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是为实现教育目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与他们的教师之间所建立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联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体系。教师作为学生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主要表现为从童年期幼稚性向成人期成熟性过渡的发展特点,其人际关系也相应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且随着中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和成熟,中学生师生关系也表现出独特的结构、类型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亲密性总体呈现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尤其在初中阶段非常明显;初二、高二是师生关系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两个年级的师生关系表现得更不亲密、更多冲突和更多疏远,这些不良现象都应引起关注。
1.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阳德华的调查表明,师生关系的消极情感与学生的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积极情感则与学生的焦虑情绪呈显著负相关。师生关系各维度与中学生的抑郁情绪有内在联系,其中,支持与帮助对初中生的抑郁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张磊的研究也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密切,尤其是冲突性与问题行为有显著负相关,依恋性与内化问题行为有显著正相关。
2.对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
邹泓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师生关系良好的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强,而师生关系不良的学生在学校适应上往往存在问题。刘万伦、沃建中对中学生的研究也表明:中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亲密性、主动性、合作性。
3.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的学业兴趣、课堂参与和学业成绩等都有很大影响。李春苗等指出,中学生主观地认为与科任老师的关系严重影响本学科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与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欢程度密切相关,一致率达到95%以上,而学生对不满意的教师和对该教师所教课程的不喜欢程度的相关也达80%。董奇等、张磊的研究均表明中学生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
4.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有很大影响,对儿童不良的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弥补作用,并影响其同伴交往的主动性、交往能力及社会地位等。刘万伦等的研究显示,冲突型师生关系与同伴拒绝、亲密型师生关系与同伴接纳、依赖型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问题有密切联系。
5.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魏运华的研究表明,满意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关心、鼓励、期望和参与等都有助于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炼永文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理解及客观的评价,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采取适当的归因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由此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中学师生关系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现实的教育境域中,师生关系大多是在发挥着知识传输的功能,而忽略了其他的本体功能,比如交际功能、促进学生复合型发展等,渐渐使得师生关系变得冷漠与对立,教学中的“人情味”逐渐淡出。教育哲学理论中唯知识论到后现代知识论的转变,中国教育现实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理论与现实的转变,需要师生关系相应地做出反应。
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改善师生关系的研究较少,专门针对中学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张美峰对初中生问题行为教育干预的过程中,曾利用开设交往问题行为矫正训练课为主,个别咨询辅导为辅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干预。通过“师生之间”等专题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教师的关系,结果显示,教育干预结束后学生的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了。
作为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师生关系的干预可以从人际关系干预研究中得到一些借鉴。目前,从实验干预内容看,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应该从认知、情感体验、行为训练三方面进行人际交往技能训练。
本次体验式班会正是在人际交往心理技术的基础上开展,旨在为建设以人为本、和谐、自由的生态型师生关系提供一些参考。
杨老师:大家下午好。(掌声)
谢谢同学们!我是杨老师,来自河南郑州。今天非常高兴和我们初三(1)班的同学在一起来分享我们下午的一堂主题班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有科学家研究,一个人生活得幸福不幸福取决于什么?大家猜一猜。
同学:心态,他心里想的。
同学:他想幸福就幸福。
杨老师:你觉得是什么?
自我介绍。
同学:我觉得他对生活的需要,他如果觉得他现在幸福他就幸福。
开场:人过得是否幸福快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师生关系”的话题。
同学:心态好。
同学: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心态好。
杨老师:不过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和大家想的有点不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人过得是否幸福快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位同学非常认同是吧?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决定我们是否幸福和快乐。假如有一个良好的、融洽的、温暖的、有爱的关系的话,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一个人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能力。我们是否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大家认同吗?
同学:认同。
杨老师:我们是初中生,作为初中生遇到的更多的人与人的关系是什么?
同学:同学。
杨老师:对,同学关系,还有呢?
同学:师生关系。
杨老师:还有吗?
同学:父母。
杨老师: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还有没有?
好,大约也就是这三种。我们各位亲爱的同学,为了将来的发展以及能有好的职业选择,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积累文化知识。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门重要的技能要学,才能更顺利地发展,是什么呢?
同学:人际关系。
杨老师:对,太聪明了。大家想一想将来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社会上去,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是不是?
同学:是。
杨老师:有的人外向热情,有的人害羞安静,有的人非常敏感,有的人大大咧咧。所以我们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才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对不对?
同学:对。
杨老师:其实在学校里,我们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探索、一种磨合,最后形成了我们和他人相处的模式,是不是?那么师生关系重要不重要呢?
讨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同学:重要。
杨老师:怎么重要呢?好好想想,谁来说说师生关系怎么重要呢?
同学:影响我们的学习。
杨老师:对,还有没有?
同学:还有心情。
杨老师:我们平时也看到有一些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的时候,本来这门课成绩还不错,后来就由不喜欢这个老师导致了……
同学:不喜欢这门学科。
杨老师:对。还有的时候因为和老师的关系紧张得太厉害了,程度太深了,结果会造成一些误会甚至冲突,最后造成了休学等问题,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同学:会。
杨老师:虽然说这样的事情比较极端,发生的概率低,但是我们愿意看到它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身上吗?
同学:不愿意。
杨老师:都不愿意,是不是?
同学:是。
杨老师:我们同学都希望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和谐,以促进我们的学习,提升我们的学习成绩。作为老师也同样,希望和同学们之间有一个融洽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也希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教给同学们,我在工作中和大家关系比较好的时候也能够享受到工作给我带来的乐趣。这个孩子喜欢我,我好高兴;那个孩子这次成绩有进步是我的功劳,我心里感到非常快乐。所以师生关系对同学们和对老师们都是很重要的,对不对?
理解、澄清主题含义。
同学:对。
杨老师:我们班会的题目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先问一下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怎么想就怎么说,谁来说说?
同学: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我也要像你们一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杨老师:有的同学笑,说“我们现在不就是人吗?长大之后才成人。”
同学:这个“人”指的是品德方面。
杨老师:对,非常好。是指一个真正品格高尚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掌声给他。(掌声)
同学:我认为我们现在还处于在象牙塔中,我们未进入社会,没有经过社会的雕琢,而那些大人们他们已经在社会中很多年了,他们现在的模样就是社会未来可能把我们所雕琢成的模样,所以我觉得我们以后会被社会雕琢得像他们一样。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产物,我们将来也会变得像如今的大人一样。
约定班会纪律。
杨老师:听他说好有哲学意义,他确实也想到这一点,不过呢,刚才他说我们也是社会雕琢的产物,那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同学:我认为这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我想要的是能够改造社会,再让社会改造更多的人。
杨老师:厉害。掌声送给他,确实很有理想。我们并不是说长大后成了你就是一个模子,就一定是个套路,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我们现在还不成熟或者说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希望经过向大人榜样学习,长大后也能成为一个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栋梁。我刚才看到同学们稍稍有点紧张,大家放松一下。今天这个主题班会我有三点要求,看大家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大家点点头。第一,大家在班会过程中要认真听讲,当然这点我觉得大家都做到了,不光是听我讲,等会儿还会让同学讲,都要认真听。第二,积极参与,当我提问或者进行活动的时候大家要积极参与,像刚才几位同学一样踊跃回答。第三,一定要用心去体验,当我们做活动、做调查的时候大家要思考自己当时内心走过的一种感受、脑子里出现了什么念头,好不好?
同学:好。
杨老师:好,那下面我们每位同学和身边的同学握个手,打个招呼说“你好”。
同学们:你好。
杨老师:下面我想做一个小测试,测试一下大家的师生关系怎么样,好不好?来,帮忙发一下吧。
同学:真实的还是假的?得不得分?
杨老师:当然是真实的。不得分,很关注分数(笑),你想得多少分?
同学:一般及格就行。
杨老师:及格就行,要求不高(笑)。这张表有正反两页。问题都比较简单。我看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好了。这样吧,你们和左右两边的同学,3个人一组交流一下你自己写的内容。(留5分钟给同学们交流)好,同学们,我刚才观察了一下大家的讨论,很多同学有自己的看法,有很多不同的认为。有哪位同学想表达一下你对这个心理小测试的看法呢?或者是你的其他想法?你来说说。
通过小测试,让同学们表达自己对师生相处的看法。
同学:第二题说:“老师总是偏心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所以我一见他就烦。”原来我英语成绩比较好的,老师对我好我就感觉特别开心。但是最近我的成绩比较靠后,我就觉得有失宠的感觉,但是也没有一见就很烦,只是和老师有点没有话说了。
杨老师:以前成绩不错,老师总关注你,现在成绩有些下降,老师对你关注得少了是吧?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把成绩提上去。
杨老师:这是直接的,把成绩提上去,老师就会看到。那你这样说老师还只是看到成绩好的了。
同学:但是对于那些成绩特别不好的,老师也会单独找他们谈话什么的,把他们叫到办公室。
杨老师:把你喊到办公室对你单独进行教育,是不是?也是对你的关心。
同学:我也想说这个。他说无可指责,我确实是挺赞同的。因为我们自己做得不好,就没有理由怨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不好。题目说老师只对成绩好的同学好,所以我一见他就烦。我觉得老师只对成绩好的同学好,我没有办法更改他的决定,但是我可以改变我自己。我不赞成这种执教方式,但是我理解老师的做法,所以我不会抗议。
杨老师:就是说你理解老师的做法。这位同学觉得老师看到成绩好的同学就高兴,看到成绩不好的同学就不怎么搭理,好像可以理解,想从自身找原因,但是老师这方面也要做调整。但是我觉得每位老师也都希望,差一点的同学成绩都好,好一点的同学的成绩更好,他内心装的人太多,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关注到。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
同学:我要分享的是讨论三。因为我是讨论三中的个别同学,我们的班主任也没有搭理过我,我真的很讨厌这种执教方法。所以说如果我是老师的话,我就会多加帮助和督促,我不会那样的。但是如果是第二种的话我会一直关注他,如果是第一种我就可以给他更好的学习计划,让他不受周边的影响,让他更好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杨老师:你上课扰乱课堂秩序,老师耐心地帮助了你,批评了你,但是你没改,是不是?
同学:是。
杨老师:你认为他应该多加督促。
同学在发表观点时,导师可帮忙澄清或适当加入自己的方向指引。
同学:因为我觉得我是很努力地在改,但老是改不过来。
杨老师:没改过来是吧?
同学:是。
杨老师:就是说你改的过程中的努力没有让老师看到是不是?或者说是效果还不明显。
同学:是。
杨老师:这里面也需要你和老师沟通,是不是?沟通的时候说我一直也在努力,还要让老师看到你在努力。非常好。
同学:我说的是第一个,因为我觉得老师有不对的地方,我不愿意理他。有一次,我们数学老师之前布置了一道题是让课下做的,然后我课下没有做。上课的时候他问谁会做,他以为我会,他让我上,我说我不会,结果老师说话特别难听,“他说你以为你是大明星还摆架子”,各种特别难听的话,当时就把我气得不行。后来别的同学都说“这道题特别简单,你上去吧”,我上去了之后因为脑子正发热,就没有做出来,老师说“你站到后面”,他说话真的是很气人,我站在后面就直接哭了。哭的声音还特别大,我觉得特别丢人。因为是冬季的校服,我就想把拉链拉到上面遮住自己,结果直接把拉链拉了下来,特别气,我就把校服摔了,数学老师看到了也没有说我。下课的时候好多人也来安慰我,但我还是特别气。我就想数学老师说话怎么这么难听,我就不想搭理他,后来的几节课我都不答理他。因为之前关系是很融洽的,我就想他肯定会找我谈的。后来我们班女生跑过来说“老师找你,你快去”,我就特别兴奋地去了。我本来是想着不理他的,我离老师很远的时候就说“老师你找我?”我们那次沟通得很好。数学老师后来对我挺好的,后来我也反思了一下,应该课下把那道题做了,那道题其实真的很简单。所以我觉得老师有不对的地方要体谅。他以为我是会的,只是不想上去,我觉得要体谅老师。
杨老师:我们掌声送给他,这位同学在处理老师和他的冲突的时候处理得特别好,是不是?有时老师也不一定能把话说得特别好,把事情做得特别圆满,他说的话激怒了你,但是过后老师也同样会主动找你的,最后你们有了很和谐的师生关系,祝贺你,请坐。这位同学处理师生之间的冲突的方式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哪位同学分享呢?
同学:我觉得第五个不太对,因为老师可能看到的只是表面,不一定对同学在校情况最了解。
杨老师:老师对在校的同学情况最了解,所以对同学的教诲切中要点,同学要虚心接受教诲和指示。你认为他不一定很了解你?
同学:对,他可能看到的只是表面。
杨老师:有故事吗,有实例吗?
同学:没有。老师会以为好同学的品德也很好,但是其实他背后也讲脏话,老师不知道而已。
杨老师:对,有可能,有的同学在老师面前表现得是很好,但还会有其他的表现。如果老师了解得不全面,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同学:可以通过同学了解。
杨老师:可以通过第三个同学来了解。假如你想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你呢?
同学:我觉得和老师沟通是最好的。
杨老师:非常棒,请坐。和老师多沟通是最重要的,有些误会一沟通就好了,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还有谁想分享?
同学:我想说的是第二个,因为老师可能对同学是一视同仁的,但是作为一个同学可能心里就会想,我成绩不好,我和老师说话的时候没有底气,没有像成绩好的时候和老师说话可以很放松,觉得我成绩也不错,可能和老师的关系比较近,成绩不好,和老师说话的时候就扭扭捏捏的,感觉自己对不起老师。对老师偏心的问题想得就比较多,就这样。
杨老师:你认为老师偏心是同学想多了。
同学:作为一个同学,尤其是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他就会很在乎老师对他的看法。你一做错事就想老师会找你,说我做错什么了,老师现在看见我特别烦。我特别在乎老师,刚才也说了,我们也是住校生,两周才回一次家,所以和老师待的时间比父母还长,如果和老师的关系不能处理好的话,天天在学校生活真的是很烦的。
杨老师:特别不快乐,是不是?谢谢,请坐。看来同学们对师生关系处理都有一些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的感受。这个心理小测试题也有很多地方答案是不一致的,有的同学填的是“√”,有的同学填的是“×”。师生关系中有很多因素,老师有时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同学有时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但是每位同学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都希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其实老师也一样。这些矛盾、这些问题有没有一些方法解决呢?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大家先来体验一下,好不好?
★游戏——
解开千千结
作用:
1.引导学生感悟到不管事情多么复杂,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使学生体会到当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可以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去解决它。
相关讨论:
(1)在开始时,你们是否觉得思路混乱?
(2)当解开一点后,你们的想法是否会改变?
(3)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
注意事项:
强调最重要的规则是不允许松开手,否则算犯规。
同学:好。
杨老师:这个体验我想先找几个同学给大家示范一下。请9位同学到中间来。自告奋勇。这个活动叫“心有千千结”。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圈。靠近一点,记住你左边和右边的同学。等一会儿我说开始的时候你们就放开手,随意走动起来,不要按顺序,一定要错乱地走,好吗?我喊停的时候要停下来,然后左手去拉你原来左边同学的手,右手拉你原来右边同学的手,好不好?然后把它解成最初的形状。解的时候拉着同学的手不能放开,明白了吗?
同学:死结怎么办?
杨老师:想办法。就看看你们小团队怎么样。外圈的同学不是光看他们活动、光看热闹,而是要动脑筋想想这个活动能告诉我们什么。
同学:我们没听清规则。
杨老师:你看一遍就会了,一会儿让你也体验。我再说一遍,每个人记住你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一会儿手松开在场中随意走动起来,到我喊停的时候,你左手去拉左边同学的手,右手去拉右边同学的手,这时候会是交错的,交错之后要把它解开,解成现在这样一个圆圈,解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明白了吗?手放下,开始走起来。一定要乱走。好,停,互相拉手。脚不能动,不能钻过去。是不是乱了?现在想办法解开它。手不能松开,脚可以跨。(活动进行中……)
同学们:哇!
杨老师:掌声给他们,太棒了。我访问一下你们几个,刚开始是不是特别疑惑?
同学:是。
杨老师:后来是怎么解开的呢?
同学:钻的。一个一个地来,有顺序地来,先把相邻着的两个人依次解开,不要乱。团结互助。
杨老师:这只是9个同学,人越多的话这个结就越乱,越乱更需要解开,而且更有意思,更有挑战性。把凳子往后放,把其他东西都放在凳子上。拉成一个大圈,我们现在把场中的37位同学分成两组。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解决不好的话,怎么解决师生之间的关系呢?从这位同学开始1、2、1、2地报数,然后报1的同学组成一个圈,报2的同学组成一个圈,好不好?(报数)
杨老师:好的,1到这边围成一个圈,2到那边围成一个圈子。人靠着人,稍等一会儿,都不要说话。下面,记住你左边的同学是谁,右边是谁,千万不要记错了,一记错就坏了。1圈同学记住了吗?
同学:记住了。
杨老师:2圈同学记住了吗?
同学:记住了。
杨老师:好,手松开,我们在场地中走起来。等会儿我喊停的时候就不能走了。走起来。好,停!不要动,不要动,左手去拉你左边同学的手,右手去拉你右边同学的手,对。不要动!好,开始解,看哪个组先解开。手不要松开!(活动进行中……)好,1圈的同学先解开了,掌声送给你们。(掌声)
杨老师:太棒了!高兴吗?
同学:高兴。
杨老师:再来一次吗?
同学:全部的人在一起吧!
杨老师:哇,你们愿意这样挑战?
同学:愿意!
杨老师:好,来一次!这可是一个大的工程。手拉手,不用太远,人靠人,往里面一点。好,看一下你左边的人和右边的人。
同学:记住了。
杨老师:好,手松开,走起来。好,停!大家脚不要动,手赶紧拉上,有的同学还没有拉上呢!好,开始解。手一定不能松开。(活动进行中……)好,亲爱的同学们什么感受啊?
同学:好玩。
杨老师:你们太棒了!大家往中间来。这可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大家要契合今天的主题,想想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但是总会解开的,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你要相信一定能够解开,一定是有办法解开的,对不对?
同学:对。
杨老师:用什么样的办法是因人而异的,还需要自己去探索、磨合,对不对?
同学:对。
杨老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和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好不好?今天的课程有收获吗?
同学:有!
杨老师:把掌声送给所有的同学!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同学:谢谢老师!
总结:
经过体验、引导思考,揭示游戏的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想要解开它是有办法的,处理好同学、师生关系并不难。
韦志中老师与林州一中的6位老师作为主要旁听员与评委,坐在内圈,就杨老师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节主题班会课展开讨论,还有另外26位老师坐在外圈参与。
杨老师的课大气、灵活、流畅,也达到了它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到:所有的问题都是有方法可以解开的。从学生的讨论中,也能看出他们对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是有很多体会并不断升华的。
1.学生的表现
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值得表扬,除了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顺利地完成很多活动外,在很多时候他们都表现得积极踊跃,并分享了不同的观点,最后还给自己加了一个高难度的任务,而且通过团结协作快速解开,令我惊喜。
2.资源的利用及场的把控能力
课堂是在老师预备下进行的,但过程中又会生成许多东西。作为老师,我们既希望学生能自主生成一些有益的东西,同时又害怕缺乏控场的能力。
本节课中,学生的出色表现超出了我对他们的期待,例如能做出“真正的人”“象牙塔里”“没有被社会雕琢”等回答,还问了“得不得分”“真的还是假的”这样的问题,但这实际上也给这节课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我设想当时站在场上的带领老师是自己,就感到有压力,我该怎样回应学生呢?
杨老师就处理得很好,她懂得利用资源去把场控制住。例如男生和女生因害羞不敢主动拉手时,杨老师帮他们化解尴尬。这令我感到要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心理资本。
我是带着学习的态度来对这节课进行观察的,所以我选取了导师的心理资本层面作为切入点进行述说,也就是杨老师带课时的闪光点体现在哪里。
1.有亲和力
杨老师在正式开课前会和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话题的交流,师生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有利于课堂上孩子们的自然表现。小测试环节有学生提问“得不得分?”这就说明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压力,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展现了学生真实的一面,想问就毫不犹豫地问了,而杨老师也给予了他亲切的回应,这种轻松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障。
2.尊重
杨老师备课时没有想到学生最后会主动要求全班同学围成大圈来完成“千千结”的活动,这是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中对自己提出来一个挑战性的做法,但是杨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尊重的。不管时间够不够,也不管自己设计的流程怎么样,学生要求的如果是合情理的就尊重。学生得到老师肯定的时候,投入的状态是非常好的,活动也取得了效果的最大化。
我觉得杨老师这节课非常成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课堂动力均衡
杨老师针对师生关系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给孩子发测试题,做完后让他们分享感受。后面进行“心有千千结”游戏,从9个人的示范到两个大组再到全班的活动,这样的流程设计使个人、小组、全体之间都进行了互动,达到课堂动力的均衡化,非常棒。同时令我高兴的是,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2.老师的“三位一体”
在整个课堂中,我观察到杨老师不仅把她的知识循循善诱地传授给学生,还能对孩子的分享给予肯定、鼓励与强化,更能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给予指正、补充与建议,这就是“时而在前(带领),时而在后(辅助),时而在孩子的左右(陪伴)”,做到了老师的“三位一体”。
3.过程的“三位一体”
显而易见,杨老师的课前面有讲解,中间有分享和体验,最后让学生领悟:明白问题是可以化解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可以回归和谐的。
杨老师很懂得课堂维护,使整个课程进行得非常流畅、非常走心、非常在状态。
1.感动
我在孩子们离场时注意到有一个女生主动地和杨老师拥抱了,我想这个温暖的行为背后肯定是因为这节课感动了她,并且使她得到了满满的收获,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2.真诚
杨老师从容、亲切的姿态和语气,加上不时地与学生交流沟通,拉近了她与学生的距离。尤其是那位被老师误会的女生令我印象深刻,能够非常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激动,证明她完全信任杨老师。
3.积极
孩子们在表达不同的理解和想法之后,杨老师都会及时进行引导,将学生的观点、思考引向积极面。此外,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反应,例如做游戏示范时,告诉没有被选上的孩子并不是无事可做,思考也是很重要的任务。
我发现杨老师的心理资本非常强大。
1.自信
面对学生不同的观点,杨老师能给予适当的回应,使其不偏离方向;面对课堂上大大小小的意外,杨老师能迎刃而解。例如做小测试的时候,测试纸不够,杨老师马上解决:让两个同学共看一张,把答案写在自己本子上就好。
2.正能量
杨老师毫不吝啬自己的鼓励与表扬,经常能听到她对学生的夸奖:“你的字写得特别清秀。”“你的想法真有创意。”……让孩子们得到呵护、肯定,整节课下来孩子们思维的火花都竞相绽放。当学生问“真的还是假的?”证明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真的是不敢说真话,让我们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反思:我们的教育中,是让孩子们说了真话还是假话呢?而杨老师很肯定地说:“当然说真话。”然后孩子们敞开心扉,把他们的真实感受都表达出来了。这就是韦老师说的“表达即疗愈”吧。
A老师:杨老师这节课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但我觉得题目和内容不太匹配,如果换成“心有千千结终有一解”或者其他与人际关系联系紧密的标题会更好。
D老师: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记得有人过问一位世界级成功人士“为什么你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功?”他说了三句话,这三句话都是谈及人际关系的,所以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我认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个象征,这个“你”是升华的,它的层次和内涵很多,比如可以理解为高尚的人、国家的建设性人才等。要成为那个“你”就离不开人际关系。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最主要的关系之一就是师生关系。
F老师:我刚开始看到课题也有点疑惑,是让孩子们长大后成为老师的意思吗?但经过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我就明白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长大后成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那个令他尊敬、崇拜的人。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见解,我觉得解题这个环节杨老师设计得非常好。
A老师:(1)课堂的温度在逐渐上升时,杨老师突然插入课堂的三点要求,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已经投入。
(2)可以省去课堂小测试环节,这样结尾就能收得更好。
D老师:(1)在课程中可以穿插一些背景音乐来渲染气氛,比如“心有千千结”游戏过程中应该把《长大后就成了你》这首歌放出来。
(2)课程前面部分做个小小的导入会更好。比如,契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个题目,可以从“孩子们是怎么样长大的?除了生理上的变化,还有心理上的成长”方面切入。
E老师:(1)这节课我们有录制,为了日后看课学员的方便,小测试环节的测试内容应该放到大屏幕上,不然学生分享部分可能让人感觉不清楚。
(2)课堂时间宝贵,“心有千千结”游戏第二次分组时可以给孩子们一个选择:你们是想要分成两大组进行体验,还是全班一起来一次体验?因为第一轮孩子们已经知道规则了。我觉得大部分的孩子是会去选择挑战更有难度的那一个,这样的话也达到了目的,同时可能也节省了一些时间。
(3)因为主题是处理师生关系,我们也做了“千千结”游戏,可能孩子们在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体会和感悟想要去表达。所以如果从游戏中节省出一些时间,就可以针对具体的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在最后加上讨论环节。
F老师:(1)这节课的开场,通过提问“幸福和快乐由什么决定的?”很直接地说出了主题是“人际关系”,但我觉得有点仓促,可以举几个例子,把“人际关系”切入得更自然些、更能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
(2)结尾处我也有一点思考:前面的讲解到位了,体验也到位了,那最后的领悟呢?之前杨老师也说:做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只来活动、热闹的。后面是不是该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从这个活动中想到了什么?这个活动告诉你什么?如果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了,我觉得孩子们真的是领悟了。
B老师:(1)E老师建议游戏分组给学生两种选择,可我感觉分成两组解开“千千结”本身就有难度,如果直接分成一组,把难度一下子加上去,要是够不着的话,很难返回来。这实际上是最近发展区,要恰到好处才好。
(2)给课堂留白。平时老师们喜欢追求课堂的完美、喜欢拖堂,理由是“我开始准备了那么多,我不给它讲完我心里难受啊!”对于这节班会课,很多老师也都给出了课堂的优化建议,比如在游戏后应该再来一个分享讨论才完整。我想,就这样以高潮结束不好吗?我们一直在追求课堂的完美,但是我们发现有些东西不是我们希望的。所以我想,我们是不是该勇敢地去追求一些不完美,就是给课堂留白、给学生留下自由探索的空间,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1.对杨老师老师的肯定
我在2011年就认识了杨老师,她本来就是一个学校的校长,这么多年过来,她一直愿意放下身份,像普通老师那样去学习、带课,而且带的课可圈可点,确实值得为她点赞!最后孩子们喊出的“谢谢老师”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一刻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学生今天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开心,“心有千千结”这个活动是很成功的。
2.现有评课模式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今天我选了6位老师与我一起听课,并让他们作为我评委身份的“分身”,能看得更全面些。
在体验式课堂中,有三个基本的心理技术、能力是老师们必须掌握的。第一,是描述的能力,即观察,客观地反映;第二,此时此地的能力,就是能够抓住当下的资源;第三,会心的能力,我站在你面前,你也站在我面前,彼此之间的连接是如流水一般的。这三个能力都是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思想下的心理技术。
观察是最基础的能力,但经过一轮的评价,我觉得评委们的能力有待提高。评课的主要功能是研讨,只说“很好”“好”“不好”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客观描述、摆出现象、表明观点。研讨的目的就是优化,所以评课应该把重点放在优化这一块,而不是说说对这节课的看法。学校、单位里的评课模式很容易出现这种状况,不客观描述,不深入探讨,评课就没有价值和意义了。当然,大家的激动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我认为评课要从8个维度去思考:
(1)教师心理资本。即老师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是否真诚、是否亲和、是否放得开,还有是否自信、乐观、情绪稳定等。这个怎么表现出来呢?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小类来观察:老师在课堂中的语言、积极行为、有没有慌张焦虑的表现等。
(2)课堂动力。课堂动力是从整个课堂来看的。比如温度,如果在10℃的时候让人“脱马甲”那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把温度调到30℃。大家看到课堂最后,游戏令孩子们兴奋起来,结束后发自内心地喊出“谢谢老师”,其实就是温度升高了,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投入了。再比如均衡性,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受益了?小组之间、小组和个人、个人和班级、班级和小组之间的交流是否到位了?所以课堂的温度以及均衡,它不算在教师的心理资本方面,而是属于课堂动力、控场方面。这个“场”是能感受到的,如舒不舒服、流不流畅。
(3)过程的“三位一体”。即讲解、体验和分享。讲解部分你要观察的就是老师有没有知识、有没有“料”。讲解部分是你能看到他会不会讲,他有没有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说出来,还是留一部分让学生之后去体验、去分享。体验部分就要看安排的活动是否有趣、有意义,是否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让课堂升温等。分享部分主要观察学生是否投入、真实、积极,老师是怎样给予回应的,遇到冷场时老师是怎样化解的,等等。都可以一一分析。
(4)角色的“三位一体”。老师应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在左右。注意这不仅仅是在空间的前后左右。它和最近发展区相关联,比如说我相信学生可以自己去实现,就不需要在前带领,在后面辅助就好。
(5)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就是看这堂课有没有达到要求、教育目标有没有实现。课堂一片热闹,可到头来课标没有实现,或没有实现得那么好,也不是一节好课。可以结合方案设计来实现其最大化。
(6)方案设计。方案是为目标服务的,可以提前预设好,中途遇到意外也可以自发变换、请求支援,但是一定不能脱离目标。
(7)技术的匹配。比如说,这个技术操作起来有没有科学性,科学性就是不违背一些科学的常识和原理,以及它的有趣性,学生爱不爱听。还有它符不符合伦理和教育目标匹不匹配,教育技术,重要的是要有教育性。
(8)其他维度。可以自由发挥,比如观察老师的仪表、仪态,或者一些综合的东西。
如果能做到从这8个维度来评课,减少主观性、个人态度性的评价,慢慢转变后大家就能变成研讨型的老师了,评课也变得更全面、深入,这种进步是质的飞跃。如果觉得太多了顾不来,那你可以专门挑一个方面观察就好。比如这节课你主要观察它的动力怎么样,下节课你主要观察教师的心理资本。或者老师们可以分工合作。
3.成长
刚刚B老师说的“给课堂留白”的观点我很赞同,也引发了我对“成长”的思考。成长肯定不是转圈圈。转圈圈是在同一平面上的,而成长是螺旋式的,就是转完一圈后要上升。如果追求完美,没有留白,没有切入点,没有入口,就上不去。所以往往出毛病的人才容易成长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的心理成长也是这样,就像陈一香(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系主任之一)经常说的:“要把你从舒适区里拽出来。”成长确实不太容易,人有一种本能,就是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总是将自己保护起来,但有时就变成了作茧自缚。那怎么打开这个茧呢?就像那句话:鸡蛋,从内打开是生命,从外打开是食物。所以只有自己从里面打开才可以,别人帮你敲了,可能就敲坏了。你会发现,越是成功的人,越是有作为的人,最后都是内部成长。其实我们老师也一样,面对的是学生,让学生帮你成长太难了,所以只有寻求内部更新。怎么更新?就是在做的过程中给自己留犯错的机会。
在你觉得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1.因为老师有不对的地方,所以我不愿理他。( )
2.老师总是偏心,只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好,所以我一见他就烦。( )
3.老师对我们如此严格挑剔,真讨厌!( )
4.老师辛苦执教,学生要关心体贴老师。( )
5.老师对学生在校情况最了解,所以对学生的教诲切中要点,学生要虚心地听取老师的教诲和指示。( )
讨论一:一位同学在你的课堂上东张西望,不注意听讲,你作为老师怎么想?你希望这位学生怎么做?
讨论二:你跟对方说话,他爱理不理的,你会喜欢这个人吗?
讨论三:个别学生上课扰乱课堂纪律,任课老师耐心地帮助和批评,这位同学表示要改过,后来:
1.他没有改变原来的做法。
2.这位同学改掉了他在课堂上捣乱的坏毛病。
讨论:你作为老师,对以上两种情况有何想法、感受?
[1]龙宝新.教学共生体中的师生关系内涵与重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38-40.
[2]汪茂华.师生关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习自信心的中介作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5(7):15-18.
[3]阴山燕,张大均,余林.我国中学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2):79-83.
[4]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4):77-82.
[5]姚计海,唐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27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