流。那么这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了,教师不仅要能知其然,还要能知其所以然,要能够在不断地总结课堂经验的基础上,成为某个领域真正的专家,为了达到这个标准,教师无论是在讲师、带领者还是心灵导师的角色方面,都是需要下狠功夫去学习和历练的。这里的学习是指教师自己在学术理论上的自学和提升,历练则是教师在课堂上日复一日的能力锻炼和经验积累,而后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教学风格。 fshQTCbhrcCtWIcJE1wdbzwaPkdS00idRG6VZ/8ECk2jx5zmoHMJtUluaPs1SD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