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说到古时候有没有“蓝色”,一定会有人想到成语“青出于蓝”。但按照东汉的《说文解字》(121年),“蓝”这个字在当时并不是指蓝色,而是指一种能产出青色染料的“蓝草”。也就是说,至少在公元121年以前,所有蓝绿色系的颜色大多还是用青色(或苍色)来概括的。但也因为中国的蓝染技术发达,到了唐代就已经能见到“蓝天”这个词了,比如杜甫的诗句“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特别感谢陈冠荣博士的补充。)
另外,现在的《圣经》译本其实是能找到“蓝色”的(祭司长袍规定须为蓝色),但“蓝色”在希伯来语版《圣经》中原本是“tekeleth”,指一种从海螺中提炼出的颜色,具体是什么颜色目前无法确定(可能是蓝紫色),但可以确定这一颜色并不是现在希伯来语中的“蓝色”,只是后世为方便理解,将“tekeleth”翻译成了“蓝色”。
②过去有些科学家认为,男性天生更喜欢偏蓝的色系,而女性则更喜欢偏红的色系,但这些研究并没有排除文化因素。后来的研究在进行跨文化比较后,几乎都推翻了颜色偏好与先天性别间的关联,认为后天文化对人偏好某种色系的影响更大。
比如,拿英国人和印度人做比较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印度,无论男女,他们对颜色的喜好几乎没有共识,而科学家推测,这很可能是因为印度的种族与宗教太过复杂。另一项研究则以一个与世隔绝的非洲部族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对他们来说,颜色是偏红还是偏蓝根本不重要,该部族不论男女都喜欢鲜艳(彩度高)的颜色:只要够红、够蓝、够黄、够绿,他们都喜欢。
③耶稣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2000年来,这一直是个不解之谜,一来是因为《圣经》真的没有明说,二来是因为不管说哪个月份,都有办法找到一些间接证据。比如,有人基于伯利恒冬天不一定会下雪,主张耶稣有可能出生在12月。然而,将耶稣的出生日确定为12月25日这么具体的日子,就的的确确是出于传教的考量了。
为方便传教,自4世纪罗马主教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的生日后,这个节庆保留了很多异教徒习俗(就像基督教进入中国后,一部分教徒也保留了祭祖的习俗),例如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礼物和驯鹿,这些其实都是日耳曼人或凯尔特人(又称克尔特人)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你看到的圣诞节景象。
④虽然钻石在工业上还是有用途(例如制作钻头)的,但“工业级”钻石并不稀少,加上现在还多了人工钻石这个来源,所以钻石在工业上的价值,并不如贵金属。
⑤idiot这个词一开始并没有贬义,是经过后来多种语言的借用与演化,才慢慢含有负面意思。在拉丁文中,idiot有文盲、没受过教育的意思;中世纪法文则用这个词表示愚笨,然后才有了英文中“白痴”的意思。
⑥不同种类青蛙的皮肤分泌物也不尽相同,而原研究的主角是一种俄罗斯的棕蛙。据说,青蛙所处的生存环境越恶劣,其皮肤分泌物的抗菌效果越好,然而青蛙的某些分泌物对人体来说很可能是有毒的,所以在此提醒读者千万不要在牛奶里面乱加青蛙。
⑦对穆斯林而言,所有的动物在原则上都应该被善待,所以与其说他们讨厌狗,不如说他们太喜欢猫了,这才形成了强烈对比。
⑧准确来说,梅毒在法国被称为“那不勒斯病”(那不勒斯位于今天的意大利)。而“德国病”实际上应为“日耳曼人病”,为方便一般读者理解才直接讲成德国。考据历史资料后,我们会发现梅毒当时应该是从印度传入广东的。
⑨食物成瘾和药物成瘾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当我们进食完毕,胃会分泌激素告诉大脑吃饱了,产生所谓边际效应,导致我们吃蛋糕等甜点,吃得越多,越觉得甜点没那么好吃。但是药物并不会让人产生这种感受,这也是为什么毒品的危害比糖的要大得多。
⑩要强调一下,逆向灌肠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般人根本无法确认他人的肠道环境是否健康,所以逆向灌肠很可能导致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