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站在“强者”的视角给心理病患者一堆方法,其实是一种缺乏同理心的傲慢。
2016年,是壹心理创办的第6年,这一年公司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偏偏在这个时候,几个重要的合伙人先后离开了团队。当时的我,秉持着“与你同行的人,比你去的地方更重要”的信念,合伙人的离开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的一个投资人很笃定地跟我说:“这一定是你自身的问题,你应该反省!”
面对如此多的冲击和不确定,我陷入了抑郁。
那个时期,一方面,我觉得自己是一根废柴,不想做任何事情;另外一方面,我知道自己不能这样继续下去,并展开了各种自救:运动、看书、冥想、看励志电影、找朋友……甚至,我在自己公司的App上预约了心理咨询。我做了很多尝试,希望自己能好起来……
反复折腾几个月后,我和朋友走了国内徒步十大死亡路线之一的“洛克线”。
在无人区,五天四晚的社交斋戒,我在面临体力一次次崩溃的时候,不断和自己对话。第四天下午,我躺在央迈勇雪山下、蛇湖旁,放声大哭,积压和反刍许久的东西在荒野里释放了出来,我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拯救。
对于那些离开的合伙人,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你很好,我也很好,只是,我们要分开走一程了。”
后来,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在一些创业的活动上分享“如何走出人生低谷”类似的主题。作为一个过来人,同时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有一个方法的百宝箱,告诉大家如何战胜抑郁。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这样分享,其实可能是一种傲慢。
2020年,朋友关于抑郁障碍主题的新书发布,邀请我做一场对话活动。现场来了很多抑郁障碍患者,我如法炮制,给出了很多摆脱抑郁症的方法。可分享完我的“百宝箱”之后,我并没有从他们眼里看到希望之光,那些方法如石沉大海。
活动结束,我和他们一对一的交流,才真正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们难以走出抑郁障碍的原因,并不是缺乏行动的方法,而是缺乏行动的动力。
如果不解决动力问题,直接抛出一堆方法,可能反而会把他们逼到另外一个尴尬的地方:“为什么知道这么多的方法,你们都不去努力尝试?”
你为什么不去运动?你为什么不去社交?你为什么不去看心理咨询师?
这是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无知和傲慢!
很多克服抑郁障碍的科普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有些抑郁障碍患者内心并不足够强大,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一段关系,一个动力,鼓励他们去迈出第一步,而不是着急告诉他们,怎么去行动。
我非常开心发现《我不抑郁了》这本书!它没有从高高在上的专家或者“强者”的视角去分享一些战胜抑郁的方法;这本书,选择“蹲”下来,从无数有着相同抑郁经历的人,用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他们面对抑郁障碍的感受和体验,以及他们是如何找到摆脱抑郁障碍的方法,并如何走出第一步。
希望每个面对抑郁的人,都能找到摆脱它的“动力”,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迈出第一步!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次,自己世界里的英雄!
壹心理创始人兼CEO
黄伟强
这本小书真的太棒了,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人们在抑郁期间是如何再次找到生活的乐趣,让自己的状态变好的。你知道,“好”不是指“固定”的某种程度,而是指能更容易地应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从19岁开始,我就一直在抑郁中徘徊。我过去常常把抑郁看作是我无法控制的一头号叫的野兽。它会在夜里不请自来,夺走我的一切。有好几次我担心自己活不下去了。过去的几年里,在一些有效疗法的帮助下,我试着把抑郁看作多变的天气。尽管我的世界有时乌云密布,有时大雨滂沱,但我还是能做些事情的,我并不是束手无策。当我状态好的时候,我可以把一切都想清楚,理性制定策略来应对情绪低落的时刻。于是,我买了一件上好的雨衣,把雨靴放在前门;我学着袖手旁观,什么也不做,避免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我努力不让自己陷入绝望,而是顺着情绪继续前行。我并不奢望自己变得快乐或满足,我似乎再也不可能得到幸福了,纠结于此只会让我难过。但如果从这一刻起我降低对生活和对自己的期望,那将是一个好的开始。然后我试着去培养好奇心,如果我能对事物产生好奇,那我就能获得一些动力,希望也就不再遥远了。而一旦有了希望,我的世界就会再次明亮起来。
阅读一直是我的头号“盟友”,近年来,我还开发了其他兴趣爱好,让自己的感觉变得更好,包括散步、跑步、做瑜伽、唱歌以及冥想。最重要的是,我变得很轻松也很自在,不再把任何一项新的爱好变成自我鞭挞的借口。虽然,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我遇到的有抑郁倾向的人普遍有这种自我鞭挞的倾向。我们都应该增强对自己的同理心,善待自己,找到让自己状态提升的方法,并且避免状态反弹。我不再喝酒了,因为喝酒会加剧我的抑郁,我学会热爱不喝酒时生活中的简单乐趣。
为了保持理智,我必须对人性有信心。这在浏览新闻八卦时或者玩手机时很难做到,但如果放下手机,走进现实世界,就容易多了。我试着去信任他人,从陌生人身上寻找善意。这就是这本书的内容。一些好心的陌生人分享他们在对抗抑郁的过程中做过的有益的事情。你需要什么就从中吸取什么吧;对自己要善良、友好、温柔。我从中学会的就是禅修中的慈爱。它鼓励我用真诚和善意对待自己和他人,不论我是否认识他们或者与他们交好。亲爱的读者,我也同样祝福你们。希望这份祝愿能通过书中的故事到达你的内心,愿你在这残酷而美好的生活中继续前行。
凯西·伦森布林克
我一直坚信拥抱熊猫宝宝是对抗抑郁的一剂良药。实际上,每年在安提瓜岛上度过三个月的假期、免费欣赏的巧克力喷泉,以及每星期与拉布拉多犬一起玩耍也具有同样的治愈效果。
在《黑暗中的光——抑郁康复者的66封来信》(The Recovery Letters)获得成功后,我们想再筹备一本书信集作为它的后续,继续为所有在这条曲折的、奇怪的、令人眩晕的痊愈之路上的人们提供帮助。我们想从像你我这样与抑郁等负面情绪作斗争的人那里听到更多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集了许多人们重拾的生活乐趣,以及那些让脆弱的情绪“雪上加霜”的事物,还有带给他们意义、解脱、希望,以及快乐的东西。我们还听到了一些这样的声音,“要不是因为爬山,我真的活不下去了”或者“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诚实地说,编织对我的帮助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大”。类似的言论听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这些说法完全有道理。
因为谈话治疗有漫长的等待期,加上药物干预的疗效不稳定,我们必须找到配合(或代替医学治疗)共同起作用的方式方法。当负面情绪来袭时,我们需要触手可及的工具——我这里说的工具并不是指大扳手,而是在生活中能够分散注意力、治愈心灵、赶走低迷、平静心灵的活动。
与我们之前做的那本书一样,这本书你同样不需要把它从头到尾读完——我们知道这很难。你只需要拿起它,快速浏览,找到吸引你的内容。在此我有必要做一个友情提示,有时有些故事可能会引发不适,平和地去看待它们就好。
你不一定喜欢书中提到的兴趣爱好,但请以开放的心态读这些故事,不要像我一样,带着刻板印象看待那些可能有用的活动。“哦,不!那不适合我。”这句话我说了很多次,但是亲身躬行以后,我才发现很多活动都管用。
以前,我从来不喜欢运动。为什么要在完全陌生的人面前大汗淋漓,喘着最后一口气,看起来就像一只从臭水沟捞出来的失去知觉的乌鸦呢?但是当我开始去健身房以后,我发现运动对我很有帮助。说实话,我仍然不知道如何使用大多数锻炼器材——在我看来,它们都看起来很像意大利香肠机。我的原则很简单:不要和那些穿着红色紧身短裤的肌肉男比较;也不要拿自己和那些轻盈、健美、似乎一点都不出汗的“男神”“女神”相比。自己用手机播放一些非常普通的音乐,最重要的是,穿上你最难看的衣服。这是因为,不管怎样,运动10分钟后你都会看起来非常狼狈,所以穿得再漂亮有什么意义?其次,这样的装束也不会让你想去和那些穿着昂贵的、修身的、时尚运动服的人比较。
今天,我们绝对不会说:“跳伞这样的极限运动能完全治愈你的心理障碍!”因为在网上这种荒谬的说法已经够多了。相反我们会说:“你知道吗?这可能会有帮助。所有能够一试的办法都不该错过。”如果用带紫色秘鲁小猫图案的包装纸装饰一个旧抽屉,能让你心情愉悦,那就别管这样做对不对——只管去做就是了。如果你发现划皮划艇能减轻一些烦恼,那好,我们就经常去水上。
如果你尝试了某件事,但发现它对你不起作用,那就换其他的活动再尝试,因为,我们做到这里就足够了,不要把这件事放到你脑海中的那个你不能做的事情的名单上。
你可以说,这对我不起作用,我要去试试钓鱼、跑步、编织、陶艺、远足、折纸、瑜伽、遛狗、拳击、摄影、冥想、骑马、骑行、剪纸……用这些对你起作用的事情取代你不能做的事情。
詹姆斯·威西