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主要观点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主要是根据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进科学、系统、全面的整体三维优化。

三维优化包括教师的理念与能力优化、学生理念与环境优化、教育方法与过程优化。在这三个维度中,把教师的优化排在第一位,因为教师的身心和谐与职业幸福感决定着教育教学能否成功。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名老师。一个人在其自身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为发展所带来的心理困扰。同时,教师又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人”的教育工作者,在帮助他人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也需要面对职业倦怠、职业价值感降低等一系列的职业心理困扰。两方面因素汇聚到一起,教师队伍就极有可能出现“各安天命”“安于现状”“消极怠工”等情况。原先心理素质相对好一些的教师,没有被来自这两个方面的心理困扰影响的老师,就有可能成为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而其他教师就进入了“温水煮青蛙”的模式,在不知不觉中懈怠,在不知不觉中疲倦,虽然能够努力地工作,但自己内心并不快乐。可以设想一下,一个自己内心不和谐的教师,如何培养出内心和谐的学生,一个不能找到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如何培养出快乐学习的学生。所以说,教育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发展,教育高效的前提是教师的乐教。

如何来提高教师的乐教呢?这就需要引入心理资本的概念。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教师心理资本包括教师自身的自我效能感(自信)、积极的心态(乐观)、成功的愿望和育人理念(希望)、抗挫折的能力(韧性)、职业幸福感(价值)、应对问题的能力(管理)。

我们客观地看到,以往对教师的心理资本优化,在教师教育以及继续教育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教育要发展,就需要教师们不断提升自我的心理资本,而这种提升需通过“体验式培训”的形式来完成。因为传统的认知教育试图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来缓解自身心理倦怠和压力,而这种外在的学习在心态调整方面作用甚微。只有真正深入教师内心,从内在方向寻找解决途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心态问题。所幸,体验式培训就是从内在解决教师问题的主要形式。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提出,教育教学优化既要优化教师,还要优化学生。教育对象包括教师、教育过程和学生三个方面,互为促进,互相影响。

过去的教育改革中高度关注了学生,但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对学生道德素养更多的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而对学生的心理资本建设基本没有提及或者很少关注。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研究和提供了一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团体辅导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成长需求,它的重点是学生心理资本优化,包括三个方面,即心理教育与预防、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关系(即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由此可见,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学生的优化方面不仅关注学生个体,还高度关注学生的家庭,高度关注教育的其他外在环境因素。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已经在一些学校中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是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可以复制。它有一套全面的培训体系和全程跟踪的指导服务,培训者可以直接深入教师所在学校进行培训和指导,从而减轻学校派教师外出学习的负担,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教师直接参加培训,最大限度地提升培训绩效。 zQrlxN9GdD3jUAhigbVR/cStuQ9WDwKpsaAbe0EjwndYJxqyQZ7oi/Z9EVLOpXY6



第二节
理论架构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是以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为途径,对教学过程优化中涉及的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群体进行关怀,形成和谐互动的动力场,通过流动的动力过程,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图1.1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图

一、人文主义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质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之中。人本主义思想就是体验式团体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不是一般的某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三个概念的整合应用。

教育技术重视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如学习者的行为水平、能力、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等。

教育技术主要依靠学习资源来提高学习效果。学习资源包括信息、人员、材料(教学媒体)、设备、技巧和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使它们在学习中产生整体功能、发挥优良作用,就必须进行系统的设计实现优化组合。因此,教育技术涉及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包括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和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育技术强调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和整合教学过程。例如,利用系统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经过需求分析、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制定出可以操作的逐次递进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策略(过程、方式、媒体),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在方案的试行中进行评价总结,依据需要做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这样的系统过程为实现优化教学活动(或学习经验)提供了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是教育技术。但是请注意,在使用教育技术时,要充分运用体验式团体教育的核心理念,注重体验、互动和表达,让教和学形成和谐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体验式团体动力场

团体动力场亦称“团体动力学”,它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等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研究群体行为做出了重要贡献。群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的,是其创始人勒温。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强调,从婴儿开始,个体便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改造,个体所属的团体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趋向。

在体验式团体动力场的建设中,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物理环境条件、动力过程、会心状态、动力策略。

物理环境条件:课堂就是进行教学的复杂环境,一个积极的、支持性的课堂环境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关键。通过给学生提供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环境,可以建立内聚力和成员的认同感。

动力过程:在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全体成员组成的空间,称为场。老师可使用聚焦技术,把场动力聚焦在某一个学生身上,以这一点带动场的面的发展。当然老师要尽量关注所有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带动面的点,让动力均衡发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对场的把握是需要能力和学习的。

会心状态:会心是一种温暖、安全、尊重的流动的状态。在会心状态中,成员会做到对自己真诚,也会对别人真诚。既能积极关注自己当下的感受,也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接受别人的不同。

动力策略: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整堂课都站在讲台上,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在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时而在前面引领,时而在左右陪伴,时而在后面促动;学生的角色应该是时而在情境中体验,时而与同伴们分享,时而听教师讲解。这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化。 zQrlxN9GdD3jUAhigbVR/cStuQ9WDwKpsaAbe0EjwndYJxqyQZ7oi/Z9EVLOpXY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